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學設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運用系統方法,下面給大家分享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的教學設計,歡迎借鑑!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學設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響;

能力目標:學習五段選文,掌握語言知識,鑑賞文章風格;

情感目標:聯繫現實問題展開討論,感受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孔子的生平、思想、影響,語言知識;

2、難點:從選文本身出發,結合孔子生平感受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三)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1、導入新課: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語錄體散文,總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論文》的一些篇章,並就此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張,並從中尋求立身處世的精神力量。

2、孔子的生平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第八頁,瞭解一下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先世為宋國貴族,因避內亂移居魯國。幼年家境喪父,家境貧寒,年輕時做過委吏和乘田(前者管理倉廩,後者主管畜牧)。十五歲志於學,三十而立,開始授徒講學,進一步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促使學術文化向大眾傳播。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發生內亂,孔子去了齊國,齊景公雖然喜歡他的言論,卻被大臣歲阻撓,沒有任用他。後來孔子回到魯國,進一步研修學問,教育弟子。魯國政權被季孫氏所控制,季孫氏又受制於自己的家臣陽貨。孔子對這種“無道”的局面大為不滿,不願意出仕。魯定公九年,陽貨被逐,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僅一年時間就成了四方的楷模,於是升為司空,又升為大司寇。

為了加強國君的力量,孔子試圖削弱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三家貴族,但行動受到抵制,最終失敗。因為難以施展抱負,孔子就帶領顏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開始了十四年周遊列國的生涯。到過衞、陳、宋等國,期間多次遭到“道不同”的人數落,還曾斷糧七天,甚至險些被人害死。

魯哀公十一年,弟子冉有回到魯國,並率兵戰勝了齊軍。正卿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回國之後,他始終沒有得到重用,乃致力於文獻整理、學術研究和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去世。

3、孔子的影響

學生閲讀引入話題,瞭解漢代司馬遷、民國柳詒徵、德國卡爾雅斯貝爾對孔子思想影響的看法。

4、學生講授選文,教師點撥,並引導學生討論。

(1)《論語八佾》這一段選文所寫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的實質含義是什麼?儀封人是孔子的同道者嗎?

明確: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的實質含義是,上天將借孔子來宣揚大道。儀封人是孔子的同道者。

封:邊境,封人,即指鎮守邊界的官。木鐸:木舌的銅鈴,木鐸金聲。

(2)《論語微子》這一段選文給我們塑造了兩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表現了孔子的什麼精神?結合課後第一題,説説你怎麼樣評價孔子和孟子這兩種不同的態度。請點評一下這一段的語言精當之處。

明確:給我們塑造了兩個避世之人(即隱者)的形象。這兩個人對孔子的所作所為極盡嘲諷之能事,認為在這種局勢混亂的時候,沒有誰能改變現實,莫若隱居自保。但孔子對這種人也毫不客氣,認為他們不過是鳥獸,沒有辦法溝通。並表示自己一定要跟世間眾生在一起,要堅決的改變天下無道的局面。這表現了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孟子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這種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值得肯定。孟子修身自保的精神也未嘗不是困厄時的一種明智的選擇。

浸:渡口;無人問津,沒人過問。輿,車子;執輿者,手拉韁繩駕馭車馬的人。以:與。易:改變。而:通“爾”,你。闢:通“避”。耰:農具,用來鬆土、平整田地的工具,這裏用如動詞。

(3)《論語微子》接輿為什麼要問孔子“何德之衰”?“今之從政者殆而”是什麼意思?孔子“欲與之言”,而接輿卻“避之”,這説明了什麼?

明確:因為在楚狂人接輿看來,品德高尚的人在亂世應該隱居起來。“今之從政者殆而”的意思是説,今天的從政者已經危險了,已經無可救藥了,你沒有必要再去考慮改變現實。接輿“避之”説明了他是以為隱士。

句式:何德之衰?殆:危險。趨:快步走。

(4)《論語微子》這一段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在孔子看來,這個老人哪些方面做的不合適?“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説明了孔子怎樣的精神?請點評一下這一段在語言表達上的精當之處。

明確:這一段給我媽塑造了一個隱者的形象。在孔子看來,這個老人沒有弄清做官的實質,“不仕無義”説明,在孔子看來,不出來做官,就是違背了臣對君應當秉持的倫理原則。這個人懂得長幼的禮節,卻不知道羣臣之義,為了在亂世保持自己的清白,卻違背了君臣之間的根本倫理準則。“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説明了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精神。

丈人: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陳。荷:揹負的意思。

(5)《論語憲問》這一段話,借看守城門的人之口,表達了孔子怎樣的精神?

明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奚:疑問代詞,哪裏。是:這個。

5、課堂總結。

提問:這五個選段,主要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孔子的什麼精神?

明確:反映了社會動盪,諸侯紛爭,有志之士皆避世隱居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立志宣揚大道,勇於擔當的精神。

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課本13頁相關鏈接,結束本節課。

6、作業:完成課後第二題。

教後反思

課堂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並不能被部分學生理解,他們認為孔子傻,這種思想上的衝突,恐怕才是真正教學中應該要解決的難題。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和提高文言閲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把握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與動作,鑑賞對比的表現手法,進而領會人物思想;品味文章簡練的語言之美。

3、情感價值觀目標:學習孔子勇於擔當並執着不輟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知識,提高閲讀能力,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

難點——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品味簡練的語言之美。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指導歸納  研討分析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介紹先儒家思想引出第一課的中心)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經常説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那麼大家知道中華文化的源頭是什麼嗎?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開始要學習的“先秦諸子”。那麼,在先秦諸子中,對中國文化影響最深最大的是哪一個學派的思想呢?(儒家思想)儒家創始人是誰呢?(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孔子有哪些主要思想呢?

二、先秦諸子簡介

1、何謂先秦諸子?

——先秦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代各學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們的著作。春秋時期,教育開始普及,這時候產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叫新士人。他們能文能武,博學多才,多給大夫做家臣。這個階層還包括大批受過教育最終拋進平民階層的沒落奴隸主貴族。新士人有獨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書立説或者發表言論,成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他們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文化財富。

2、諸子的價值?

主要在三個方面:諸子爭鳴現象的歷史借鑑價值

諸子各有建樹,著書立説,哲思發人深醒,閃爍思想的光芒

諸子為推行各自的思想,各盡妙手,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文學表現藝術

3、諸子概況:(可以讓學生閲讀課前的簡介)

先秦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陰陽等,在本課程中,我們將主要學習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三、儒家思想及其《論語》:(學生敍述,教師概括)

1、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思想。儒家傳統經典即六經或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造者。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弟子先後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餘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禮,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張中庸之道,反對"過"與"不及"。自漢以後,孔子學説成為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2、關於《論語》

《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前後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麼關聯。

3、語錄體的特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主要體式有四種:

a直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b答問體,即先指出問者及所問問題,然後記錄孔子的回答。

c對話體,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經過情形。

d一邊記敍事情的經過,一邊記錄孔子的言論。

4、孔子的地位

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神化的先哲實際上也只是——

不得志的政客

倫理道德的研究者

教育的堅定實踐者

四、誦讀預習第一課——《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的五則選文

五、作業:自學本篇,疏通字詞,思考課後問題。

第二課時:學習五則選文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瞭解了儒家的主要思想,瞭解了孔子面對當時社會大亂積極入世勇於改變社會混亂的局面的執着精神,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五則選文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勇於擔當這一高尚人格。

二、解題

學生翻譯,並探討文章的主題

三、學習五則選文

1、學生朗讀課文,其餘學生糾錯,教師最後正音。

2、學生翻譯課文,複述5則對話的要點,並找出翻譯上的難點。

3、教師針對學生的翻譯和問題,歸納總結文言現象。

A、實虛詞   封人請見——見:引見

何患於喪乎——患:擔憂   喪:丟失官位

天下無道久矣——道:仁政,德政

夫執輿者為誰——夫:那,那個

為孔丘——為:是

是知津矣——是:這  津:渡口

而誰以易之——以:與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徒:一類人

往者不可諫——諫:匡正,挽回

以杖荷蓧——以:拿

殺雞為黍而食之——為:做  食,拿東西給人吃

見其二子焉——焉:兼詞“於之”

奚自——奚:哪裏

B、通假字    桀溺——“桀”通“傑”

是魯孔丘與——“與”通“歟”

而誰與易之——“而”通“爾”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闢”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使子路反見之——“反”通“返”

C、古今異義  遇丈人——丈人:(古義)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今義)妻子的父親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不仕無義——無義:(古)違背臣對君應有的政教倫理原則

(今)沒有義氣

D、詞類活用  孔子下——下,名做動,下車

植其杖而芸——植使動,使…直立

止子路宿——止使動,使…留下來

不仕無義——仕,名做動,出來做官

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廢,形做動,廢棄

欲潔其身——潔使動,使…高潔

E、文言句式  何患於喪乎

子路宿於石門——狀語後置

隱者也——判斷句

出曰:“二三子…?”

趨而闢之

子路從而後——省略句

而誰與易之——固定句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四、當堂檢測

五、佈置思考題:

1、課後練習一

2、文章從那些角度表現了孔子的“勇於擔當”的精神?

第三課時:感受孔子的精神魅力,做有責任心的人

一、導入

前面我們疏通了本課的文言字詞知識,這節我們來具體認知一下孔子的形象,同時討論作為中學生我們該擔當那些社會責任你呢?。

二、回答以下問題

1、你從文章那些地方看到孔子勇於擔當的精神品質的?

2、概括一下,以上材料從那些角度表現孔子的形象的?

3、除了“勇於擔當”這一形象外,你還能從材料中看到哪些有關孔子的特點和信息

4、除了孔子外,文章中還有幾個人物,想一想,他們是些什麼人?你從哪裏看出來的?透過他們,你能看到怎樣的時代特點?

(小結:A孔子的形象——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擔當,並執着而不輟,在當時以有廣泛的影響

B通過人物的對比,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神態表現人物形象)

三、擴展探究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擔當起哪些社會責任呢?

四、探討課後練習題

五、佈置作業:以責任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7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4wdn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