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網絡平台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論文

網絡平台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論文

摘要:在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中,研究性教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參與。從當前高校研究性教學面臨的問題出發,探究了網絡環境下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優勢,提出了基於網絡教學平台的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模式,並結合“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就如何完善網絡環境下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提出了相關建議。

網絡平台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網絡平台;研究性教學;教學模式

在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旨的研究性教學目前在高校中備受關注和提倡,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囿於傳統習慣的束縛以及環境和條件因素的影響,基於傳統課堂的研究性教學還存在着實施面窄、學生主體性不強等問題。如何在高校更大範圍內鋪開,並真正以此引導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需要給予高度關注。

一、高校研究性教學實施現狀及問題

研究性教學是對應於一般的以傳承知識為中心的授受式教學而提出的,是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研究意識為目標,通過教學與研究、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經驗和能力,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使其在研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和訓練思維的教學。與中小學研究性教學的實踐經驗相比,我國高校研究性教學尚處於起步階段。

在制度層面,2005年,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進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本科教育文件中首次明確使用了“研究性教學”一詞。2006年以來,教育部通過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這一途徑,將研究性教學作為本科課程建設的強制性要求,以推進研究性教學在我國高校的實施。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進一步提出“以倡導啟發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為核心,探索教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的全方位創新”。2012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

在實踐層面,對研究性教學的初步探索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個別研究型大學在相關學科領域進行了嘗試。之後很長時間,絕大多數高校由於對研究性教學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和誤解,並沒有給予重視。2005年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發後,許多高校積極行動,將研究性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改革中,在不同層面開展實施了研究性教學。但總體上,我國高校研究性教學的開展現狀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1.研究性教學在教學環節中所佔比重少

由於思想認識上的不到位以及教學設施、實驗設備、教學資源的不完備,研究性教學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更沒有形成制度,在本科人才培養環節中所佔比重偏低。根據湖南大學姚利民教授的抽樣調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當前高校研究性教學的開展情況表示不滿意,54.5%的教師和42.7%的學生認為研究性教學開展情況很一般,28.5%的教師和36.0%的學生表示開展研究性教學的情況差,還有2.6%的教師和5.8%的學生認為自己或自己的老師根本沒有開展研究性教學.

2.學生主體性不強

研究性教學的突出特徵之一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和探索性。但由於對傳統授受式教學的依賴和慣性,許多學生難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究性教學中,習慣於把自己定位於知識的接受者,習慣於做具有確切答案的`作業,習慣於自己的學習活動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

二、網絡平台上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優勢

隨着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不斷深入運用,有着豐富信息資源、平等開放學習環境和快捷方便交流平台的網絡教學平台,為更完善地實施研究性教學提供了可能。在網絡教學平台中,原來教師角色中“知識來源”的部分由網絡替代,圖書資料、實驗設施、師資等現實條件的不足可以在網絡的虛擬環境裏得以彌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信息獲取、駕馭能力得到良好培養。

1.豐富的網上資源為研究性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知識源泉

在網絡教學平台上,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等資料,還有教師推薦的參考學習資料及其他豐富的網絡資源鏈接,大大節約了學生查找資料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學生圍繞某一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研究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可通過網絡自行獲取而不用拘泥於既定的有限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2.網絡教學平台增加了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在網絡教學平台上,藉助於討論區、答疑、交作業、虛擬課堂、公告欄等一系列雙向交流工具實現了同步或異步交流。由於這種交流方式沒有了傳統面對面教學中的權威面孔,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專注於任務的解決,都能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3.網絡教學平台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大學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每位學生都掌握所有信息和全部的知識,而是培養他們駕馭信息、學會學習的能力。對於信息時代習慣於從互聯網獲取各種資源的大學生而言,大量開放的、虛擬的和龐大而沒有組織性的網絡信息,不僅浪費了他們有效的學習時間,也容易轉移他們注意力。網絡教學平台中的資源管理模塊,能很好地實現資源的分類、檢索和導航,對培養學生的信息駕馭能力和高效學習能力提供了良好條件。

三、基於網絡教學平台的研究性教學實踐

“電路分析基礎”是中國計量學院2007年第一批依託Blackboard教學平台開展研究性教學的課程之一。該課程是電類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學科基礎課程,是研究電路理論的入門課程。面對剛高中畢業的、習慣於授受式教學的學生,課程組在教學實施上採取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組織模式。通過問題分析與探討,引導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與技巧,使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成為推動整個教學過程的牽引力。

為彌補“問題”解決中教育資源不足以及課堂交流參與面窄等侷限,更好地為問題解決提供資源支撐,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課程組依託Blackboard教學平台構建了一個資源豐富、互動性強的網絡課程。該課程網站有教師精心準備的“課程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自學指導”、“課堂教學錄像”、“優秀作業欣賞”、“小組討論PPT精選”、“小組習題點評”等學習資源及本學科國家精品課程鏈接,學生可以方便地獲取有利於本課程學習的相關資源,並通過相關國家精品課程鏈接資源開拓寬課程學習的知識面。為增進師生間的協作交流,課程網站設置了討論板、虛擬課堂、在線自我測試、作業和問卷調查等協作交流模塊,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和異步交流。這些協作交流模塊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制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

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上,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程組對每一個教學單元均設計了以“問題”為引導的自學指導,要求學生帶着到“問題”到課程網站中去尋找信息,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得到“問題”的答案。“問題”的設計分為兩個層次。現以第一章“電路模型與電路定律”中的“電路元件”為例,介紹網絡環境下“問題”教學模式的組織實施。

第一層次是基礎性知識問題,即為了促進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知識、理解基本理論而提出的問題,如本節中的“開路”、“獨立源”、“受控源”等知識性問題。這些問題學生通過課程網站相關資源的預習就可以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巧妙設置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打破傳統課堂的沉默,讓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並適時調整學習策略。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使學生對基本知識有更深的瞭解,也鍛鍊了他們歸納問題和表達的能力。

第二層次是具有分析和啟發意識的思考性問題,即為了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論、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提出的思考層次的問題,此類問題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如本節給出問題是:電壓源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電壓源的輸出電壓、電流、功率中哪些量是可變的,哪些是不可變的,為什麼;電流源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電流源輸出電壓、電流、功率中哪些量是可變的,哪些是不可變的,為什麼;受控源與獨立源的區別是什麼,有什麼共同點。在教學組織上,教師以“問題”為單位將學生分成3~4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在本課程網站上的交流互動模塊開展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重點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先讓各小組代表發表小組學習心得與意見,然後針對小組討論問題進行深入講解,結合例題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深入分析。

基於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台的“問題”式教學組織模式,可以使學生都參與到相關教學過程中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該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組參與試點的2位教師連年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老師”。學校通過隨機調查6門課程297位參與該教學模式教學改革的學生,45.03%的學生認為基於Blackboard平台的學習模式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幫助,43.3%學生認為有幫助;90.15%的學生希望其他課程也在Blackboard教學平台上建立網絡課堂。學生普通反映該模式能很好地發揮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靈活地掌握學習進度,也可以圍繞某一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四、完善網絡研究性教學模式與實施的建議

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自主與協作學習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明顯的,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改進。

一是網絡環境下研究性教與學活動的開展,除要求教師改變傳統觀念、投入更多的精力外,更重要的是學生要積極主動投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評價上多下工夫,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其學習興趣,形成研究性的思維和“覓食”的學習方式。而這正是實施研究性教學的關鍵。

二是教師的綜合素質需進一步提高。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是藉助於網絡教學平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但這並非是在削弱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恰恰相反,它將教師的主導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研究性教學在網絡環境中的實施過程來看,教師既要發揮好作為教學內容和各個環節的“設計者”的作用,又要經常在線,做好各個教學環節的“組織者”角色,通過在線交流、虛擬課堂、e-mail、網絡日誌等工具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給予適時幫助,並引導學生在討論區、虛擬課堂發言,通過調動集體的智慧合作解決問題。這對教師的專業能力、知識面、責任感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三是良好的網絡使用環境(教育、設備等教學硬件建設)、彈性靈活的教學運行機制、能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也是實施網絡環境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重要保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yo4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