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生本教育班班級管理探索與實踐論文

生本教育班班級管理探索與實踐論文

摘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踐行生本教育理念,探索由“學生分組自治”與“家長分工協作”共同構成的班級管理“二分”模式,這種班級管理模式,為實現首都師大附小提出的“童心教育”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本教育班班級管理探索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分組自治;分工協作;“二分”模式

“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生,只有當它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靈慧,只有當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這是當代教育家、“生本教育”倡導者郭思樂先生在其教育博客書《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的扉頁上寫下的詩句,這兩句詩一直督促着我不斷思考:怎樣才能在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中,儘早發現孩子們的靈慧,讓他們揚起心靈的風帆,讓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呢?從2014年9月以來,我又接受了新一輪的班主任工作。在管理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七色花”班的教育工作中,我主動探索“學生分組自治,家長分工協作”的教育管理模式。這種“二分”模式的實踐,植根於首都師大附小的“童心教育”理念,立足於郭思樂先生的“生本教育”理論,落實於歐美流行的“合作學習”方略。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教育管理模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班級管理“二分”模式的理論探索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這是我國明代思想家李贄《童心説》中的名句,我所任教的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為了“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提出了“童心教育”的理念,近些年來,首都師大附屬小學所提倡的“童心教育”已經聞名於國內基礎教育界。那麼,怎樣才能使“童心教育”的理念得以有效實施呢?童心,乃童子之心,關注童心的教育就應該以“童子”為本,也就是以小學生為主體,因此,“童心教育”的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論是精神相通的。郭思樂先生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在於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他認為,“兒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我們教師應該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我的理解是,在兒童的教育過程與自主發展中,他們不單是知識學習的主人和主力,也應該是自我管理的主人和主力。因此,在班級管理上,如何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多年來,在所擔任的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我一直在堅持進行“生本教育”的教學實踐,同時也借鑑了歐美國家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略,力爭把“生本教育”的理論與“合作學習”的方略有機地結合起來。“合作學習”其實是指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重新興起且廣泛流行開來的教學方略。美國合作學習的倡導者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學習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並依託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合作學習的核心是以小組為基本合作單元,在分組時,每小組通常可以由3至5人組成。在課堂上,小組之內的同學是合作關係,小組之間則構成競爭關係。本人的教學實踐表明,將“生本教育”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鑑於學科教學方面的收穫,我認為,在班級管理上同樣可以將“生本教育”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以學生為本,在班級內部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單元開展自我管理,讓學生“分組自治”是切實可行的。在這種“合作”思路的啟發下,我想到班級管理工作,在班主任的主導下,除了讓學生“分組自治”,還可以也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家長的力量來積極參與,因為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家校合作”也應該是“合作教育”的重要內涵之一。為此,我積極倡導在班級家委會的基礎上組建家長部委,讓家長們依據自身所長加入相應部委,大家“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理其事,共同為班級管理與發展做貢獻,共同呵護孩子們的成長。至此,由“學生分組自治”與“家長分工協作”共同構成的班級管理“二分”模式正式形成,這種班級管理模式,為實現首都師大附小提出的“童心教育”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為了增加這種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作為實施主導者的班主任,如何合理地分組、分工,如何科學地選用組長、部長,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與家長的積極性、主動性,這些都是擺在我面前的具體問題。

二、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分組自治,合作競爭

在接過新一輪的教學班之初,我給新班級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七色花”,這個名稱源於大家熟知的那個美好而神奇的故事。我期待同學們能像故事的小主人公珍妮那樣學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善良的童心;也期待這個班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神奇”,這種“神奇”的表現之一就是同學們從小開始學會自我管理。為了讓“七色花”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開始實行“分組自治”的管理模式。從一年級開學起就按照每個小組4人的標準,把班級40多名同學分成了11個合作學習生本教育小組,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幫互助,同時要相互激勵,相互督促,進行自我管理。藉此搭建起小組內合作互助、小組間監督競爭的平台,把品德養成、知識學習、遵規守紀、體育鍛煉等都納入這一平台。就這樣,班級管理“二分”模式的第一個“分”(分組自治)初具模樣。人們常説,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他們不僅能學習文化知識,也能學習管理自我、管理他人。從二年級起,我鼓勵同學們積極自願參加組長競選,在全體同學投票產生小組長後,小組成員再自願組合。在合作小組“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框架內,同學們很快就熟悉了自我管理的模式。在每個合作小組內,我設置一名小組長,4名成員,每人還擔任一個學科課程的學科長。在小組之內,組長管理全組各項事務,代表小組向班主任老師負責;學科長負責管理各自學科的事項,向科任老師負責。在小組之間,我採用循環監督的管理模式,把小組成員按順序編碼,讓小組同學對應監督前一小組相同編碼的同學,學習其長處,指出其不足。這樣每個合作小組的四位同學,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每個人都是管理者,每個人又都是被管理者,不但監督管理同組同學,還要監督管理相鄰小組的同學。為了使分組自治、合作競爭的機制更具操作性,我還擬定了“三思六行,健康進步”的八字班訓,並把這一班訓內容分解成多個具體事項印製成“七色花”每週評價單,要求同學們每日記錄填寫、評價打分。最新的評價單的每日事項有:①今天做得最成功的地方;②今天需要反思的事情;③上課發言次數、是否精彩;④作業書寫情況;⑤計算/口算及英漢字詞基本功;⑥所看書目及進度;⑦小組同學評價。五天的上課結束後,每週末還要對以上①至⑤的事項進行總結,另外需要填寫的一週事項還有:①新的一週的目標;②分享一週所看書目中最有意義的話;③家務勞動情況;④體育鍛煉情況;⑤家長對新一週的期望(家長填寫)。同學們每天需要反思填寫7項內容,每週末需要反思填寫9項內容。“吾日三省吾身。”這種優秀的自省品質必須從小養成。這每日、每週所填寫的44項內容,既能促使同學們自我反省,也能約束其有效地加強自我管理。每天清晨,我都會批閲同學們的評價單,藉此來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做正確的事;發現問題,督促學生改正做錯的事。同時,我還把評價單的內容作為每週合作小組評優的重要依據。郭思樂先生説:“教師的最高境界,是‘不見自我’”,“他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這種觀點同樣適用於班級管理工作,我想化用一下説:班主任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管”,而是組織學生“管”、服務學生“管”。實踐證明,“七色花”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都能按照校紀校規及老師要求去學習、做事,受到了學校及老師的稱讚。

三、讓家長來助力:家長分工協作,班家共育

在“合作教育”的視野下,班級管理工作還必須重視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開展家校共管、家校共育。因為班級管理不單是老師的管理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還應該包含家長對班級、對學生的管理。實行家校合作的主體形式是班級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在很多班級工作上都必須有家長的支持參與。為此,借鑑“學生分組自治”的做法,我倡議組建了七個班級家長部委,主張讓所有家庭都參與進來,開展全面的家校合作,家長結合自身專長,分工協作,積極進行“班家共管”“班家共育”。這樣,班級管理“二分”模式的第二個“分”(分工協作)也就產生了。七大部委組建之後,各部委立即行動起來,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發展部結合北京地區小升初的現實處境,很快制定了《“七色花”班二至六年級教育發展規劃》,之後還適時進行修訂;宣傳部藉助喜馬拉雅電台策劃開播了“小喇叭”廣播,播報班級每天發生的大事小情,並且及時地為學校報紙及網站推送本班活動稿件;編輯部編輯、印製《七色花》班報,每月一期,全面報道班級活動,記錄同學們的成長經歷;學習部密切配合語數英三門主課的教學進度,積極為同學們提供學習輔導,還負責為成績落後的同學補課;體育部策劃組織全班同學參加學校“趣味體育節”,組織拔河比賽;衞生部的家長每日一位進班督導學生值日,每月底還對教室做一次徹底的保潔消毒;後勤部配合班級活動,及時採買所需物品,合理使用家委會自願捐籌的愛心基金。家長部委對這些工作的組織與管理,從多方面保證了班級工作的運轉,對班級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班家共管的實踐中,不單讓家長參與管理班級事務,我還進一步探索讓家長參與指導學生活動,於是,在家長部委的基礎上,我又組建了七個班級俱樂部,藉此全面關注學生在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特長,指導並管理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拓展與提高。每個俱樂部由家長和學生共同組成,家長負責制定具體活動計劃並組織實施,家長和學生自願參加,可以參加一個,也可以參加多個。我要求各俱樂部在學期初就制訂好活動計劃,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活動。班級七大俱樂部分別是數學思維俱樂部、科技俱樂部、悦讀俱樂部、國學俱樂部、演講表演俱樂部、體育俱樂部、攝影美學俱樂部。

俱樂部的活動豐富多彩,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如數學思維俱樂部講解機器人的基礎知識,並讓學生參與制作機器人“大白”參加學校科技節;國學俱樂部聯合清華大學“清華園裏讀經典”活動,共同舉辦“天才讀經班”,帶領同學們誦讀國學經典;演講表演俱樂部排演班級劇《童心之花》、英文劇《皇帝的新裝》,等等。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的興趣特長,適合學生的接受心理,在活動中,家長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學習、藝術感知力的培養進行了有效的管理。班級部委和俱樂部的活動,都是靠家長來組織管理的。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班家共管,為同學們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提供了有效的助力。綜上所述,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教育實踐中,我不斷探索與實踐着“學生分組自治,家長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並且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在過去的幾年裏,“七色花”班接待了很多來校調研觀摩、指導考察的專家學者、教育同行、主管領導以及外國嘉賓,如20XX年1月14日,北京市音樂教研團到班級觀摩音樂課;20XX年5月5日,“全國音樂順序性教學現場會”在班內舉行;20XX年5月7日,北京市教委學習型學校建設項目組及河南、重慶、深圳等省市的重點學校校長和教師到班級觀摩數學課;20XX年5月15日,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心理學教師團隊來班級參觀等。來訪者對學生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能力等大加讚歎。在“七色花”班,為了班級的對外事務,我雖然也設置了班長、學習委員等常規性的班級管理職務,但班級內部事務和學生的管理,實際上主要是依靠“分組自治”的自我管理來實現的。

即使我不在學校,同學們也大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基本上養成了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而校外班級事務的管理則主要依賴家長的“分工協作”,家長對各項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對學生產生了直接影響,這種言傳身教對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我期待,今後在家長部委及俱樂部組織的活動中,同學們也能夠主動進行自我管理,並逐漸擺脱家長的助力,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我憧憬着,在未來的班主任工作中,在教育管理之路上,能全面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分組合作,自我管理,在首師大附小的校園裏開出燦爛的童心之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98l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