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優秀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優秀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優秀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子路問津”“子路從而後”兩則選文;2、領會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3、對比分析孔子與長沮、桀溺、荷(hè)蓧(diào)丈人兩類人物,鑑賞“子路問津”“子路從而後”兩段文字。

4、學習和掌握加點的重點詞彙:問津 辟人之士 遇丈人,以杖荷蓧 明日,子路行以告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P1-P7,瞭解先秦諸子概説:

先秦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代各學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們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學多才的新士人有獨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書立説或者發表言論,成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先秦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陰陽等。

教學過程

一、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開創。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思想。儒家傳統經典即六經或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1、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禮(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復禮),他主張中庸之道,反對“過”與“不及”。確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響我國古代社會和文化的制度。

2、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又一位重要學者。

思想要點:一、張揚性善説(人都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二、宣揚民本思想。三、提倡仁政。

3、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秦最後一位儒學大師。他提出了人能依據禮義征服自然的思想。認為人的是邪惡的——性惡論,所以弘揚“克己復禮”的思想。並試圖把倫理道德規範落實到法制當中。

二、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創立的學派,在戰國初期,墨家與儒家之學並稱為顯學。

墨子(前468~前376年),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他是一位出身於小生產的手工業者階層的思想家。他主張“非攻”(反對掠奪性戰爭)“兼愛”“尚賢”“明鬼”等。

三、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創立的學派。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

1、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國人,曾做過周守藏室官員。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終極存在,是一種有規律性的東西。並形成了對立統一的辨證宇宙觀,認為萬事萬物的形成發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的社會觀。提出“為而不有”“至公無私”“致虛守靜”“柔弱勝剛強”人生觀。

2、莊子是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另一位巨擘,大約和孟子同時或稍後。

主張人要以道為師,隨順造化。這種思想是基於對社會人生的同情和關懷。感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莊子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四、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他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戰國末期唯物主義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法治,反對儒家的禮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視。認為“法治、術治、勢治”都是帝王之具。但他主張的極權政治、高壓政策、殘酷的刑罰等等,主要是針對勞動人民的,這又是違反人民的利益的。

關於《論語》:

《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前後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麼關聯,篇名只是摘取各篇開頭兩三個字。

《論語》二十篇:《學而》《為政》《八修》《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衞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主要體式有四種:

(1)直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2)答問體,即先指出問者及所問問題,然後記錄孔子的回答;

(3)對話體,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經過情形;

(4)一邊記敍事情的經過,一邊記錄孔子的言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2qex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