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論文

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論文

摘要:在小學教學階段的眾多課程中,科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這門學科的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等多種個人能力的發展。在新課改以後,傳統小學科學教育中的不足逐漸顯現,教師只有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通過完善教學模式以及提升教學能力來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發展。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教學實際,以科學探究教學方法為例,探索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論文

關鍵詞:科學探究;小學;教學策略;能力提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過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學模式單一,通常就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按照教材呈現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單向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整體教學偏向於理論化,學生無法感受到科學這一課程中的樂趣。其實,小學科學教學並不是考試課程,這本應該是學生十分喜歡的一門課,但由於教師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探究的方式,安排學生對相關的內容開展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妙結合生活探究知識,在親歷探究中提升素養

仔細研究小學階段的科學教材,我們能夠發現其實教材中存在着的很多內容是以實際生活為基礎的,編者編寫這些內容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並沒有從這一目的出發,教師過分注重對科技相關科學內容的講解,如宇宙、太陽系等,這些內容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可以遇到,但概率較小,學生無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真正觸及到。這種教學模式就導致學生認為科學就是科學研究,不是我們現在能夠完成的,與我們的生活聯繫不密切。另外,教師在講解一些貼近生活的科學內容時,也沒有將其與我們的生活進行聯繫,過於將科學高大化,使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了陌生感。傳統教學方式非但沒有拉近學生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反而增加了兩者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們在利用科學探究方式時,可以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探究科學知識,從生活中發現科學內容,使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親切感,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慢慢地養成科學探究的興趣。如,在進行教材中《觀察動物》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利用週末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動物園或者是野外觀察不同的動物。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會仔細觀察。為了完成教師留的這項作業,學生會開始特別注意身邊的這些動物。觀察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並嘗試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來。實際教學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彼此猜猜畫的小動物是什麼。等學生討論結束後,教師給學生展示了蚊子這種動物。在夏天,蚊子是一種常見甚至是無處不在的動物,擾得大家不得安生。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下蚊子的產生以及它的生活習性,然後重點講解如何防蚊,在被蚊子叮咬以後如何應對。由於這一內容可以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防蚊提供一定的參考性意見,學生聽得較為認真,同時積極性較高。從一開始的預習觀察,先使學生了解到我們這次學習與生活實際相關,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再到後續的重點講解知識圍繞生活開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也能使學生逐步感受到科學學習的實際意義。

二、鼓勵主動表達探究想法,在親歷探究中提升素養

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少。一方面,教師認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知識面較窄,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掌握教師傳遞的知識。而教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講解更多的內容,則會有意減少與學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學生在以前的教學中獲得的學習經驗就是按照教師的安排完成有關的學習任務,長期在這種經驗下開展學習活動,即便教師主動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學生也會顯得較為沉默,甚至是牴觸。這兩方面的問題都會導致師生之間無法進行很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暴露問題的途徑,只有師生之間存在交流,學生才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後續的教學提供參考依據。因此,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重視學生提出的想法,試着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發展。例如,在進行教材內容《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的教學時,教師先給了學生幾樣東西,包括音叉、鼓等,要求學生利用這些物品發出聲音。學生都很聰明,通過擊打這些物品發出了聲音,也有的學生通過物品與物品之間的撞擊發出了聲音。於是我讓學生先猜猜看為什麼會產生聲音,學生在思考之後認為聲音的產生是因為物品受到了撞擊。顯然,這與我們所瞭解的聲音產生的原理不太一樣。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為什麼撞擊會產生聲音呢?讓學生敲擊音叉,看看音叉有什麼不一樣,觀察敏鋭的學生就可以得出音叉在振動的結論,進而得到發出聲音是因為振動。但這時又有學生提出,拍打桌子時,桌子並沒有振動,但是也有聲音。教師對這名學生提出了表揚,説明他在積極地進行思考,接着又讓大家想想,桌子是否在振動,如何證明桌子經過拍打,發出了聲音是因為在振動。有一位學生提出:“可以觀察桌子上的物品有沒有被彈起來。”“這個想法很好,那在桌子上放什麼東西可以直觀地反映出來呢?”有的學生提議放鉛筆,也有的學生提議在桌子上放一杯水,也有的學生説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紙片。在聽了學生的這些想法後,教師讓學生以探究實驗的方式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最終幫助學生得出了準確的結論。

三、搭建學生主動探究平台,在親歷探究中提升素養

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活動中驗證書本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有關內容的印象。但受到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觀念的影響,忽視探究活動的作用是很多教師存在的問題。教師自身並不重視科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僅僅是簡單地和學生一起了解一下教材呈現了什麼內容,很少會組織學生進行該活動。也有一部分教師認為,現有的小學科學教材中存在着的一部分內容是與初中物理知識相關的,初中階段學生會深入學習這些內容,沒有必要在小學階段就對其進行探究。但其實,小學科學是打好初中學習紮實基礎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教材內容開展有關的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以五年級上冊的教材為例,這一學期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可以瞭解到與建築有關的知識點,包括如何科學地設計橋樑,房屋建造中什麼材料最為合適,如何利用工具來便利房屋建造的過程。教材知識點全部講解結束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安排科學探究活動,如果時間等外界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由組員通過討論確定一個探究主題。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而為了解決問題,順利完成任務,組員之間必須相互合作,就這一問題進行相關的探究,並徵求教師的意見,這樣,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結束語

總之,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非常有效,它能夠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而為了真正發揮其作用,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做出一定的改變,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類型、各個方面的探究實踐,獲得科學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冉洪發.科學探究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2016,(11).

[2]靳燕.探究性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怎樣體現[J].散文百家,2016,(11).

[3]李志忠.對農村小學科學實踐教材開發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

[4]楊燕青.農村小學科學教育“先天不足”現狀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

[5]尹梅花.形象生動、直逼科學本質,讓科學更具科學味——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例談[J].學週刊,2017,(1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9gn2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