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1

峽谷的蟬鳴聲聽來很特別,不似這裏吱吱地叫個不停,而是起伏有致,時斷時續。但無論怎麼婉轉,一聞便知是蟬。蟬便是蟬,改變了嗓音和語言,改變不了作為蟬的特質。一樣的於地底蟄伏數年積攢能量,卻只能在枝頭鳴唱一個秋天。古人讚美着它的純潔,今人貶低着它的行徑,又有幾人關注過它的感受?唯有智者短短几字借它説着自己的心事:"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我的教學勇氣》編輯了許多美國教師的教學故事,與我們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語言,展示的場景、表現的心情卻是那麼的相似。也許,只是因為我們有着共同的特質:教師。我們同樣需要為完整教學生命積累着,積累着知識、經驗、愛心以及耐心。我們同樣需要為繼續教學故事奉獻着,直到青絲熬成白髮,皺紋篡改紅顏。這本書之前從未認真聽過我們自己的聲音,這本書之前,從未有人願意傾聽我們的聲音。

時間淡漠了激情,也許與此同時也淡漠了對理想的堅持。歲月蒼白了生活,也許與此同時也蒼白了對信念的執着。一年年在同樣的操作間裏周而復始,沒有了新奇。確實,一些時候,教學成了件平淡乏味的事。忙於事務的我們,除了象徵性停下來應付些額外的差事,根本沒有時間或者説沒有心情靜下來思考我們曾固守過的心靈,更加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強調曾經的那些日子留下的痕跡。

那麼,十幾年的教學生涯除了憔悴,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不思考,又怎能有收穫?很多時候,思考對我們來説是件痛苦的事。它意味着在享受大部分快樂的同時,還要承認一些失誤、修改一些作為、尋找一些遺失的很重要的東西。為了悠閒,我們往往選擇逃避。為了輕鬆,我們往往選擇放棄。在山腳下徘徊的時刻,在把頭深深埋入沙子的時刻,我們丟棄了一點骨子裏原本有的東西,那就是:勇氣。

來自異邦的鳴唱喚醒了心底的聲音。鼓足勇氣面對,才有可能獲得成功。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生,面對的還有社會,還有自己。"教學既是智力工作,也是正義事業。"為教育公正而教學,公平會換來應有的公平,公正會得到應有的公正。在滋養學生的同時,要時時返回自己的心泉,從中汲取滋潤自己的甘霖。這樣,正義和公正才不會枯萎凋謝。

生命消逝前的這個秋天,蟬的鳴叫依舊那麼響亮。它絲毫不為評價的不公而抑鬱,也絲毫不為即將離去而傷悲。因為它在告別這個世界之前,早已經將無數生命深深埋入了土壤,下一個豔陽高照的夏天,又一曲合奏會在樹梢迴盪。

"行西陸謂之秋"(隋書·天文志),西陸是屬於蟬的季節,夜色裏,有雨聲和蟬聲的和鳴。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2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默然一笑,原來我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原來,地不分南北,人無論東西,對最初的熱誠逐漸消退的遺憾,對日復一日重複工作中積澱下來的煩躁、倦怠情緒的苦惱,甚至,對於選擇這份職業是否真能實現自我價值的疑慮,從事教師這份職業的我們,都曾經糾結過。

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給我很多共鳴,很多啟發。同時也促使我思考,在類似的處境下,是什麼,令我仍熱愛這個職業,即使在最頹喪的時候也不曾徹底失去從事這份職業的勇氣?

是的,我喜歡學生,喜愛他們的朝氣蓬勃,享受在課堂上思維碰撞的光華四射,享受啟迪學生心智的成就感。但是,不止一次,不止一個,他們也曾用消極、懶惰甚至是對抗來使我倍感挫折。

是的,我尊敬這個職業,不僅因為我的父輩是我的同行,更因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曾有幸受到過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師的教誨和幫助,能與他們為伍,與有榮焉。但是,因為職業而承受的不理解和輕視,呵呵,同樣不止一次。

為什麼我,仍然熱愛這份職業?

記得十多年前,那時,我的職業生涯開端不久。雖然經驗並不豐富,但有的是忘我的熱誠和勇氣,不計較付出,全身心投入,帶那班學生順利畢業,高考成績不錯,自覺功德圓滿,卸下一挑重擔。假期休息,意外收到班裏一個女孩的來信。信裏,這個孩子真誠地稱讚我是個盡職的好老師。令我感動的是,很多我覺得應該做就做了的事,她都默默地記得,一一道來。

被肯定的感覺是很美好的,尤其是來自已經畢業的學生,真的會讓你覺得挫折和委屈都不算什麼,這份職業除了安身立命之外另有價值。

非常感謝這個孩子,她也許不會知道,在消沉的時候,倦怠的時候,煩躁的時候,我會重讀她的信,從中汲取勇氣,守護心中的一點光。更因為她的這封信,我更感受到肯定和鼓勵的重要,更不吝於以此去對待我的每一個學生,我相信,他們會和這個孩子一樣,感受到我的真誠和愛意。

是的,教師這個職業需要心靈、意志、精神不斷的更新,以獲得力量和勇氣。我想,這一切的源泉,是因為這份職業要求你付出熱愛,同時也會回報以熱愛。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3

《我的教學勇氣》一書是在我閲讀完美國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的著作《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之後,為加強對後者的理解而進一步閲讀的一本相關的書籍。華東社也有趣,硬是把兩本書的封面設計都一樣,差別僅是在顏色的調配上。作者是美國的一個教師山姆·英特拉託,主要內容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師訪談,介紹美國教師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時,如何點燃教育激情,尋找教學的勇氣,堅守教育信念的故事。跟帕爾默的作品相比,這本書明顯要遜色很多,儘管它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這本書比較傾注個人尋找教學勇氣的實踐、帕爾默親自為本書寫了篇幅不算短的“前言傾聽教師”和“後記 聽後感言”兩部分內容等等。從前言與後記中,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帕爾默教授對教育一如既往的熱情與智慧,以及為教育改革中的教師地位和尊嚴的執著的疾呼。

“我們輕慢教師本已夠虧心,動輒怪罪老師則更顯失德”、“明明是我們社會或顯或隱地製造了形形色色滋生粗野、暴力、忽視兒童的温牀,可偏偏把過錯一股腦兒地推到教師頭上,我們當中還有誰能比教師這個專業羣體更對孩子盡心盡責?”作為一個非常熟悉教師工作的人,他對教師充滿了敬意。“教師所做的這一切,之所以完全不畏艱難,根本不管利害,就是因為他們胸膛裏跳躍着一顆願意盡其所能幫助孩子氣學習和成長的摯愛之心。”“如果我們期望學校有所成功,社會有所進步,總有一天,我們應把所有這一切(指較高的工資,較優厚的物質待遇,較舒適的工作環境)完完全全地給予教師。”他面對現實,不勝其煩地呼籲:“傾聽,寬厚而專注地聽一聽教師們急欲一吐為快的有關他們工作的酸甜苦辣、內心的喜怒哀樂。”

透過書看美國的教師生活

美國發達,但顯然跟美國老師無關。在書中,我們看到,原來美國的老師跟我們一樣,也過着一種很屈辱很可憐的生活。作者山姆·英特拉托出生於教師世家,但父母親對自己的兒子決定做教師感到十分的不解與失望。父親不悦:“什麼?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真該選個其他的工作。”母親憂心忡忡:“你哪知道今後要活得多苦多累啊!”帕爾默教授也説:近年來,教師以創紀錄的速度棄教改行,有一份數據説新教師中任教不到5年就離校的比例高達50%。他們迫於無奈離開教學崗位(書第2頁)

美國教師的待遇也好不到哪裏去。在書18頁提到山姆的一個同事説:“我明知教書不能發財致富,但仍然選擇這份工作,可是憑着我的收入別説過上舒適的生活,就是省吃儉用也才能勉強度日。一想起來,真是又生氣又悲哀。” “20xx年,美國教師聯盟的調查報告説:教師的平均年薪為 40574美元。而工程師為68294、會計師為49247、計算機系統分析師為66782美元。對許多教師來説,在執教之初對低薪尚可忍氣吞聲,可當日後面臨着償還住房貸款、支付子女大學學費等開支,尤其是看到有類似學歷要求的其他行業的工資遠遠高過自己時,對低薪就忍無可忍了。”“許多教師工作時用的是殘破不會的教學設施,有時還自掏腰包購買教具,缺少電話、電腦、最新教材等必備用品”在書13頁有一位73年就開始從教的老教師談到:“我整日忙着與職業工作截然不相關的私人事務,為了多掙錢不辭辛勞,做了幾份零工;為了想改行到處打聽,看看是否有可供選擇的其他工作。”在書第46頁中有一封給新教師的信中説到:“你的親朋好友或許曾苦口婆心地勸你不要以教學為業,可你不聽勸告依然決心從教。促使你從教的理由不會是入職薪酬或所謂的聲望,因為你完全清楚,在我們這個重財輕義的自由企業社會,教師得到的是何等可憐的回報和敬意。”

美國教師也有考試壓力。書19頁説:“有些學區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考分數和考試準備上,教師不得不捨棄久享盛譽的教學單元,因為其內容與考試無明顯關聯;”20頁又説:“在田納西州,要以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來定教師的獎懲。”在書99頁講到了TAAS考試,即得克薩斯學術技能評估考試,在考試壓力之下,布萊克希爾小學,教師士氣低下,校長唯考試成績為標準。考試成績不佳,校長被解職,教師下崗重組。

美國教師也感到負擔過重。在書21頁一位教師談到:“每週工作遠遠超過40小時。正常的上班時間幾乎全都花在對學生的課堂教學上,結果,大多數必不可少的備課、寫教案、批改學生作業等事情常常得在晚上或週末去做。”在書53頁,作者山姆開着一輛破車,車出了問題後送到修理廠,在汽車修理的空隙,他掏出一摞需要批改的學生作文——158份學生作文。

美國教師也感到孤立無助。書22頁説:“學校同事象那些每天在車站等着搭車上班的人一樣,每個人雖然都要朝同一個目的地,可以候車的時候卻獨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讀報紙,似乎有着不容他人侵擾的個人空間。”在書23頁説:“教師工作時無人目睹、無人助陣,既無中肯的批評,也無切實地表揚。”在第一編的第五頁,講到了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覺得窩火,遲到懶散的學生、干擾課堂的瑣事令老師筋疲力盡。在書47頁提到:“自你從教的第一天起,就可能會和我一樣,在漫長的歲月中,焦慮和自我懷疑日夜相伴。在我最難熬的時候,我感到孤立無援,束手無策,甚至覺得同事和校方要把我遺棄不顧。”作者山姆説要。在他工作的頭二年裏,沒有任何一個同事來他的課堂看他如何上課,除了要對他的教學工作給予評價的督導人員之外。

我原來以為只有中國教師最可憐,只有中國教師是最屈辱的,工作負擔重,待遇低下,考試壓力大。現在才知道,這不是中國特色。教師待遇與地位不是由中國國情導致的中國難題,而是世界性的.難題。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4

出於教書育人的需求,閲讀教育著作成了業餘的習慣之一。辦公室裏擺了許多的著作,也確實有很多書令人愛不釋手,但最先拿起的來閲讀的卻是《我的教學勇氣》,不僅因它是《教學勇氣》的姊妹篇而心嚮往之,也因為在此階段,“勇氣”一詞與我的教學心理不謀而合。

我生來不像蘇珊·埃瑟麗姬被她的大學導師贊為“你天生就是教師”,也不像多數人那樣充滿自信和勇氣,但我該努力地使自己成為後天的教師。作為剛踏上講台的新教師,我有滿腔的熱情,在這熱情還沒消逝前,我必須為多數人的預言做好準備,我不想自己為師多年後就消極懈怠。

開學還不到兩個月,我常覺得疲憊困頓,這種狀態無法在每天的忙碌中得釋懷便抑鬱不已。在本書的前言標題“傾聽教師”映入眼簾時,我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平日裏,前輩常會提醒我要學會傾聽學生,也一直強調傾聽學生的重要性。這以後我努力地學着傾聽學生的心聲,可從未想過作為老師的自己是否也需要傾聽。反觀同行,我們真的身不由己,卻很少有人能夠傾聽我們的心聲。於我這個新教師,則常感到自己孤立無助、底氣不足。我常想,自己的教學勇氣到底何在?當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時,誰來傾聽一下我們心聲呢?

《我的教學勇氣》第一篇 “轉向內部:維繫我們獨有的心靈”裏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着實令人動容。我驚詫他們的經歷和內心體驗竟也能在我的身上找到,原來教學旅途上我並不孤單,任何一個老師都會有焦慮與愁苦的,那些優秀教師也不例外,這樣想以後心情似乎舒坦了一些。從教以來,我常常思索要如何改進教學,如何更好的管理課堂,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卻始終無果。因為我始終被教學瑣事束縛而不能真正轉向自己的心靈深處聽聽自己的心聲更不用説走向外界求助於他人。 “沒有獨處,與人頻繁來往是倍感傷神,最終可能使人漸失本色。你不能天天為了別人與別人吃飯,總得從裏面帶給你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p3)作者反借薩特的這句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終日面對學生、糾結於教學得失差點使自己漸失本色。“獨處”對於我來説是在太難能可貴了,我必須從“裏面”帶給自己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就在上週末,我毅然決定一個人留在寂靜空蕩的校園裏面。難得週末,有家不回,同事不解,我笑而不答,何不就這樣留下一人靜靜思索的空間,聽聽自己心靈的呼喚。

我的這種獨處勇氣源何?書中布吉蘭的話或許可以解答:如果你對難以指明的事物感到渴望,為不知如何行動感到悲傷,那麼毫無疑問,這時你就像所有勢必成長的生物那樣正在成長,昇華到更高遠的自我。(p18)因了這句話,我的勇氣倍增,同時我也始終記住自己天生不是教師,我需要這樣的付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gxq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