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論文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論文

一、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探究”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論文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在於“問題的創設”,教師如何創設出既貼合教學大綱,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問題,成為探究式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生活實際,以具體的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

1.收集生活原型。從心理特徵上看,小學生處於感性認知大於理性認知的年齡,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原型相結合,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探究欲”。在小數乘整數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數的案例,使學生對小數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再回到課堂上進行探究,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教室中的小數”,量一量書本有多厚、課桌有多高等。

2.巧妙設置懸念。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引入探究的“殿堂”。例如:在傳統的課堂案例教學中“西瓜每千克0.8元,買3千克。需要多少元?你能算出0.8×3等於多少嗎?先想一想,再算一算。”這樣的教學流程,雖然符合教材的安排,但是實際上並不利於學生探究動機的養成。在教學這一案例時,教師可將其改造為“西瓜每千克0.8元,你帶了3元錢買西瓜,能買多少西瓜呢?”通過這樣的問題,使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比直接的問學生“0.8×3等於多少”更有效果。

3.利用學生的錯誤和反思。邏輯性、系統性是數學知識具有的鮮明特點。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形成是在其進行意義建構的基礎上進行的。”要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必須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放在首位。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生的“糾錯”能力,進行反思式探究教學。教師要善於“創造錯誤”,並且能夠主動讓學生“嘗試錯誤”,從而最終糾正錯誤,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例如:教師列式讓學生找出列式過程中的錯誤。又如:小明和爸爸去春遊,現在爸爸的汽車油箱中有25千克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車行駛6.8千米,春遊的地點離家有200千米,春遊結束後,中間沒有加油站,小明和爸爸一起開車順利到家了。讓學生自己找出這個事件中的錯誤,教師不要急着對學生公佈“標準答案”,而要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對事件進行主動糾錯,最終在自主探究中得到:6.8×25=170,170千米<200千米,“小明和爸爸根本無法順利到家”的結論。在整個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反思,圓滿地創設了探究式的教學情境。

二、拓展探究方法,使學生“會探究”

要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方面的創新,改變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努力探索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法、競賽、情境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數學素質的提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啟發,使學生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學生的“學會”轉變為“會學”。

1.多樣化的探究方法。對於探究式教學來説,其難點就是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探索”,如果學生無法掌握知識探究的方法,那麼探究式教學也就無法開展。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打造“認知—猜想—驗證—觀察—比較”的認識鏈條,放手讓學生嘗試,給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空間。在追求算法的多樣化中,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找出幾種算法的共同點,在解決問題中不知不覺的建構小數乘整數的知識。在學習小數乘整數之前,學生學過整數乘整數、並且學過“元、角、分”等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促進學生“舊知識的固定點—新知識的鏈接點—新知識的生長點”的形成,使學生在利用舊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探究。

2.在動手實踐中進行探究。研究性學習理論教育家杜威指出,必須讓學生通過主動實踐,從活動中學習,才能真正的獲得知識、領悟學習方法。美國教育家波利亞曾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教師對數學知識的簡單再現,而是帶着任務的探索,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針對任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選擇科學的探究方式,使學生“有機會探究”

在探究式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創設探究的平台。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通過氛圍的創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同學間的競爭與合作、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戴爾的“經驗之塔”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直接參與與密切合作是獲得知識最有效率的重要手段”。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人本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實踐證明,傳統的數學課枯燥、程式化嚴重,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大大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合作學習模式,使得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突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個體化”,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中,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觀察和討論一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然後猜猜積會是幾位小數,並用計算器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以合作與競爭的方式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競爭與合作探究教學是“雙主體”教學模式的重要應用,它變“教師為主體”為“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理解、感知知識,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數學學習的“元認識”,形成互相促進、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又如:也可以競賽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將學生分成競賽小組,讓學生比一比“誰填得多”:(%%)裏可以填哪些數?(%%)×(%%)=4.8在競賽中,培養了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把學生主動發展、全面探究置於教學的核心地位,實現了小數乘整數的體驗式學習和形成性學習。總之,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學,以其多樣性、靈活性、趣味性成為新課改的必然途徑。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只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探究”;拓展探究方法,使學生“會探究”;選擇科學的探究方式,使學生“有機會探究”;才能夠更好的發揮探究式教學的優勢,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2q9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