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孔孟兩章原文及翻譯

孔孟兩章原文及翻譯

各位同學們,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孟兩章原文及翻譯,歡迎各位閲讀借鑑哦!~

孔孟兩章原文及翻譯

孔孟兩章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譯文:

梁惠王説:“我治理樑國,真是費盡心力了。黃河以內的地方遇到饑荒,我便把那裏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的地方,同時把黃河以東地方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內的地方。黃河以東的地方遇到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説:“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鼕鼕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惠王説:“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孟子説:“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裏去捕魚,魚鼈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拿着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鼈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捱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鬚髮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揹負或頂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着、凍不着,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現在的樑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説:‘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説法和拿着刀子殺死了人,卻説‘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樑國來了。”

簡要分析: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學家學派最有聲望的大師。他的學説的核心就是要講“仁義”行“仁政”,即實行所謂“王道”。其理論基礎就是民本思想,重視人的生存權利。因此孟子對那些步行仁政,殘酷掠奪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惡痛絕。《寡人之於國也》就辛辣地嘲弄了以賢君自居的梁惠王,並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詡“為民父母”,可實際上確實“率獸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災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來説理,論辯技巧十分高明,這在本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nmpy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