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爸爸的16封信》讀後感600字

《爸爸的16封信》讀後感600字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爸爸的16封信》讀後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爸爸的16封信》讀後感600字

《爸爸的16封信》讀後感600字1

在老師的推薦下,最近閲讀了《爸爸的16封信》,此書的作者林良先生是台灣著名兒童文學大師,也是一位忙碌的爸爸。在女兒櫻櫻成長的歲月裏,常常忙得沒有空跟她談話。但是,他卻會利用晚上寫稿的時間,儘量抽空寫信給她,把許多他想和櫻櫻説的卻沒有機會説完的話,寫進這些信裏。一封封信、一句句樸實的話語承載着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意,伴隨着女兒度過了那“青澀的年代”。

這本書共16封信,每一封信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書信涉及交朋友、學習要專心、做事有計劃、想問題要積極樂觀、不要亂髮脾氣和妒忌等16個方面。林良先生列舉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女兒分享,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激勵、教育孩子,以自身的經驗來暢談人生,以自身的看法來告訴孩子該怎麼面對突發事件,讓孩子瞭解應該怎樣去處理這些問題。所以這十六封信不只是寫給孩子的,我們做家長的也要讀,從中學習林良先生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如第一封信《為什麼大家不理我?》,爸爸和櫻櫻講述了自己因為誤會好朋友而互相賭氣,最後才發現朋友並非故意,而是因為他母親生病心情不好,心結才順利打開。藉此告訴女兒櫻櫻,若受到別人冷落,必定有其原因。要放寬心胸、不要計較,並且學習去關心別人。爸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他也曾遇到相同的事情,犯過類似的錯誤,然後爸爸如何解決,得到了什麼啟示,這種間接的説教方式,讓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林良先生説:“中小學生所想到的問題和所遭遇的困惑,如果有人聽他談談,分析他的想法,解除他的困惑,那該多好。”

學會和孩子溝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是這麼重要!沒有溝通,怎能彼此瞭解?沒有溝通,又怎麼傳遞關愛和温暖?良好的溝通才能成就良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願意與我們交流的時候,我們也就知道什麼説教方式才是孩子最願意接受的。孩子決不是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只是不喜歡他們的教育方法,一旦我們改變了教育方法,孩子一定會更樂於接受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們所有做父母的再忙也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關愛孩子,彌補平時工作忙與孩子溝通少的遺憾。父母在孩子的生命裏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當孩子把我們當作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時,他才能向我們敞開心扉,把他的心裏話和我們説,我們才有機會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從而使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指導成為可能。

讓溝通嵌入我們的生活,生活便多了幾分美好;讓溝通鑲入我們的日子,生活便多了幾分期待;讓溝通溢滿我們的生活,日子便温潤如玉……

《爸爸的16封信》讀後感600字2

前些天接到學校老師的任務,讓我們做家長的看《爸爸的`16封信》這本書,當時雖不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但是我猜想一定是跟教育孩子有關的吧!我很想一睹為快!

教育永遠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一個小生命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他就是一張白紙,把白紙變成一張美麗的圖畫,需要我們精心的構思·細心的繪製。孩子他又像一塊海綿,你給他灌輸什麼他就吸收什麼,就像書裏的林爸爸用留言條的方式教給女兒櫻櫻許多做人的道理,及時的幫助櫻櫻疏解了很多“人生問題”。

讀完林爸爸的16封信,讓我受益匪淺,林爸爸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在平時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不足。比如書中的第4封信《從從容容穩穩當當》所講的女兒櫻櫻三天丟了四樣東西,而事實上這些東西都不能算“丟”,因為林爸爸幫櫻櫻把這些東西都找回來了。像櫻櫻這樣每天着急找東西的情況,我的兒子也有,這孩子做事情總是毛手毛腳,一會兒説英語書找不到了,一會兒補充習題不在書包了,讓他仔細地再找找,又全找到了。做作業的時候,不是鋼筆滾掉地上了,就是橡皮掉地上了,甚至試卷也長了翅膀飛地上去了,以前我不太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以為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好了,其實這一切的發生正如林爸爸分析的都是因為“匆忙”,做事毛毛糙糙,沒有條理,我希望他今後做事要提前做安排,有計劃的進行,從從容容穩穩當當。書中的第13封信講的是“一人”對“眾人”也讓我印象很深,每一個孩子在班級團體中都是很出色的“個人”,“個人”是可以影響團體的,我的孩子在班上人緣很好,很多孩子都願意和他交朋友,我希望他在朋友的團隊裏,“個人”是清醒的,當團隊裏有人做壞事的時候,千萬不要麻木跟風,不能在混亂中喪失理智,對的,敢説對;錯的,敢説錯,做一個思想健康·健全的個人,長大了能夠真正成為有敢有謀的大丈夫。

《爸爸的16封信》裏沒有嚴厲的訓斥,而是作家父親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講故事的方式和孩子心與心的交流。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閲讀借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zy4l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