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數學課堂中過程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數學課堂中過程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一、背景

數學課堂中過程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頒佈與實施,數學教學的任務已轉變為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教學從傳統的集中於數學的內容方面,轉變到數學的過程方面,其核心是給學生提供機會、創造機會,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學習過程,讓每個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都參與數學,親自體驗數學的生存和發展過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做,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義,在自身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術應用的方法與途徑,我開了一堂公開課,課題為《平移變換》作為本教研組教研活動的開始,全校數學教師都參與了評課,對本人和本教研組的所有教師都有很大的提高,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

二、案例

(一)情景導入,提出問題.

師:看,老師把誰帶來了?(出示福娃)

生:福娃歡歡!(驚喜)

師:福娃還帶來了一個交通工具(拿出小推車,學生更是興趣倍增)

想知道福娃要幹嗎嗎?

生(齊):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踴躍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師:請注意看福娃運動的過程,注意他每個部位的方向很運動過的距離有什麼變化沒有?(此時提出問題,使學生很有情趣去解決它)

繼續創景引趣

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去過遊樂園嗎?在遊樂園中你們玩過哪些遊樂項目?在玩這些遊樂項目時你們想過什麼?你們想過它裏面藴含着數學知識嗎?現在,我就展示幾幅畫面,讓大家在重温美好童年生活的同時,找一找這些項目中,哪些項目的運動形式是一樣的?(課件展示1),觀看遊樂園內的一些項目,如:旋轉木馬、盪鞦韆、火車、滑梯……,引出第三章內容,

(由學生很熟悉的生活經歷引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開始學習.)(揭題)

(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在引入的基礎上,探索新知,(課件展示活動2),觀看幾個運動的圖片,如:手扶電梯上的人、纜車沿索道緩緩上山或下山、傳送帶上的商品、大廈裏的電梯、轆轤上的水桶.

1.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找出這些生活場景裏他們每個運動變換過程中的共同特徵嗎?(鼓勵學生交流,探討)

2.交流彙報.

師:誰能説説嗎?(從學生回答從老師總結出平移變換的概念)

……

3.產生新問題.

師:像和原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繫嗎?(拿出教具)

此時學生的眼睛都集中到了老師手上.

(這其實就應用了傳統教學法,而不再是單一的用多媒體演示.)

4.解決新問題.

師:誰來幫老師的忙?(學生踴躍舉手)

……

此環節學生反應熱烈,用實物操作遠比用多媒體演示來得直觀,而且因為是他們自己動手得到的結果,記憶會更加的深刻,這也應該是傳統教學的好處.

(三)拓展延伸,發展應用.

師:聽過這首歌嗎?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老師的歌聲可以把每個學生的思緒集中起來),歌詞中隱含了什麼數學變換?

……

(課件展示)

師:現在有同學家裏遇到了困難,需要我們幫他解決?(出示課件)

問題:幫同學解決客廳電視幕牆的面積問題.

鼓勵小組討論得出最佳方案

學生很快就有結果出來,讓他們自己説説哪種方案更好?説明理由

師:你們覺得那種方法更好?請把理由説出來.

……

這環節的反應也很熱烈,因為是把別人的結果否決,很符合學生的求勝心理,在爭辯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且對新知識的理解也更進一步. (四)總結.

師:數學來源於生活,也要應用於生活.

(課件)看美麗的圖畫也可以用平移變換得到.

……

(生動有趣的結尾,發人深思.)

三、分析與感想

(一)通過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慾望.

我們的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任何呆板、缺乏新意、針對性不強、或脱離生活實際的情境,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貽誤教學時機.試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枯燥和挫折相伴,誰還會喜歡數學?學習數學的作用和價值從何談起?這與新一輪的課改恰是背道而馳.而精心設計的新課引入則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力,為新課教學的順利進行作好鋪墊.本課開始,通過一個福娃,讓學生產生一種急於要知道新知識的內驅力,從而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心動不如行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一下子就得到了空前的高漲.大家都急於投入到如何解決問題中去了.因此,設計合理的情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更是學生終身學習的起點,因為只有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和親身的體驗中,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才能驅使他們更好的去學數學、用數學,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提出新問題,展示數學“趣”味,激發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只侷限於導入環節,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都應鼓勵學生提問質疑,不斷產生新問題,使學習成為“問題→探究→新問題→再探究”不斷反覆的過程.這節課中,像和原圖之間有什麼聯繫嗎?在教師拿出教具的'同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探究慾望再一次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從而又一次投入到數學的探究中去.

(三)從實際出發,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提出“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幾何體,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心理學理論認為,外部的活動、操作是知識“內化”的前提.對於學生來説,要理解和掌握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形成空間觀念,必須有大量具體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積累.這使動手操作成為可能.這節課中,在探究性質的時候給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正是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才會很直觀的知道對應點的連線平行且相等.學生的空間觀念真正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四)強調板書,注重用傳統教法傳授新知識.

因為介入了多媒體,很多時候老師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放在了幻燈片上了,忽視了板書的存在.對於數學課,有的老師都可以不在黑板上寫一個字,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新理念了嗎?我覺得數學不同於其他的的課程,板書的設計這個優秀的傳統還是應該讓它繼續發揚光大.在這堂課上,很多教師在畫圖的時候也是在幻燈片上指導學生,我不予以勾同,在黑板上演示每一步的平移畫法,因為這個作圖對學生來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實實在在的演示後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當然在此堂課上,對其他的知識點我都進行了板書的設計,所以最後黑板留下的就是本節課的精髓,小結的時候,學生不僅僅就文字上理解,還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當時這概念的來源.這遠比就幻燈片呈現來得實在清楚.

這節課,促進着新的學習方式的形成與教學行為的轉變.讓傳統教學和現在的多媒體教學更有效的結合,教師不再是一個演説者,學生也可以通過實踐得到新的知識.這樣的數學課,不再是枯燥的計算,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了學生的需要.

所以不必要太追求不實在的東西,雖然社會在不斷進步,新的技術新的理念也不斷的在更新,但是很多好的傳統還是不能丟的,讓傳統和現在的多媒體有效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把新知識自然地傳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jjx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