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地藏經 >

初釋地藏經

初釋地藏經

地藏經》提出了指導我們生活的具體修法,佛法絕不是空洞虛無的玄學。下面是初釋地藏經,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稽首大願地藏菩薩摩訶薩!

我為四事,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一者,諸佛因地,莫不有願;菩薩修行,亦莫不從願上起。願有總有別:總願者,如四弘誓五大願是;別願者,如釋迦五百願、藥師十二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千手六願、普賢十願是。除二乘人生盡故不須願外,凡發大乘心者,若無誓願,如牛無御,不知所趣。今人學佛,輒雲發大乘心,其願生西方願生兜率者,嘗或聞之;而於釋迦法中,誓調伏剛強眾生誓度脱極苦惡趣如我大願地藏菩薩者,每經忽之。我以諸大菩薩中若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觀音表大悲、惟地藏菩薩正表釋迦法中之大願故。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二者,五惡濁世,從生難化。故我世尊,隱其無量自在之力,為説剛強之語: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身邪行報,是口邪行口邪報,是意邪行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報,是邪淫是邪淫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義語報,是貪嗔、邪見、慳吝、毀戒、愚痴是貪嗔、邪見、慳吝、毀戒、愚痴報。譬如象馬,豹膊壞鰨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際茲末法,人愈險惡,不信因果,惟肆殘賊。亦有志士,倡佛以救,然而法相繁,法性玄微,智者説食,愚人莫入。我欲藉是經苦切之言,發人深省,顯地藏勞謙之願,啟人信仰。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三者,隋唐間有三階教者,創者信行禪師,實尊地藏,然偏抑阿彌,旋遭禁斷。本經自實叉難陀譯漢以來,代傳於絕,或判同小乘,或收入密部;至清靈?法師,始作科注,判在《法華經》後,《涅槃經》前所説,"行願為宗,味等醍醐",可稱自有些經千餘年來之非常述作,惜少流通。今俗惟知斯為釋門孝經,亦不辨其為出世大孝。在昔疑經善説業感誤以為小乘者;今之僧蠱,或且利經獄名鬼神威力,以餬口食。遂致科學者徒,責難繁興。我竊恐大經醍醐,至流俗反為毒藥;我又欲顯揚地藏悲願,與諸菩薩悲願,如光光攝入。我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四者,願意於悲,悲大願亦大。悲者同體,常人知父母兄弟之同體,必不願其有老病死苦,而願其安東。其所悲者狹,則其所願者小。菩薩知三世宛然,輪迴不虛;視秦越之人,敵對之怨,安知本非我父母兄弟,乃至蠕動蜎飛、草木土石,一切有情無情,莫不與我同體,亦莫不願其離苦而得樂;是則所以為大悲,是則所以為大願。以言乎孝,菩薩惟常人聽以孝父母者孝六道含靈,是亦所以為大孝。我母去世時,我哀痛號哭,不知所為,惟日誦《地藏經》,若有感焉;我二弟亡時,我悽慘愁絕,不知所為,亦推日誦《地藏經》而苦有感焉。我皆發願,願弘地藏。或雲:弘《地藏經》,天此亂世,説諸地獄罪報,可以懾諸葛亮強梁。我不敢如是説,我知人皆有父母兄弟,亦必皆有不忍於其父母兄弟之時。我願人皆於斯經,深信因果,深信輪迴;推其不忍於人人,則必為家之和、國之福、世界親善;再進而推其不忍於六道含靈,則是同受世尊付囑,同入地藏悲願,而後可同見地獄虛空,本自無迷,地藏大悲,誠不思議,我母我弟,亦必同於是而得度。我如是發願故,於是略釋《地藏菩薩本願經》。

經稱地藏菩薩大願威神:"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獄不盡數。"夫以世尊佛眼、文殊大智,觀測且雲不盡,況我凡夫,敢復有云。今所解釋不過略述十年誦贊之一所得,不假科判,不驚高遠,但求通俗,聊寫私情;明業感真實,則地獄自不虛,而信非迷妄;談孝為戒本,則悲願自廣大,而行不唐捐;略提義綱,粗述概要,於經大義,知不及百分乃至千萬億分,況復於菩薩不思議神通之境,是以名略釋。

初釋地藏

地藏,梵名"乞灑二合訶羅惹",或雲"乞叉底?沙",或雲"叉底俱舍"。叉底譯地,俱舍譯藏,今地藏是義譯。《地藏十輪經》雲:"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又經雲"心如大地,能安一切"。以故佛説:心地為大。是約心以明地也。藏者藴覆,謂般若解脱法身三德祕藏,眾生皆具,而為煩惱無明所覆。智者悟之,以了脱生死輪迴,故知地藏者謂心地寶藏,雖在迷時,隱而不失,正當悟處,證而不着也。

釋地藏菩薩

《地藏十輪經》稱讚地藏菩薩雲:

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在劫,於無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住持一切大地,常普住持一切種子,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鬚、芽莖、枝葉、花果,皆悉生長。

又云:譬如大地,一切種子、樹、山、稼穡、地身,眾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復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良由菩薩於過去不可説無數劫來,散影分身,放光説法,恆處幽冥界內,常教六道眾生,或已成佛道,或久階真因,或住聲聞緣覺,或在天止人間,乃至未來眾生,天宮囑令度脱。正如大地一切,賴以住持、生長、荷負。

又十輪經佛告好疑問菩薩雲:

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議諸功德法,是諸殊勝功德伏藏,是諸解脱出處。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住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乃至如本經所説:受付囑於忉利天宮,廣教化於彌勒佛世。故知地藏菩薩者,於諸菩薩中,以六道為其所觀境,觀三德祕藏於地獄、畜、鬼、人、天中,利他以自利者也。《大集經》雲:"日藏月藏,虛空藏地藏,來各不同"。惟我地藏,悲深願重,是以經稱:過諸菩薩。

釋地藏菩薩本願

經雲:"文殊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可思議事。"又"菩薩因地,為大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而問彼佛作何生願。"故知斯經所説,皆地藏菩薩本願。所謂本願者,本即本昔,梵名尼坻,此方翻願,今地藏菩薩,見諸眾生,積集惡業,不離苦報,於是託根性地,隆其本願。仰觀大覺,歷劫度生而不倦,為滿其本地之願故,又稱本立願。乃自心起,自昔因地,無數劫前,發弘誓願:荷負罪苦眾生,教令住持正法。忍苦忍難,大慈大悲,是地藏菩薩之本願故。

釋經名

《地藏菩薩本願經》以人法為名:地藏是人,本願是法。佛自結經名有三: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今生今世以願以有行,行必有與拔之力,遂獨標本願一名,任運攝得餘一故。譯主實叉難陀,于闐國人,唐則天朝來中國,重譯《華嚴》,並譯是經。

釋經

佛告文殊: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乃至聞名讚歎供像,功德亦不可思議。是略贊地藏功德,印可文殊所謂"地藏能成不思議事"也。而後乃為文殊説地藏菩薩因地之行、因地之願。

佛告文殊,地藏菩薩因地,於師子奮迅俱足萬行如來前,發誓願曰:"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又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曰:"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脱"。是即地藏菩薩本願。今大乘人,每謂"眾生有一不成佛我誓不成佛",蓋地藏之本願,實亦大乘之通願也。

佛告文殊:地藏因見佛相好而發願;又師子奮迅俱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脱一切受苦眾生"。

願大福亦大,三十二相即大悲之果報。彼二乘人無願,故二乘人灰身。今大乘人偏着於空者,亦每輕修福報,遂亦輕忽本經而不識地藏之行,試分辨之。

凡夫:貪着其身

二乘:知身虛幻厭棄其身

菩薩:修無量佛法功德莊嚴其身

凡夫雖或修福,而望報人天。以經多斥言人天為有漏之果故,於是大乘着空者,又轉而輕修福報,幾同二乘之厭棄,而不知菩薩莊嚴其身者莊嚴身也。夫善學大乘者之於其身,固不當如夫之貪着與二乘之厭棄,尤不可一言福報即斥人天,當如地藏菩薩發大願而獲大果。關於地藏因見佛相好而發願,俱足萬行如來亦謂欲證此身當須久遠修福,是知地藏菩薩因地之行,為在莊嚴法身圓顯千福。故於今日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説劫,尚為菩薩。

佛告文殊:地藏因地,又為婆羅門女。其母信邪,罪重墮苦。婆羅門女見覺佛定自在王如來形象,瞻禮哀慕,遂感威神,罪母生天。是亦地藏因地之行,度生之實。勸親生信。

(一)勸母生信。信為道本,信邪者即一闡提。未有發願度生而先忘報本者。世人發願如地藏,即錄廣設方便,勸親生信。

(二)賣宅興供。父母前生,未必修因,其或命終,神識何依?惟孝順之子,大願之士,當學地藏,為母賣宅,供佛興福。

(三)見像哀慕。無母何怙?惟佛大慈,為眾生怙。佛果何在?尺木之雕,團泥之塑,即皆佛在。何經故?法身圓滿,無不在故。是以婆羅門女見佛戀母,亦所以教末眾生瞻像如在。

(四)神遊業海。佛無不在,惟誠可感。孝女哀號,感空告語。其所以告語自空者,空無迷妄,義尤玄微。而惡因所召,地獄實有。孝女假威神以親遊,罪人為業力所纏縛,於此可以明因果之不虛,可以明地藏之觀境。

(五)發弘誓願。端坐唸佛,可得加被。七七日中,可度新亡。婆羅門女,既度亡母,復念眾罪,遂發弘願。觀於"眾罪俱同生訖",當益信經懺度亡之真實;觀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威神,當益信世尊讚歎地藏聞名供像之功德。

以上地藏因地之願,在度盡眾生;因地之行,為存亡造福。眾生無盡,地藏之願亦無盡。造福無邊,地藏因地之行,亦不可量不可説矣。

拓展閲讀:《地藏經》的主要精神

1、《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

佛門有三部孝經:《佛説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經》。

孝道是佛法的基礎,孝親是做人的基礎,眾生無邊誓願度是孝親的擴大。

學習《華嚴經》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是孝親的擴充、發展。反過來説,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麼能夠相信他會愛護眾生,會救度眾生呢?所以離開孝道就沒得佛法,佛法是孝道的擴展和深入。《梵網經》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為戒。這個對於孝道的解釋,就非常透徹了。

這部《地藏經》説,地藏菩薩示現婆羅門女、光目女,孝親度親的事蹟,地藏菩薩正是以一念孝親之心,而發展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偉誓願,給我們修行的人作出了典範。

父母是堂上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廟裏去求佛菩薩保佑自己的獨生子女,這真是非常荒唐。

曾經有一些青年的知識分子、博士生,他説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全部精力都關注到子女的成長上。別人説要保險,最好初一、十五到寺院去燒炷香,捐點功德錢,就最保險。

這個不是佛教的基本主張,佛陀教我們如何做人,你在家不孝父母,把父母當成僕人來看待,到寺院去燒香、捐錢,孩子就消災免難了?那不是佛菩薩都成了收賄的了,難道佛菩薩還會稀罕我們的錢?

佛陀講的是自種因、自受果。教導我們孝順父母。不孝順父母,反而虐待父母,種的這個因,就該得相應的果報。印光大師對這個問題也有很明確的開示,他説你現在當別人的子女,再過幾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現在如何對你的父母,就是種因,等於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向後來,就跟來了。今天對於年青一代提倡孝道非常重要,學修《地藏經》就會讓我們很好的體會孝道。

2、《地藏經》是佛陀的遺囑。

佛陀在圓寂前,有兩部遺囑。

1)一部是《佛遺教經》,《遺教經》重點是對出家人講的。

告訴弟子佛滅度以後,以戒為師,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

這個對於出家人來説必須遵守,佛教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滅亡,就看出家人對佛陀最後的遺囑如何看待。

2)另外一部遺囑是《地藏經》。

朱鏡宙居士專門寫了一本書,名稱叫“《地藏經》是佛陀對在家弟子的遺囑”。

他這個提法有道理,因為《地藏經》裏説,佛對地藏菩薩託孤,在忉利天宮託孤,託的什麼呢?這個範圍就廣了,時間就長了。就是從佛滅度後到了彌勒菩薩成佛之前,這一長段時間內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內。

所以這遺囑,涉及的時間長、範圍廣,也體現了佛的慈悲心,怕我們墮入三惡道,叫地藏菩薩要多方的保護、救度,這個就恰恰像家庭父母臨終的時候,諄諄地告誡,反覆的叮嚀,所以佛陀講《地藏經》,十方諸佛都來讚歎,顯示了這部遺囑的重要,也説明了十方諸佛對於眾生都是如母憶子。

因此這部遺囑也可以説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遺囑。

3)當年弘一大師在聽講《地藏經》的時候,情不自禁在講堂裏忍不住放聲大哭。

今天我們學這部經,應該生起佛恩深重難報的思想,不忍聖道衰,不忍眾生苦,才發得起菩提大願。

我們大家都應當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羣生,不負佛陀的遺囑,荷擔如來家業。

我們看《地藏經》上最後一品“囑累人天品”佛是這樣説的,概括起來有四句話“現在、未來天人眾”,包括我們都在內。“吾今殷勤咐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怕我們墮三惡道。學習中使我們體會到,我們作為修習佛法的人,必須報答佛恩、知恩報恩。

3、《地藏經》是為人處事的教科書。

淨業三福第一福是講做人,這是大乘佛法的基礎。

《地藏經》首先提出來的是淨業三福,特別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讓我們懂得不離日常生活來修學佛法。能夠依《地藏經》修行,能止惡行善,消災免難。這個非常具體的指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説這部經典對我們為人處世非常有用,如同一部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4、《地藏經》是具體講因果規律的經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是不懂佛法的,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虛雲大師説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説的法概括無餘了。”這個結論不是隨便下的,離開了因果就沒得佛法。大師又説“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不僅是我們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這個“逃”字,這個份量很重啊!

印光大師説:“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種的是殺盜淫妄的因,當然得的果報就在六道輪迴裏面受苦果。這個決沒有錯。

種污染的因,當然得污染的果報。

種清淨的因,才得清淨的果報。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經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説:“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

所以我們今天作為佛弟子,必須明因識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虛雲大師提出學道的先決條件,第一個是深信因果,第二個是嚴持戒律,因為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這一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關係都非常密切。

《地藏經》對因果談得很具體,這是真實不虛的。沒有信心的人把這部經看成神話,那就錯了,那就得不到真實受用。從以上四點説明了《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是佛説的遺囑,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是學習因果的重要經典,所以我們從這四個方面可以説明這部經典應是佛子必修的經典。

標籤: 初釋 地藏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dizangji/rl4e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