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後感1500字《教學勇氣》-讀後感

讀後感1500字《教學勇氣》-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1500字《教學勇氣》-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後感1500字《教學勇氣》-讀後感

剛剛拿到《教學勇氣》這本書時,我先翻開《教學勇氣》的目錄,努力尋找具有親和力的章節,最終把目光落到了第二章的“有問題背景”的學生這一節中,翻到那裏,努力地細細品讀,居然能從自認為晦澀的語言中獲取同感,振聾發聵,醍醐灌頂。

摘錄其中幾節:

“當問及讓老師説出優秀教學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時,經常聽到的答案是‘我的學生’。當問到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時候,聽到的又是一連串的抱怨:‘我的學生沉默寡言、鬱悶孤僻;他們沒有社交會話能力;他們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太短;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交流觀點;他們死抱着狹義的‘重要’和有用的觀念不放,而無視思想領域。‘當追問這些所謂過錯的因由時,聽見了又一連串的常規抱怨——抱怨社會弊病。雙親缺失,家庭破碎,公共教育不到位,電視和大眾文化平庸之極,毒品合計究竟造成的危害,所有這些都是使得我們學生精神和生活處於低迷狀態的罪因。”

“他們只顧一個勁兒地責怪學生,他們的話聽上去像醫院的醫生在説:“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們這送——我們不知道拿他們怎麼辦。給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們看上去像好醫生。”

“來自地獄的學生”即“有問題背景”的學生不是天生就是那種樣子的,而是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環境造成的。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頓感慚愧,自己何嘗不是抱怨過學生?那麼自己豈不就成了那個所謂的要給健康的“病人”“治病”的“庸醫”?是啊,每當和同學、同事談起學生,沒有一個人不是抱怨滿腹、數落連連的?最終在一片聲討中做一聲無奈的歎息。然後又繼續重複着、數落着、抱怨着。但是,至少從現在開始我要學着不去抱怨,畢竟好醫生是要“手到病除”、“救死扶傷”的,既然我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抱病在身”,那麼我們惟有“會診、治療”,使我們的孩子慢慢康復,而抱怨只是徒勞,只會增加煩惱的砝碼,那麼,看開了,何必去做一個喋喋不休的“怨師”呢?

談到“來自地獄的學生”,其實他們都有可憐之處,至少我這麼認為。或者是親情的缺失,或者是感情的扭曲等等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環境造成的,其實他們是受害者,同時也是傷害的承擔者。由此,我想到了我曾教過的一個孩子,他的`獨斷專行、他的飛揚跋扈、他的極端暴戾,都在表示自己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但是我相信他的內心總有一處最柔軟的地方,但是我很慚愧,一直沒有探尋摸索到,所以面對他,我覺得自己很痛,為他,為自己。

在反覆閲讀《教學勇氣》這本書後,感覺是帕爾默先生帶領我進行一次了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了我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的優秀品質。”

我深深體會到,教育其實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存。“教師的核心任務是要為這個主體提供一種聲音,一種能力——獨立的把真理説出來,讓學生聽到、理解,而不需藉助教師的聲音。”

在這本書的背後,滲透的是一種迥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即在一個日益陷入分離的世界中重建關係,重建教師的職業尊嚴。因為教育的最高理念是從心靈內部引出智慧內核,用真理啟迪生命,引發出學生的鮮活生命潛能。這需要教師能夠成為喚醒學生內心真諦的心靈導師,而且,只有當教師自己能夠清醒地與他的自我意識深層對話,傾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聲音,才能夠注意、尊重和默契地迴應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才能夠進入學生的內心深處,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這就是帕爾默先生先生所帶給我們的。

標籤: 勇氣 教學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z48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