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不管教的勇氣讀後感-讀後感

不管教的勇氣讀後感-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管教的勇氣讀後感-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不管教的勇氣讀後感-讀後感

正如當人生中遇到棘手問題深感無力時,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學習,通過看書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這樣才可能站在更大的格局看到問題的實質,從而能夠跳出困局。育兒之路漫漫且困難重重,對於初當父母的我們也時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候或許也需要藉助書籍的指導,方可跳出細枝末節問題的糾纏而看清問題的根本。

這本《不管教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是一個哲學家,他本人是阿德勒的哲學忠實粉絲。在他研究了阿德勒的哲學以後,他發現阿德勒的哲學,最有效的地方就在於養育孩子。所以他的育兒書籍多是從阿德勒的哲學出發,來告訴大家我們怎麼樣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怎麼樣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不管教的勇氣》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育兒書籍,和很多國內育兒書籍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沒有廢話,第二不講理論。全書文字並不多,但是字裏行間是作者滿滿的誠意,他試圖真誠地與讀者探討:怎麼才有效呢?只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這本書當中提出了一個特別震撼的口號,叫做不批評也不表揚的教養法,即不管教的勇氣,本意就是讓家長儘量地放手,儘量地給孩子更多的空間。為什麼要既不批評也不表揚呢?作者認為批評和表揚都不是平等地對待孩子的方法。批評不用説,是指責孩子,然後給他壓力。而表揚也是自上而下的,表揚是發生在上級對下級之間的。所以當你覺得,你比你的孩子強很多,你跟他就沒法平等對話的時候,這批評和表揚就出現了。作者認為無論是柔和的表揚,還是殘酷的批評,這時候你都沒法建立一個跟孩子的良好關係。而沒有這個良好關係,就無法實現有效的指導。這就是岸見一郎的最基本的底層的邏輯。

而岸見一郎的這些見解來自哪兒呢?是來自於阿德勒在100年前的`研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説,一個孩子終身,所尋求的就是兩樣東西,一個叫作歸屬感,一個叫作價值感。歸屬感是愛,價值感是感謝。愛能夠給他歸屬感,感謝能夠給他價值感。由此岸見一郎認為家長最應該對孩子做的就是兩件事:愛和感謝。

所謂“愛”,就是要愉快地接受孩子的真實面,無論他目前是什麼樣子。

而所謂“感謝”就是取代“表揚”的一種態度,這樣才有助於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這與很多育兒書的觀點都不太相同,很多書鼓勵父母要及時反饋,要經常表揚孩子。而岸見一郎説,我們要做的事是謝謝你。如果我們能夠對孩子做對的事,表達出謝謝的時候,孩子立刻就能夠知道,這件事做對了。並且他獲得了價值感。

比如一個孩子在地鐵裏邊不吵不鬧,這時候媽媽表揚説,寶貝,你真了不起。你竟然能夠不吵鬧,太棒了。你不覺得奇怪嗎?這就好像表揚一個人不會隨地丟垃圾一樣。你竟然不隨地丟垃圾,你真了不起。太奇怪了吧。因為不隨地丟垃圾,或者在地鐵裏邊保持安靜,這是一個正常人所應該具備的正常狀況。那麼家長應該做什麼呢?“孩子在地鐵裏邊很安靜,謝謝你今天這麼安靜”——如此這樣就好了,謝謝他就好了,感謝他給你所帶來的東西,就像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其他人做對的事,我們也應該對別人表示感謝。這時候孩子的價值感就會得到大幅提升。

而表揚的問題在哪兒呢?如果我們總是用表揚來驅動一個孩子做一件事情,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到表揚的事情他就不去做。就是孩子衡量這件事該不該做,取決於這件事情父母會怎麼看,有沒有評分,有沒有獎勵,有沒有排名,都是這些外在的東西,如果這個東西沒有,他就會覺得沒什麼勁,這就是表揚有可能會帶來的惡果。

很多家長喜歡體罰,覺得體罰的時候,自己是在付出心血去教育孩子。但作者認為,體罰不是教育,體罰只是報復。報復什麼呢?你把我氣成這樣,我得報復你一下。就是我心裏邊那股火壓不住,我要發泄出來。只是報復而已,對於教育毫無意義。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又該怎麼辦呢?比如孩子對你説“我就是討厭學習怎麼辦”,岸見一郎認為,作為家長的你此時只能對孩子説:“那好吧,等你什麼時候想學了,你就好好學。因為人生是你的。”作為家長首先應該認清楚,不要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孩子從來都不是為父母學習。對於一個為自己學習的孩子來説,失敗恰恰是學習最好的機會。一個為自己學習孩子,他將從考試的挫敗中學習到警醒。他或許突然意識到人生有這樣的挫敗也沒關係,我能夠追得上,這都是一個人的感悟。人和人的發展節奏是不一樣的,甚至就算輟學繞了一大圈回來,搞不好將來還能幹學術,這就是人生。所以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課題是他自己要做的事,失敗也是學習的過程。因為有時候家長使特別大的勁,非但起不到更好的效果,還將孩子推向更糟糕的方向,這是大量的經驗和教訓所帶來的結果。

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反覆地用到“勇氣”二字,家長要有勇氣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學會放手,既不表揚也不批評的這種公平對待孩子的方法。因為這需要家長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對待的個體,他不再是為你博得面子的工具,他有自己的人生,他自己既要迎接成功帶來的價值感,又要承受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得到成長,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作為家長的我們,得一方面耐心陪伴他艱難地走完那些不得不走的彎路,一方面控制住自己忍不住伸出去的試圖阻攔或者干預的雙手,所有這些確實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總之,這本書的育兒觀點對我非常有啟發,推薦閲讀。雖然其中的很多觀點和做法在真正運用起來的時候還是存在困難,有時候不小心會回到老路子上去,在孩子不聽大人管教的時候忍不住開始對孩子訓斥或者懲罰,但是相信書籍傳播的思想就是一顆種子,會慢慢在心裏生根發芽,最後長成茂盛的大樹。

標籤: 勇氣 管教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n9k8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