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1

當今是個浮躁而喧囂的時代,表現於教育教學,就是大多熱衷於所謂“立竿見影”的教學技巧,卻對自己內心真正的呼聲不屑一顧。《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關注教師的心靈,為我們開了一貼鎮靜劑和清涼劑,提醒我們:真正的教學不假外求,它就源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因此,十多年來,它一直襬放在我的書枱最醒目的位置,書頁中散發的那份純淨得“勇氣”,在支撐着我堅定而幸福地走在教育路上。每當教學困惑我的心靈時,翻翻它,便會有一份釋然後的輕快;每當學生問題糾結我的情緒時,讀讀它,便會有“柳暗花明”的驚喜!

一、堅持的勇氣,源於“心靈迴歸”

閲讀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就猶如經歷一次心靈之旅,尤其是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引領我以新的視角來體驗教學的悲與喜。大師的教誨叩擊我深藏心底的勇氣——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在教育實踐中,處處感受到這種痛苦: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被貶低,被迫屈從於不屬於他們自己的標準。

自身完整要求我們識別那些能整合到自我性中的東西,分辨其中哪些適合我,哪些不適合我。我們通過選擇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繫提高我們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繫則摧毀我們的自身完整。我們迷戀於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識,因為我們相信,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會給我們主宰現實的力量,使我們從現實限制中獲得自由。我們被一種似乎能夠達到這一目標的技術所迷惑,我們拋棄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

正如《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告訴我們的一樣:給自己一份堅持的勇氣,詩意地棲居在教育的廣廈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成就學生,也成就自己,!

二、傾聽與對話,源於“心靈相犀”

帕爾默進入到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旅行。對恐懼文化這一章我比較感興趣。我們身邊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可我們沒想到這對我們形成的糟糕狀態,帕爾默解析了這種恐懼,使我受益匪淺。

從小學一開始,教育就成了令人恐懼的事。從當學生起,我身處太多充滿恐懼的課堂裏,這種恐懼導致許多天生熱愛學習的孩子產生憎恨學校的念頭。作為一個教師,當我讓恐懼佔上風時,不管是教學時我恐懼學生,還是弄得學生恐懼我,我都處於最糟糕的狀態。作為同事,我們的關係常因恐懼而疏遠;恐懼幾乎滲透進所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關係中;而且恐懼是在太多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種權威和管理工具。

我恐懼,我的學生一樣恐懼,他們的恐懼決不在我之下,儘管我想把這一事實丟在腦後,那時我覺得自己站在教室的前面,惶恐不安,再看我的學生,躲在他們的書本後面,匿名隱藏於人羣中,安全得令人嫉妒。我知道,學生也是害怕的,害怕失敗,害怕不懂,害怕被拖進他們想回避的問題中,害怕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恐懼就以幾何級數遞減——這樣教育進入黑洞。

只顧一個勁的責怪學生。聽上去像醫院的醫生在説:“不要把有病的病人往我們這兒送——我們不知道拿他們怎麼辦,給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們看上去像好醫生。”這個比方幫助我理解了教學的一些重要的東西:我們診斷學生健康狀況的方式決定我們提供治療的方法。遺憾的是老師很少花時間去思考學生的狀況,很少花時間去思考教學能夠治療的弊病。

當我們採用把信息注入到學生被動的軀體的方式教學時,這些入學時本來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學生就變成了知識的消費者;等他們畢業離開時,已經變得死氣沉沉、麻木遲鈍了。

學生為何會這樣,學生恐懼:在教室裏寧願保持沉默,而不再冒被受到指責的危險,這有何奇怪?他們的沉默不是由於天生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於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願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的世界裏,他們感到疏離、無力。為了逃避,學生會説:“不要讓我去思考這些問題——只給我事實。”教師則説:“這些是事實——不用去思考它們,直接記住就行。”

為什麼我們瞭解學生的真實狀態會有如此多的困難?為什麼我們以一種會導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可怕方式來診斷學生的狀態呢?為什麼我們不能看到他們的內心恐懼並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面對學的恐懼,我們需要毫不含糊地看清他們心中的恐懼。當我開始漸漸地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能讓我的教學朝着一個新的方向發展,我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無知的,我不再那樣不準確、自私地評價學生。相反,我體諒他們恐懼的心靈而傾心教學。而且,當我能這樣做時,學生的心靈能健康地成長。

因為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後,是多麼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出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的説話。

“傾聽學生尚未發出地聲音意味着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堵塞學生的沉默,並且不要迫使他們説我們想聽的話;意味着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讓我們從善待學生開始善待自己,透過學生的生命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提升。

學會放下架子,學會平和,學會等待,認真傾聽花開的聲音。“教學相長”,教育應該是心靈的對話,是師生的共同發展。李鎮西老師就喜歡帶所謂的“差班”,把轉變“學困生”當作是一項研究,懷着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善待學生,完善自己。願意和大家相互鼓舞,鼓足教學勇氣,追逐那自由呼吸的教育。

三、學習共同體,源於“快樂分享”

讓我收穫最大的是帕氏的“共同體”的論述。如果説我之前就有關於“共同體”的時髦詞彙的積累,而這裏,“共同體”強迫我形成我的教學責任,清晰我的教學理念,明白我即將走的路。我知道了教學中的“偉大的事物”“第三事物”是形成“共同體”的凝聚力所在,是我所認識的“主體”的“淺出”的理解。他説:“認知始於我們被某一個主體所迷住,但迷住是主體在我們身上作用的結果。”他還説:“我們必須相信主體的內在生命並全情投入之。”從而進一步告訴我們,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學生不會被忽略,教師也得到尊重,而此時,“主體”就是一個比學生經驗世界更大的世界,能擴大他們個人界限的世界;也是令教師“一次比一次完整”能激活我們的主體、我們的學生和我們的心靈之間的關聯的“祕密”。於是,認知、學習、教學於共同體中,我們的教學才真正源自心靈。“如果你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會帶來致命的損害。”(詩人盧米)作為教師,當我們在我們的職業“場”中,我們就要心無旁騖,鎮定從容,並努力“從真我與世界的景觀中最真實的地方開始”“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索、去棲身”,這就是教學勇氣!

另外,“當我們進入教師的工作場所時,把同事關在門外。離開以後,我們很少去談論發生過什麼或接着會發生什麼事,這是由於我們並不習慣討論共同的經驗。”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溝通與分享,是種多元的、多層的相互合作相互彌補的關係,在其中思想、知識、經驗的共享很可能還不僅是簡樸累加,甚至是相互碰撞、相互浸潤、相互融合。正如佐藤學在《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中描述到:學習共同體,它不是“珊瑚般的學習共同體”,而是“交響樂般的學習共同體”,音色、音階都不同的樂器發揮其差異,和諧地發出音響的表象,正是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表象。作為成長中的教師,當置身於“交響樂般的學習共同體”之中時,多元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盪、迴響共鳴,或許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更好地促進我們的成長。

組織“讀書聯盟”——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給我的又一個啟迪。“讀書聯盟”是我自行組織的一個學習團隊,大家沒有任何紀律約束,只是憑着一份讀書的愛好與熱情。經常共讀一本書,聚在一起進行激烈的討論,寫讀書反思共同分享。要知道我討論的第一本書就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

再次讀完《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後,我掩卷沉思,快樂與痛苦並存的教學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經歷着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我可以格外坦然,可以以享受的狀態面對教學,幸福地走在教育路上。《教學勇氣》是一碗心靈雞湯,會幫助你找回“失落的心靈”,真的!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2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一本開創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原本老師懷着一顆真心,深愛着自己的教師這個職業,愛着雖無血緣的孩子,愛着那三尺講台。然而因為現實中在教學上的種種要求,不少教師心灰意冷。在這本書中,作者帕爾默帶領着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帶着我們重新審視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再次激發教師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一、教師要勇敢地退位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係是什麼?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角色是什麼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聽眾嗎?在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倡導教師是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在書中第五章《教學於共同體中》,作者有這樣的一段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同學同時專注於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無論是否以學生為中心,至少我們作為教師,不能再繼續延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應是可以互換的。在一次教與學之旅中,目的地是一致的,旅途中究竟是怎樣的收穫,不僅需要好的導遊,也需要遊客沉浸其中,享受這份樂趣。旅遊時導遊常常會提到“團隊”導遊與遊客處於平等地位,導遊不能強買強賣,遊客也不能故意搗亂,而教學也是如此,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人,是一個共同體,教與學在愉悦的環境中,共同成長,共同抵達目的地。

數學課屬於思維訓練,教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即可,更重要地是數學思想和探究方法。在很多孩子的眼中,數學就代表“難”,得分難、做題難、聽課難。這些現象都因為我們的教學方式,剛踏入教學崗位的我們,都害怕學生不能“聽話”,聽懂我們説的話,按照我們所設想的路線走。教學形式放不開,多是教師“滿堂灌”,還要強按着哪些活躍的學生,不要跳出學習圈。數學中的數字或許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看不懂的孩子覺得簡直就是外星文。加減乘除,選擇怎麼那麼多?針對數學課堂,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恰恰更需要勇敢地退。退出講台,走進孩子,退出我是教師,我就是權威的角色,走進孩子,加入孩子的探究羣體。把教室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在數學教室中真正地生長。在課堂中,不要顯示作為教師是多麼優秀,而要通過我的設計讓學生的智慧迸發出來。

二、教師要勇敢地面對真我

面對真我,找到源於心靈深處的自我,給真我留下足夠的空間。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位教師,即使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我們要敢於面對真我,面對自己的不足。

面對眾多的學生,掩飾自我的不足,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我的師父一位中年的優秀教師,常年帶班一年級,20多年來,她與學生的關係很好,但在她的課堂上並未嚴肅,而是歡樂的。學生在她的課堂上,以能夠幫助到老師為快樂,以能夠有比老師更好的方法為自豪。作為一位年輕教師,剛剛進入職場時,但是自己沒有更好的方法講題而苦惱。但師父常告訴我,説出“不會”,並不可怕,請教學生,作為教師的權威並不會受到影響。時常誇讚學生的好,反而會拉近你我的關係。還記得那時師父擔任一年級的數學老師,我恰好兼職這個班的道德法制老師,上課鈴聲剛響起,學生們還沉浸在解決數學題中,題目是怎樣剪出這幅對稱圖。學生們手裏還正在嘗試着,我沒有立即制止,而是很好奇地詢問,原來上節課是數學課,數學老師帶着他們剪圖形,可是試來試去,也沒有剪成功,數學老師便求助於他們,學生便十分積極地尋找辦法,迫切希望能夠自己能夠最先幫助到老師,那時的他們是如何的認真,這樣的場景在我自己的班上卻很少出現,一直認為學生求助教師是常有的事情,但老師求助於學生很少見到,詢問師父這件事,師父告訴我,在學習中,不要總是以教師固有的姿態面對學生,適時的退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才是我們教學的任務。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真實的自己,不完美的老師,展現在學生面前,恰恰能拉近你與學生的關係,離學生更進一步,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

以真我,虛心向同事學習。優秀的教師也是從一個新手開始的,每一位教師都是一步一步、一節課一節課磨練出來的。或許你還是新手,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或許你對於教學還有許多疑惑。身邊的同事正是你學習的榜樣,旁聽同事的課,學習同事好的教學方法。名師、教育家離我們有些遙遠,但優秀的同事就在我們身邊。最近有幸能夠加入數學工作組,通過初選,三十多名優秀的教師齊聚一堂,組長所佈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觀摩優質課,書寫聽課反思。觀摩優質課是常事,每學期都會組織區級的現場課觀摩,還有送教下鄉,當然每學年也一定會有一次公派學習的機會,聽名師、聽大家的課,然而只限於觀摩,觀時有眾多思緒,有種勢必要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的決心,然而幾天的培訓下來,可能剩下帶回來的只有疲憊的身軀。初次聽到這樣的要求,心生恐懼,不誇張地説,我不會寫聽課反思,甚至聽課時我究竟該記些什麼我也不知道,上崗前沒有人專門教過。在大學裏學習時,沒有哪節課時專門講授如何記聽課筆記的。寫文章也不是我的強項,雖是500字,也有些為難。第一次、第二次,觀摩在學習中,觀摩什麼也在學習中,但意識到反思是必須寫的,因為觀摩優秀教學的本質所在,就是反思自己的課堂,找到內含於心靈深處的獨特本性,唯有寫下來,才能記下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教師要勇敢地堅守

如今的教學,已不再是曾經的模樣,我們作為教師,也不再僅僅承擔教學任務,還要不斷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有些優秀的教師也需要承擔行政工作。繁重的事務讓我們對於這份職業失去信心,因為教師的思想變化,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課堂……

曾經的我,經歷着糟糕的教學經歷,課堂上混亂、學生違反紀律不聽講。當學生出現這些時,讓學生留下,請家長,這並沒有解決什麼問題。這樣的經歷也一次又一次地磨滅着我心中的希望之光。反觀身邊的同事,又有多少老師上課時是帶着微笑走進教室,一堂課結束時依然是愉悦的心情,十年、二十年教齡的老師依然懷揣着教育夢想呢?但無論我們經受了怎樣的打擊,作者都告訴我們,要堅守,永不言棄。

在書中,作者這樣寫道:“教師的內心有一個警衞,守護着自己的個性,把有損我們自身完整任何東西拒之門外,把有益於我們自身完整的一切東西涌入懷中。”

我們也要向作者學習,不怕問題,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內心真正想做的,儘管連日辛勞,困難重重,我仍樂此不疲。甚至這些艱難地日子最終也會使我的生活充實快樂,因為這是我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作者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真實的文字觸及了我們讀者的心靈,作者從現象到本質,引領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再次激起了我前進的動力,這本值得回味的書,它教會了我勇敢地退位、勇敢地面對真我、勇敢地堅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03d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