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近年來,高職教育中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改革成為每個院校、每個高職專業教師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如何培養服務生產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模式改革時迫切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教研室多次通過到福建省石化行業、食品、藥品行業進行調研,與企業專家、工程師和化驗室主任的近距離接觸、探討,從崗位能力需求為出發點,進行課程的設置、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文章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核心課程——《分析化學》為實例,探討如何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分析化學》課程在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課程中,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產建設中,資源的探測、原料的配比、工藝流程的控制、化肥和農藥的生產、工農業產品和進出口商品的質量檢驗、“三廢”的治理,都將分析化學視為“眼睛”,分析檢驗不僅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分析檢驗還能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異常,能優化原料的配比,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同時該門課程在專業課程中佔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專業學習領域中,《分析化學》課程開設在第二學期,有多門後續課程如《環境監測》、《油品分析》、《藥物檢驗技術》和《食品檢驗技術》等課程在進行檢測分析過程中,都用到了《分析化學》的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將在這門課程中學會檢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規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是學生獲得中級化學檢驗工職業資格證書的基礎。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純理論的學習中普遍存在學習主動性差、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差的現象。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脱節,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分析化學》理論知識且學習效果很差,雖積極學習實踐課程卻在遇到問題時不擅長思考解決。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對《分析化學》課程進行優化設計與安排,使學生紮實地、輕鬆愉快地掌握好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責無旁貸。所以,在《分析化學》課程中開展“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改變學生被動、消極、封閉的學習狀態,有助於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一、課程改革的依據

《分析化學》課程改革的依據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企業能力調研、參考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國家工業分析檢驗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

到企業開展《分析化學》專業能力調研,與福建省石化集團的多位高級工程師近距離接觸,共同探討課程內容的設置如何與崗位相銜接,同時他們也在教學模式上提出相關建議。提到學生畢業後所從事崗位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基本實驗操作規範和技能,而這些規範和技能主要通過學習《分析化學》來打下基礎。《分析化學》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是四大滴定、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這些作為經典的分析方法,由於成本低、方法簡便在多數企業的日常分析中佔主流地位。因此,教學設計應以這些內容作為載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重構。

另外,課程實現了課證通融,將課程的學習內容、實踐的規範要求與化學檢驗工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相結合,將化學檢驗工的考評細則和職業能力要求融入到每個實踐項目的評價中,以檢驗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是否符合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同時,將國家工業分析檢驗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及規範也融入課程的學習與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競爭意識和臨場應變能力,使學生懂得職業技能在今後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激發了廣大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實踐技能的積極性和實驗能力的創新性,將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融入教學也對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課程改革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工廠認知學習

學生在學習《分析化學》之前,對檢驗的流程、分析的對象、分析操作的規範要求以及常見儀器的認識都比較抽象。因此組織學生到校企合作的企業化驗室中進行認知學習,有助於學生對分析檢驗建立感官認識。學生從觀察樣品、記錄報告到認識使用中的儀器設備,包括玻璃儀器,如容量瓶、移液管、碘量瓶、滴定管等,還有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等常見儀器設備,到分析數據的處理,以及測定結果的意義,進而瞭解整個完整的分析檢驗流程,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分析得到結果,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瞭解分析結果對於生產的意義,同時也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分析工作者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感受到分析檢驗環境的整潔、有序,從而能夠一開始就把這種良好的職業習慣當做必要的職業素養來嚴格要求自己。

三、操作視頻學習

工廠認知學習後,教師組織學生到學校多媒體教室,將整個學期所用到的儀器設備整理成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將典型的操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採用視頻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這種方式,有條理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析檢驗操作的感官認識,同時側重讓學生了解儀器操作規範的要求。在定量分析的操作中,由於對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在操作的姿勢,包括雙手的協調、站姿、視線等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而視頻的觀看,正好能讓學生不會在一開始就將錯誤的姿勢當做習慣動作,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確的操作規範。另外,視頻的選取是國家職業技能競賽推薦的、在石油化工行業中得到公認的操作視頻。

四、理論知識講授

分析化學的實踐部分是教研室自編了實驗教材,理論部分參考了高職高專出版社編寫的分析化學教材,教學內容是在企業產品分析檢驗工作過程的基礎上,根據一個合格化學檢驗工所需的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選擇若干個典型實踐任務的理論知識,編制課程教學標準、課程授課計劃和學習指導書,發給學生。採用情景教學的模式,讓學生通過感知、討論、作業實踐、思考和總結的方式,教師通過引入、講解、過程指導和評價等方式,共同實現完成任務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工作任務的前幾個內容之間存在由淺入深的遞進關係,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操作、滴定管體積校正、氫氧化鈉的標定和食醋總酸度的測定之間是遞進關係,而沉澱滴定、氧化還原滴定和配位滴定則是平行的關係。高職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因此理論的講授必須緊密地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每個典型工作任務所包含的知識將在課堂上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圖片、流程圖、動畫等方式生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帶着實踐的任務來進行理論學習更有助於他們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理論講授和學生實踐是穿插進行的,學生完成實踐任務後,教師將對本次的實踐任務完成的情況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評價、分析和總結,加深學生對技能和知識的鞏固。

五、實踐課堂的設計

實踐課堂作為整個課程的核心部分,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生在開始新的項目之前,先佈置實踐任務,在預習和完成方案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探究,進行相應的儀器、藥品的準備,此時已形成實驗過程的思路,結合理論課堂講授的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實驗過程中,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教師指導,在這個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

教師對實驗項目的選取以及實驗的演示、操作規範的講解、學生實訓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方式、實驗的考核和評價等環節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實驗項目的選取與理論的講授相結合並同步進行,以若干典型工作任務為案例,緊扣相關的能力要求和知識要求,循序漸進開展實驗項目。實驗項目一般以4節課為一個單元,教師導入並讓學生明確本次課的目的及任務,然後開始對部分實驗環節進行演示操作,讓學生了解技能訓練要熟練到什麼程度,操作規範的細節要如何注意。當學生明確了實驗的任務,也瞭解了相關的操作要點後,便開始獨立進行實驗操作,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耐心細緻地逐一指導、糾正學生的操作,促使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養成,培養規範的操作技能。學生完成實驗操作後,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教師對每個學生依次進行評價。實驗的考核與評價採取過程性考核方式,期末不進行閉卷考試或操作考試,最終的總評成績為每個實驗任務成績的平均分,而每個實驗任務的評分主要從操作的規範程度、實驗態度、實驗習慣和實驗結果(精密度和準確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過程性的評價對學生有較好的促進和激勵作用,學生非常看重教師評定的每一次成績,因而能夠認真積極地對待每個實驗項目,一個學期課程結束後學生能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有用的技能。

六、定量分析綜合實訓

在實踐課程完成後,安排一週的集中性實踐,完成綜合性實驗並強化和鞏固學生在分析天平、滴定操作、溶液配製和分光光度計使用等方面操作技能,對實際產品進行分析檢驗,對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個項目按照中級化學檢驗工的考評細則進行評分。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從準備儀器、配製試劑到分析測定、數據結果分析與處理都能自行完成。最終提交實驗報告,作為考評的依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30g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