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陶淵明 >

陶淵明《移居》原文及賞析

陶淵明《移居》原文及賞析

《移居二首》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從園田居遷居至南村不久後創作的組詩作品。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淵明《移居》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淵明《移居》原文及賞析

晉代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陶淵明,不願意做官,四十一歲那年,便辭去“彭澤縣令”的官職,回到柴桑老家(在今江西九江縣西南),隱居務農,過着田園生活。(參看“耕前鋤後”)

四十六歲,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顏延之等,都住在那裏。這樣,他在耕作之餘,就有更多的機會和老朋友們相聚,談論詩文。搬家之初,他曾寫了兩首《移居》詩。

第一首的原文是: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牀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註釋:

鄰曲:鄰居,指顏延之、殷景仁、龐通等,即所謂“素心人”。據他的《與殷晉安別》詩云:“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可見殷景仁當時曾是他的鄰居。

抗:同亢,高的意思。

抗言:高談闊論或高尚其志的言論。

談在昔:談論古事。這兩句是説鄰居經常來訪,來後便高談闊論往事。

詩的大意是:早想住到南村來,不是為了要挑什麼好宅院;知道這裏住着不少心地純樸的人,願意同他們度過每一個早晨和夜晚。這個念頭已經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這件大事辦完。簡樸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夠擺牀鋪就能心安。鄰居老朋友經常來我這裏,談談過去的事情,人人暢所欲言;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這是作者寫搬家以後和知心朋友朝夕歡敍的情景。

詩的末後兩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後來流傳演化而為成語“賞奇析疑”和“奇文共賞”。“賞奇析疑”和原詩意思一樣,形容欣賞詩文、分析疑難。“奇文共賞”卻和原詩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譏諷的語氣,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於眾,讓大家一起來貶斥,譏刺為“奇文共賞”。

賞析:

公元408年(晉安帝義熙四年)六月,陶淵明隱居上京的.舊宅失火,暫時以船為家。兩年後移居潯陽南村(今江西九江城外)。《移居二首》當是移居後所作。第一首寫移居求友的初衷,鄰里過往的快樂

吟味第一首全詩,每四句是一個層次。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追溯往事,以“昔”字領起,將移居和求友聯繫起來,因事見意,重在“樂”字。古人迷信,移居選宅先卜算,問兇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兇險則不移居。但也有如古諺所云:“非宅是卜,惟鄰是卜。”(《左傳·昭公三年》)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鄰里之善惡。詩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嚮往南村,卜宅不為風水吉利,而為求友共樂。三、四兩句,補足卜居的心情。“素心人”,指心性純潔善良的人。舊説指殷景仁、顏延之等人。數,計算。詩人聽説南村多有本心質素的人,很願意和他們一同度日,共處晨夕。陶淵明生活在“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感士不遇賦》)的時代,對充滿虛偽、機詐、鑽營、傾軋的社會風氣痛心疾首,只能潔身自好,歸隱田園,躬耕自給。卜居求友,不趨炎附勢,不祈福求顯,唯擇善者為鄰,正是詩人清高情志和內在人格的表現。

中間四句:“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弊廬何必廣,取足蔽牀蓆。”由卜居初衷寫到如願移居,是詩意的轉折和深化。茲役,指移居搬家這件事。“弊廬”,破舊的房屋,這裏指簡陋的新居。詩人再次表明,説移居南村的願望早就有了,現在終於實現。其欣欣之情,溢於言表。接着又説,只要有好鄰居,好朋友,房子小一點不要緊,只要能遮蔽一張牀一條席子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求其寬敞?不求華堂廣廈,唯求鄰里共度晨夕,弊廬雖小,樂在其中,詩人曠達不羣的胸襟,物外之樂的情趣不言而喻。在對住房的追求上,古往今來,不少有識之士都表現出高遠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居住,有人對他説:那地方太簡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為秋風所破,愁苦中仍然熱切呼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推己及人,表現出憂國憂民的崇高情懷。劉禹錫為陋室作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其鄙視官場的卑污與腐敗,追求高潔的品德與志趣,在審美氣質上,和陶淵明這首詩有相通的一面。

最後四句:“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具體描寫得友之樂。鄰曲,即鄰居。在公元411年(義熙七年)所作《與殷晉安別》詩中,詩人説:“去年家南里,薄作少時鄰。”可知殷晉安(即前所説殷景仁)當時曾與詩人為鄰。抗言,熱烈地對談。在昔,指往事。詩中所説的友人,多是讀書人,交談的內容自然不同於和農民“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限於農事(見《歸園田居》),而帶着讀書人的特點和愛好。他們一起回憶往事,無拘無束,毫無保留地交心,他們一起欣賞奇文,共同分析疑難的文義,暢遊學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taoyuanming/o0n9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