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力的教案模板集合6篇

力的教案模板集合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力的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力的教案模板集合6篇

力的教案 篇1

一、故事引題

師:今天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

生:喜歡。

師:什麼故事呢?就是關於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沒有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你們會唱賣報歌嗎?

生1:生表演。

生2:唱賣報歌。

師: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麼賣報紙的嗎?

(生驚訝,李秉哲也賣過報紙?)

(師開始講述這個故事)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麼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並不急於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後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師: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

(生回答,師暫時不做評價)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與這個小故事很相似,(師大聲説)蘋果裏的五角星(板書課題)

[李秉哲的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是孩子們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而李秉哲的這種賣法,中國近百年的賣報史中還沒有發現,雖然沒有必要學習李秉哲的這種方法,但孩子們完全能夠理解李秉哲從小就善於動腦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這種特殊的賣報的方法),這也許是這一課應該讓每個孩子懂得的。從課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故事把全體學生吸引過來了,所有的學生都有一種驚訝,從他們的目光中可以感覺他們感觸到了李秉哲賣報的聰明智慧。這是筆者在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為孩子們敲的第一次鑼聲]

二、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閲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後,感覺自己沒有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生自由閲讀課文)

師:請説出你們還不能理解的問題

生1: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

生2: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

生3: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特別是魅力一詞的解釋。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麼説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

[沒有孩子們自由的讀,就沒有孩子獨立的獲取。通過學生自由式的多讀課文,其實是老師對學生的相信。許多老師這一步驟教學是不放手讓孩子自由讀的,不給學生十多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如此閲讀,語文教學的意義也不大,這是筆者實踐得出的。而在一些公開課上,這一時間多是被許多閲讀花樣佔據,的確看得出十分熱鬧,其實好多學生,特別那些特困生是難以受益的。所以,筆者堅持放手讓每個孩子自由讀,而我也利用這一時間重點地指導那些特困生。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我們可以讀出孩子們已經理解了什麼,還有哪些需要幫助,還有哪些獲得能夠共享……]

三、動手操作,練説解讀

師:請同學們拿出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請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

(生練切)

師:請彙報自己切的情況。

生1:我第一次攔腰切沒有切出(該生舉起第一次所切的蘋果),因為切的偏頂了。

生2:我第一次攔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該生舉起所切的蘋果),因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兩次才切出來的。

……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説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蘋果。

[通過學生的親身實驗,他們明白了“攔腰切”的腰應該指的是什麼地方。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後再切。筆者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是在蘋果高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而讓學生繪製圖譜也有利於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讓孩子動手繪製也是給學生敲的第二聲鑼]

師:怎麼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

(多媒體出示第5自然段,並且引導學生多讀)

師:請用課文的話説説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全體學生進入思考狀態,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本文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沒有忙着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覆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藉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

生1:辭典中説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結合課文與辭典中的解釋,感覺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攔腰切蘋果發現到五角星,是許多人沒有發現的,所以特別吸引人。在第5段中“這個祕密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後又由他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從“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話中,可以讀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創造力。

生3:讀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種從頂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沒有魅力的,是不要傳的,而因為攔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攔腰切又能發現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師4:我反覆讀了第1、2、3自然段,從鄰居家的小男孩“顯示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並且還要切親自切蘋果來顯示,可以看出蘋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經感染了這個小男孩。

師5:從第4、5自然段中作者發自內心的話,可以讀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

師:聽了你們的説法,看得出你們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怎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理解。

(生讀自悟)

[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沒有讓任何一個同學來説自己的理解,因為我想讓孩子有一份屬於自己理解的祕密。其實也不是什麼祕密,因為孩子們閲讀幾遍後不需要老師的講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寫的這句話,這也就是“恍然大悟”]

四、讓每個研究起來

師:我想請同學們用研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兩個問題。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要讓學生了解壓力狀態下的表現,學會判斷自己的壓力。認識到壓力不一定全是害處,適當的壓力是必要的,還要學習調節壓力的技巧。

二、教材分析

1.邏輯分析

人際交往、學業、競爭等方面都存在壓力,而中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壓力,或者方法有限。當感到壓力時,他們的做法可能是逃避,可能是不知所措,這樣會使自己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煩躁的消極情緒之中,因而導致心理疾病。教材本課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在正確看待壓力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應對壓力的技巧,面對困難的時候做好自我調節。

2.內容分析

本課共分兩站。

第一站:瞭解壓力。

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壓力既可以是動力,也能成為阻力,對它無需太過恐懼。

第二戰:調節壓力。

目的在於教學生一些管理和調節壓力的方法。

力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輪子是圓的,會滾動。

2.引導幼兒探索輪子能省力且瞭解輪子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積木、推車、報紙、課件。

活動過程:

一、滾一滾

1、教師出示各種積木。

教師:這是什麼?盒子裏有好多的積木,你們可以選擇各種形狀的積木在地上玩一玩,滾一滾,看看哪個會滾,哪個不會滾。

2、幼兒自由玩,提問:在玩積木時,你發現了什麼呀?

圓形為什麼會滾?(圓形沒有角,是圓的)

3、:剛才我們都發現了圓形積木會滾動,因為它是圓的。

二、搬一搬

(一)實驗一1、教師出示重物,請幼兒搬。

教師:今天,小動物們都要搬家了,可是還留着一大堆的東西,它們想了各種辦法還是搬不動,請小朋友來幫小動物們搬家。

2、幼兒嘗試,提問:你在搬時感覺怎麼樣?(很重,比較累)3、教師:用手去搬書很累,很重。

提問:用什麼辦法才不會這麼累?

(二)實驗二1、教師出示推車,幼兒再次嘗試。

提問:用什麼辦法才不會這麼累?

教師:這是什麼?請你用推車來搬一搬.

2、提問:用小推車搬書感覺怎麼樣?(輕鬆、省力)直接搬與用手推車搬哪個省力?為什麼?

3、教師:輪子可以幫我們省力又可以省很多的`時間。

三、説一説、看一看。

1、教師:除了小推車有輪子,你還見過什麼東西也有輪子的?

2、欣賞圖片。

教師:老師這裏有很多東西也有輪子,我們一看。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3、:今天我們知道了輪子是圓形的,會滾動,輪子還能省力,給人們生活帶來好多方便。

四、活動延伸

現在我們一起到幼兒園裏的各個地方去找一找哪裏也有輪子。

力的教案 篇4

1、共點力的合成與分解

實驗儀器: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J2152)、鈎碼(一盒)、平行四邊形演示器

教師操作:把演示器按事先選定的分力夾角和分力大小,調整位置和選配鈎碼個數;把匯力環上部連接的測力計由引力器拉引來調節角度,並還要調節拉引力距離,使匯力環懸空,目測與座標盤同心;改變分力夾角,重做上邊實驗。

實驗結論:此時測力計的讀數就是合力的大小;分力夾角越小合力越大,分力夾角趨於180度時合力趨近零。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教師操作:用平行四邊形演示器O點孔套在座標盤中心杆上,調整平行四邊形重合實驗所形成四邊形,用緊固螺帽壓緊,學生可直觀的在演示器上看出向量作圖。

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學生實驗)

實驗儀器:方木板、白紙、橡皮筋、細繩套2根、平板測力計2只、刻度尺、量角器、鉛筆、圖釘3-5個

實驗目的: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共點力F1和F2的共點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點,所以F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圖示,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做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學生操作:

(1)白紙用圖釘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圖釘固定在白紙上,另一端拴上兩根細繩套。

(2)用兩隻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細繩套,記下橡皮筋伸長到的位置O,兩隻測力計的方向及讀數F1、F2,做出兩個力的圖示,以兩個力為臨邊做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即為理論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

(3)只用一隻測力計鈎住細繩套,將橡皮筋拉到O,記下測力計方向及讀數F,做出它的圖示。

(3)比較F?與F的大小與方向。

(4)改變兩個力F1、F2的大小和夾角,重複實驗兩次。

實驗結論:在誤差允許範圍內,證明了平行四邊形定則成立。

注意事項:

(1)同一實驗中的兩隻彈簧測力計的選取方法是:將兩隻彈簧測力計鈎好後對拉,若兩隻彈簧測力計在拉的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不同,應另換,直到相同為止;使用時彈簧測力計與板面平行。

(2)在滿足合力不超過彈簧測力計量程及橡皮筋形變不超過彈性限度的條件下,應使拉力盡量大一些,以減小誤差。

(3)畫力的圖示時,應選定恰當的標度,儘量使圖畫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畫出紙外;要嚴格按力的圖示要求和幾何作圖法作圖。

(4)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筋拉長後的節點O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圖法得到的F和實驗測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誤差允許範圍內可認為是F和F?符合即可。

誤差分析:

(1)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彈簧秤本身的誤差、讀數誤差、作圖誤差。

(2)減小誤差的方法——讀數時眼睛一定要正視,要按有效數字正確讀數和記錄,兩個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兩個分力F1、F2間夾角θ越大,用平行四邊形作圖得出的合力F?的誤差ΔF也越大,所以實驗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

3、研究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實驗儀器:力矩盤(J2124型)、方座支架(J1102型)、鈎碼(J2106M)、槓桿(J2119型)、測力計(J2104型)、三角板、直別針若干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研究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平衡的條件,進一步明確力矩的概念。

教師操作:

(1)將力矩盤和一橫杆安裝在支架上,使盤可繞水平軸自由靈活地轉動,調節盤面使其在豎直平面內。在盤面上貼一張白紙。

(2)取四根直別針,將四根細線固定在盤面上,固定的位置可任意選定,但相互間距離不可取得太小。

(3)在三根細繩的末端掛上不同質量的鈎碼,第四根細繩掛上測力計,測力計的另一端掛在橫杆上,使它對盤的拉力斜向上方。持力矩盤靜止後,在白紙上標出各懸線的懸點(即直別針的位置)和懸線的方向,即作用在力矩盤上各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標出力矩盤軸心的位置。

(4)取下白紙,量出各力的力臂L的長度,將各力的大小F與對應的力臂值記在下面表格內(填寫時應註明力矩M的正、負號,順時針方向的力矩為負,反時針方向的力矩為正)。

(5)改變各力的作用點和大小,重複以上的實驗。

注意事項:

(1)實驗時不應使力矩盤向後仰,否則懸線要與盤的下邊沿發生摩擦,增大實驗誤差。為使力矩盤能靈活轉動,必要時可在軸上加少許潤滑油。

(2)測力計的拉力不能向下,否則將會由於測力計本身所受的重力而產生誤差。測力計如果處於水平,彈簧和秤殼之間的摩擦也會影響結果。

(3)有的力矩盤上畫有一組同心圓,須注意只有受力方向與懸點所在的圓周相切時,圓半徑才等於力臂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力臂只能通過從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來測量。

4、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實驗儀器: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測力計3個(J2104型)、細線、直尺和三角板、小鐵環(直徑為5毫米的螺母即可)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掌握利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解決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等問題的方法,從而加深對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的認識。

教師操作:

(1)將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圖釘將白紙釘在板上。三條細線將三個測力計的掛鈎系在小鐵環上。

(2)將小鐵環放在方木板上,固定一個測力計,沿兩個不同的方向拉另外兩個測力計。平衡後,讀出測力計上拉力的大小F1、F2、F3,並在紙上按一定的標度,用有向線段畫出三個力F1、F2、F3。把這三個有向線段廷長,其延長線交於一點,説明這三個力是共點力。

(3)去掉測力計和小鐵環。沿力的作用線方向移動三個有向線段,使其始端交於一點O,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比較F12和F3,在實驗誤差範圍內它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即它們的合力為零。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為零是物體平衡的條件,如果有更多的測力計,可以用細線將幾個測力計與小鐵環相連,照步驟2、3那樣,畫出這些作用在小鐵環上的力F1、F2、F3、F4……,它們仍是共點力,其合力仍為零,從而得出多個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也是合力等於零。

注意事項:

(1)實驗中所説的共點力是在同一平面內的,所以實驗時應使各個力都與木板平行,且與木板的距離相等。

(2)實驗中方木板應處於水平位置,避免重力的影響,否則實驗的誤差會增大。

力的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下落的原因。

2、能獨立設計記錄圖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能體會到通過多次實驗得出結論的重要性。

2、能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任務。

知識性目標:

1、 能夠通過實例體驗常見的各種力。

2、 能通過實驗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物體下落的原因。 STSE目標:能舉出各種力在生活中應用的更多實例。

二、教學重點:自主、合作探究物體下落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認識地球引力這種直接作用物體上的力。 四、教法:談話、討論、合作、引導、評價 五、學法:討論、合作、探究、自學、交流

六、教學準備:乒乓球、燒杯、水、木片、鬆緊帶等物品12份;記錄單12份;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尋找常見力。 師:同學們,今天我和你們將繼續走進《奪寶之旅》,一起成為 生:奪寶奇兵。 師:為了奪到寶物,我們看看今天我們將要解決哪些有趣的問題呢?出示課件!(課件)師:啊,問題出現了,看樣子我們有麻煩了?好,下面我們就小組討論討論如何利用這些給定的事物尋找各式各樣的力呢?找出一個力,記在寶盒鑰匙上一上。注意組長要組織好,人人都想辦法啊,邊商量邊實驗! 小組開始實驗,記錄。 師:我看有的同學連書包都利用上了,可為用心良苦啊。哪個小組談談你研究的情況!在説的時候儘量以“我是這樣研究的……這個力叫……”形式説嗎?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彈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吸力。 師:吸力!這個名字起的不錯。我也給他起個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壓力。 …… 師:還真多,同學們細緻又認真。找出了這麼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員還真不少啊。你們能舉出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嗎?請小組一起完成寶盒鑰匙的第二項,但這次要求我們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把每種力與實例填進去!時間5分鐘。來吧!(課件) 師:談談行嗎? 生談實例。 師:看樣子力與我們的關係怎麼樣呢? 生:非常密切,離不了。 師:哈,那你們想想,這麼多力太亂了,能分一分類嗎?分成兩類,想想你們剛才先實驗的情景! 生:可以把壓力、摩擦力、壓力……分為一類,還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類。 師:很棒!那這是按什麼分的? 生:都是人給的力,另一個是地球或其他人給的。 師:是啊,人給力的時候都是怎樣的?地球或其他的物體給力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 生:人給力的時候都挨着物體,而地球引力卻沒有。 師:VERY GOOD。

(二)、探究重力。 師:講到這,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我們聽聽? 師放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師:牛頓也遇到了問題?你知道他遇到了什麼問題嗎? 生:他是想蘋果為什麼落下來呢? 師:同意嗎?是啊,為什麼呢?這樣行嗎,用你手中的小物體再試幾次,但試的時候注意觀察它是如何運動的?並抓住這個幕後兇手!找出原因。記在寶盒鑰匙三。好開始吧! 小組進行實驗,記錄。 師:是誰使他們動起來的? 生:地球。 師:怎麼做的? 生:給了他們一個吸引力。 師:説的有道理,那麼想更準備的認識地球引力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瞭解呢? 生:看課外書,上網,向老師,父母請教。 師:是啊,那咱們書上的科學在線上就有它的資料,我們裏面學學吧,但學後我們要交流感想,對電視中的小問題進行一下討論,交流。開始吧! 生自學科學在線。 生交流讀後感。對地球引力加深了認識。

(三)、評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奪寶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個小組的寶盒鑰匙一定能開啟寶盒,得到自己喜愛的寶物。好下節我們繼續走進奪寶之旅,尋找科學寶物,因為你們是非常棒的 生:奪寶奇兵。 師:下課。

力的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二力的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通過作圖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與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關係。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請一位同學提起重為200N的一桶水,請分析該同學施加的提水的力為多大?然後請兩同學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幾個力?從效果上看跟剛才用一個力提一樣嗎?

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是説明幾個力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舉例:用兩條細繩吊着日光燈、很多隻狗拉着雪撬前進。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體會一個力可以與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啟發引導同學找出這些例子的共性,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進行新課

一、共點力的概念:

1、什麼樣的力是共點力?

2、你認為在掌握共點力的概念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3、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出示圖片:大吊車吊起物體;人擔水;舉重;比薩斜塔等。吊車吊起物體時鈎子受的力為共點力嗎?人擔水時擔子受到的力為共點力嗎?舉重運動員舉起的重物受到的力為共點力嗎?比薩斜塔受幾個力作用?它們是共點力嗎?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共點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們着重研究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已知二個分力求合力)

A、兩分力同向

合力為兩分力之和,方向與兩分力同向。引導學生理解。

B.兩分力反向

合力為兩分力之差,方向與兩分力反向。引導學生理解。

C.互成角度的兩分力求合力

演示實驗:先告訴學生有關的器材,以及實驗的目的,提出如下問題:在這個實驗中合力與分力等效的標誌是什麼?(橡皮條的伸長量相等)然後教師操作,下面的學生觀察。在實驗結果的處理時,引導學生先做出各力的圖示,討論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係。

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最後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內容

強調: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是兩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點)

例題:力F1=45N,方問水平向右。F2=60 N,方向豎直向上。求這兩個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用作圖法解:

①選擇標度,用1 cm代表15 N。

②用三角板作出兩個力的圖示。

③作出和兩個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線,完成平行四邊形。

④連接兩力之間的對角線,即表示合力。

⑤用刻度尺量出對角線的長度。

⑥通過比例關係求出合力的大小。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夾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與45 N力的夾角是53°。

注意事項:

1.實線、虛線要分清。

2、合力、分力要共點

3.同一圖,合力與分力用同一標度畫出

4.力的圖示箭頭不能忘。

小結並板書:

一、幾個概念:

1、合力、分力定義: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 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或更多個力的作用,有些情況下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個點上,或者雖然不是作用於同一個點上,但是他們的延長線交於一點,這樣的一組力叫做共點力、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義: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求兩分力的合力

A、兩分力同向:合力為兩分力之和,方向與兩分力同向。

B.兩分力反向:合力為兩分力之差,方向與兩分力反向。

C:互成角度的兩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內容:以表示兩個分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個平行四邊形中表示兩分力的線段所夾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後感:

這一章教材通過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大量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並掌握力的向量性和解決向量問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力的運算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初學者很難跨越的一個台階,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來分析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自然、暢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時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標籤: 模板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e7r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