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兒童數學教育實踐探索論文

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兒童數學教育實踐探索論文

高質量的數學教育實踐,是引導兒童在童年學習中充滿好奇、興趣與求知慾,讓他們擁有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良好感受,經歷刻骨銘心的數學學習過程,獲得豐富難忘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有滋有味地學數學、做數學,逐步養成以數學眼光、思維、語言來認識、詮釋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有責任保護好兒童學習的生態環境,引導兒童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學習,為他們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樁、留住根”。

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兒童數學教育實踐探索論文

一、“喚起兒童的興趣與自信”是第一要務

喚起兒童的興趣與自信,這是促進兒童進步的真正動力。喚起興趣,是引導兒童學習數學的第一要務。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決定了他們學習行為的前提是“有趣的我才喜歡學”。可是,我們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嚴謹系統的數學,並以自己多年習慣了的思維方式,將數學“成人化”地呈現在兒童面前。課堂上,對兒童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沒有太多的在意,忽視兒童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失去兒童的情趣,影響兒童創造力的發揮。因此,教師要滿腔熱情地保護好奇心這顆“火種”,小心翼翼地呵護學生的求知慾,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尊重每個兒童的個性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詮釋數學意義。“好吃的”數學,可能不那麼“嚴謹系統”,但只有屬於兒童自己的數學才是最美的數學;“好玩的”課堂,可能不那麼“盡善盡美”,但只有屬於兒童自己的課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課堂。

二、關注兒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從數學教育的特點出發,提出了“數學現實”的教學原則,即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學生學習數學,正是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再創造”而主動獲得的。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理解數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我們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是引導兒童對生活中“數學現象”進行“重新解讀”。課程規定的數學知識,對小學生來説並不是“全新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其實,兒童的數學體驗早就有了。上學之前,他們跟隨父母一起乘車、購物,知道幾時起牀、幾時上學;知道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形狀;搭過積木,拼過七巧板……這些活動與經歷,使他們獲得數量和幾何形體的最初步的觀念,雖然可能是非正規、不繫統、不嚴格的,甚至會有錯誤隱藏其中。但恰恰是這些親身體驗,為兒童開始正規學習數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些學前積累下來的生活經歷,會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重新解讀”。

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通過身邊熟悉的現實生活,幫助兒童逐步學會數學地思考,發現和得出數學的結論,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使兒童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親切感,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和意識。同時,引導兒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引導他們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做到學用結合,體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學習。

三、引導兒童在“問題串”中感受智力活動的快樂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有了問題、疑問和驚奇,才能促進兒童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引領兒童學習,使兒童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是生成問題的過程。一個個有趣且有價值的“問題串”由淺入深,激勵兒童在“問題串”中深度思考。環環相扣的問題由表及裏,使思維得到延伸。恰到好處的“問題串”,可引起兒童的認知衝突,打破認知平衡。一個個問題的拋出,一個個思維高潮的迭起,能攪動思維的漣漪,將課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維的深度上,使兒童處於欲罷不能的狀態,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氣氛中,感受着學習數學的樂趣與價值。有了問題就會有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從而使兒童思維共振,主動投入探索。

教師要善於製造、把握、激發矛盾,讓問題在師生的交流、探索、辯論和合作中不知不覺地化解,使兒童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思維在跌宕中昇華,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感受着智力活動的快樂。

四、讓兒童在親身參與的活動中深刻理解數學

兒童智慧的思維來自有趣的實踐活動,不是在教師的説教中獲得的,也不是在觀察模仿教師的演示中得到的,而是在兒童親自操作的實踐中產生的。教師要鼓勵兒童大膽地想象、觀察、猜測、推理、驗證,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數學本質,創造性地進行問題解決。

兒童的指尖跳躍着智慧。生物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皮層內有特定的區域,同人身體的有關部位相聯繫,其中與人的雙手有聯繫的特定區域,占人整個大腦皮層的三分之一。因此,教師要重視開發學生雙手的功能,充分利用這個資源,以促進大腦潛能的挖掘。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代替兒童操作。他們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只有親自參加活動,不斷積累感性材料,兒童才能不斷促進他們觀察、試驗、猜測、驗證及推理概括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足兒童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下滿懷信心地參與數學教學實驗活動,使自己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

五、幫助兒童學會數學地思考

數學特有的、具有典範意義的思維方式,對從事各種職業的公民在自己的崗位上獲得成功與發展都是重要的智力保障。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最應關注的除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引發數學思考,幫助兒童學會數學地思考。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雞兔同籠”的模型,引導兒童發現探索數學問題,逐步形成數學思考。 “一個停車場上,停放着小轎車和摩托車共16輛。這些車一共有56個輪子,你有什麼辦法算出小轎車和摩托車各有多少輛?”教師可先引導兒童在讀懂問題情境的基礎上進行觀察與猜想,並大膽嘗試,親自做一做,記錄嘗試探索的過程,引發新的問題與思考。

小轎車(輛) 摩托車(輛) 車輪總數(個)

16 0 4×16=64

15 1 4×15+2×1=62

14 2 4×14+2×2=60

接着,啟發兒童觀察小轎車數量、摩托數量和車輪總數的關係,即每減少一輛小轎車就會增加一輛摩托車,車輪的總數就要減少4—2=2。如果繼續嘗試下去,會有怎樣的情況發生?讓兒童帶着觀察結果,繼續研究。

小轎車(輛) 摩托車(輛) 車輪總數(個)

13 3 4×13+2×3=58

12 4 4×12+2×4=56

直到小轎車數為12,摩托車數為4,車輪的總數恰好為56。反過來,也可引導兒童從摩托車數的變化思考,即每減少一輛摩托車就要增加一輛小轎車,車輪的總數就要增加4—2=2。

通過引導兒童以常見的“4個車輪的小轎車、2個車輪的摩托車”的`簡單背景為研究素材,兒童可以通過觀察、猜想、實驗,在不斷的嘗試中歸納數學規律,抽象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推廣到其他同類問題的研究中。兒童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培養他們學會數學思考的主要途徑。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兒童繼續探索,讓他們發現“不同情境和不同事件”中擁有共同的解決問題的規律,即相同的“數學模型”。兒童經歷了觀察、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可以抽象概括出不同事物中的共同本質特徵,從而得出數學結論。兒童經歷了數學化的學習過程,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歸納思想。

總之,教師要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自覺幫助兒童逐漸學會數學地思考。

六、讓兒童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學習

兒童的四大天性是好奇心、好探究、好秩序和好分享。課堂學習中,既要有兒童個體的獨立思考探究,也要有羣體的交流分享。這種相互討論、傾聽、補充、調整、修正、欣賞、溝通與分享的學習過程,為兒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因此,鼓勵兒童敢講話、會講話、善提問、敢追問,學會與同伴的對話交流分享;鼓勵兒童用自己原生態的語言詮釋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鼓勵兒童充分表達,注重兒童“講數學”,讓他們把自己的思考説出來。學習中,要營造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圍,讓兒童在爭辯中獲得正確的認識,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激活思維;要使“一言堂”的數學課堂變成師生互動交流的“羣言堂”,讓兒童有話可説、有問題可質疑。巧妙的設問、適時的追問、恰到好處的“煽風點火”和環環相扣的問題,可攪動兒童的思維,讓思考在對話中調整,在追問中豐富,在反思中深刻,在質疑中昇華,使思維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

喜歡兒童,喜歡研究兒童,喜歡研究兒童學習規律;喜歡數學, 喜歡研究數學, 喜歡研究數學教育規律。作為教師,我們始終懷着“讓兒童擁有幸福”的初心,堅守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為兒童創設“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教育。兒童的需求和喜愛,是我們研究實踐的動力。我們願為兒童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樁、留住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yj4d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