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20世紀初歐洲油畫作品的運動感論文

淺談20世紀初歐洲油畫作品的運動感論文

【摘要】繪畫的魅力在於靈氣,而靈氣在於運動感。油畫中所包含的運動感尤為重要,是油畫的靈氣,是其藝術價值的魅力所在。油畫作品中的運動感,有的用線條、筆觸、光線、力度、角和麪表現,有的通過物象本身呈現,而有的是包含在繪畫作品之中,需要仔細欣賞滿慢慢品位的。本文通過對未來主義畫家作品,如巴拉的《一條鏈子上狗的動態》、波丘尼的《內心狀態:告別》、塞韋里尼的《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及等的分析及研究,展現出運動感在未來主義畫派畫家繪畫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感受運動感在於油畫藝術的重要性。

淺談20世紀初歐洲油畫作品的運動感論文

【關鍵詞】油畫作品 運動感 運動連續性 空間運動

好馬必須得遇知音,這樣才能體現好馬的價值,事物的魅力能打動讀者在於事物的本身和發掘者兩者之間的‘一見鍾情’,20世紀歐洲未來派的代表作品讓我產生了非同一般的情感。我在20世紀歐洲未來派的代表作品裏感受到豐富多彩的運動感,這種運動感也許是對一段感情的釋放,也許是對一個世界的縮放,或者是對一種生命的延續。生命在於運動,繪畫也是有生命的,繪畫的生命是所繪對象的線條的揮灑與收縮所創造出的‘骨’與各種角度與面創造的‘肌肉和皮膚’完整的展現。在欣賞作品時,可以通過畫面表現事物的瞬間,也可以表現時代的連續性,但每個物象‘每種韻律’都包含這畫家豐富的情感。觀者可以通過畫布上特有的節奏的起始和延續,觸動視覺甚至情感。而每一次的觸動,都像在吸引觀者成為其中的一個元素而共同展現。

1.未來派產生的背景

20世紀世界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工業革命的“洗禮”。在“革命”的旗號下,美術創作空前活躍,現代主義在西方成為主流,引領着繪畫藝術的方向。現代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必然會對時代政治、經濟及精神文化有一定的反映。西方現代主義的美術,他在藝術理念、藝術標準、創作方法,語言形式等方面都與傳統不同,但其中又存在着很多糟粕和不成熟的東西,因此又稱為實驗藝術。其中未來主義就是其中的在一種,他們讚美速度和運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處在運動之中。

1909年2月,意大利詩人、文學評論家馬裏內蒂的《未來主義的基礎和宣言》在法國巴黎《費加羅報》上發表,馬蒂內蒂指出,意大利長期以來被陳腐和僵化的傳統文化束縛,變得死氣沉沉。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摧毀代表陳腐和腐朽的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馬蒂內蒂呼籲,要求意大利年輕一代拋棄對意大利過去的盲目崇拜,把注意力轉移到突飛猛進的現代工業社會,在速度和永恆的運動中尋找新的藝術靈感。馬裏內蒂寫道:“宏偉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美——速度美。”未來主義就此誕生。並迅速由文學界蔓延滲透至美術、音樂、戲劇、電影、攝影等各個領域。

未來派畫家在繪畫和雕塑中追求的不是普遍動力的完全不同。未來主義畫家的作品未表現出“現代生活的漩渦”,是“一種狂熱的、驕傲的、疾馳的生活。”他們詮釋着運動變化及速度,充滿着運動感,追求着運動和變化。它將新印象派的點彩技術與立體主義的形象語言融為一體,傳達、訴説着畫家的情感。他們用一系列的波浪線和直線表現疾速運動中的物象。

現在就通過幾位未來主義畫家及作品,淺析一下運動感在未來主義畫派畫家繪畫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感受運動感在於油畫藝術種的重要性。

2.表現運動連續過程的杜尚

杜尚是西方現代藝術最有影響和最有爭議的人物。《走下樓梯的*女》,這作品是杜尚1912年的畫作,杜尚把此作品在1913年的紐約“軍械庫展覽”上展出,引來了軒然大波,並且收到了極大的攻擊,它得到了“一種引起公憤的成功”,這樣就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

乍一看上去,畫面單調的黃色顯得枯燥乏味,線條密集錯亂,完全找不到優雅動人的造型。如果不是根據標題《走下樓梯的*女》,也許我們根本不知道杜尚要説的什麼。更為幼稚的問題也許就是:杜尚所説的*女,究竟在哪?杜尚,難道就不能以清晰的方式告訴我們他究竟説了什麼嗎?事實上,我們在《走下樓梯的*女》中看不見什麼清晰的*女,也沒有完整的樓梯,只能見到一些看來雜亂無章的線條和塊面。從這幅畫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杜尚對於純粹繪畫語言的逐漸脱離在這幅作品中從用色到形體,到筆觸的運用都充滿強烈的立體主義傾向。他將有關速度的連續信息歸納成整體來表現,造成了空間的“顫動”,使作品產生了主觀能動性,並給予了觀者體會作品的無限空間。不過無論我們怎樣揣度,杜尚對這件具有革命意味的作品很得意,他認為這是他突破藝術中唯美主義,擺脱傳統感性美的第一步。杜尚感興趣的是運動對物象的解析和分化,再組構運動物象形式的過程中,顯現運動力的主題。

3.表現運動連續過程的巴拉

巴拉是從新印象主義轉向未來主義的畫家。他主張打破既存的一切現實的社會和藝術秩序。,提倡表現飛速變化的時代動力。在《一條鏈子上狗的動態》這幅作品中,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局部——牽狗婦女的腳和她的一條狗,我們並不能立馬看出時髦的着裙婦女牽着她的寵物小獵狗在街頭行進的情景。仔細搜尋畫面,不難發現畫面中一條黑色的狗和貴婦的腳,狗的四肢的動態已不是4條腿,而是24條腿了。同時,婦女的裙子在擺動,鏈子也產生了晃動的感覺。物體形態沒有因運動而分裂為碎片,運動感以對象形態在空間中的延續重疊來表達的,眾多不同時間的瞬間形象被同時凝結在同一個畫面上,象把電影給慢放,又象同一底片的連續性拍攝,這種多物體多側面的同時並置使觀眾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家為解決運動問題所作的努力,而其所含的運動感是如此幽默而樸實。裏德在他的《現代繪畫簡史》中評價説,未來派畫家在解決運動問題的方法擁有幾分稚氣,“他們説,一匹奔馳的馬不是有四條腿,而是有二十條腿,它們的運動是三角形的。於是他們畫馬、畫狗、畫人,都畫成多肢體的東西,處在連續的或放射狀的安排之中。”

巴拉在繪畫中同時描繪運動物體的多個側面,以求在繪畫這種靜止的形式中表達運動和速度,使視覺的各個不同方面成為“相互貫通——同時混合的過程”巴拉的藝術較為平和抒情,沒有太多的喧囂嘈雜之感。他更多地關心光色的抽象化處理和畫面的節奏,努力把運動、感受及內心狀態融為一體。

4.表達空間運動過程的波丘尼

波丘尼最初學習巴拉的點彩畫技法,自從接觸了未來派的理論之後,就把種理論運用到他的繪畫之中。意象藝術作品不在於形象的刻畫,通過整體氣氛的烘托就可以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和觀念。初看這幅作品,我們並不能立竿見影的觀察到很立體的火車站的場景,找不到冒着煙匆匆奔跑的火車,也找不到擁抱告別的人羣,但我們能從畫面上的線條、角和麪的豐富結合,色彩和線描連續的層次交錯,整個畫面上曲線和直線穿插交錯,塊面與塊面碰撞變位,形成聚合與分散、斷續與重複的節奏,整體上帶給人們緊張不安的壓抑感。畫面的中央是幾個非常規整的數字,它們被仔細地描繪在已經解體的火車車廂上,在嘈雜動亂的畫面中,顯示出一份意外的冷靜和理智。這些數字,令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勃拉克和畢加索的那種有着文字和數字的分析立體主義作品。波丘尼曾主張使觀眾置身於畫面中央,“經受未來主義從其母題中提取的整個周圍環境的線、面、光和嘈音的急促不清的語言。”在這件作品面前,我們似乎真的感受到了這種語言的力量,聲音、速度和光線藉助於線條和色彩撲面而來。這也是意象藝術作品的魅力,通過整體的氣氛的烘托就可以把作者的創作意圖給表現出來。他的另一幅作品《騷動的城市》也典型的反應了他對未來派理論的詮釋。

5.表達了空間運動的吉諾塞弗里尼

吉諾塞弗里尼也在巴拉畫室裏學習過,後來從事過古畫臨摹工作。1906年,他遷居巴黎,與許多現代藝術名流如布拉克、畢加索、杜菲等人交往。塞韋里尼的未來主義觀點強調“客觀物體不復存在”,號召在藝術上摧毀“物質統一”觀念。他的作品,不僅受到他的未來派同行的啟迪,更受到立體派的影響。

此畫是賽維里尼在1912年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名為《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畫家通過立體主義手法及巴黎夜生活題材來創作的,具有未來主義顯著的特點。

初看畫面,我甚至毫無頭緒,試圖尋找印象中的我很具象的巴黎夜生活的空間場景,但這是徒勞的。但是我們可以同坐立體主義的分解手法看出許許多多的多面體,這些多面體在不斷變化的曲線中穿越,使畫面充滿運動感。閃爍的淡色和深色的色塊在不斷變化的曲線裏形成強烈的色彩感覺,在富有節奏的韻律強化畫面的動感。雖然這些多面體讓畫面看起來有些破碎和失控,這些多面體色塊所描繪的人物,如唱歌又跳舞的舞女、旁邊圍繞的伴唱、戴單眼鏡的紳士、觀賞的客人、服務員。懸掛的各國國旗以及酒瓶食品,精心設計的單詞和人物以及舞會場設把公共娛樂渲染很是激情澎湃。仔細搜索畫面,我們能發現兩點不同於整個畫面的部分:一個*女騎坐在一把巨大的剪刀上以及一名阿拉伯騎士。整個畫面看上去很破碎而且有點失控,但一些特別的力量充滿在畫面裏。

6.結語

未來主義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藝術運動。他的理論的和思想其中不乏片面的極端的,但是他們集中讚美的運動和速度在繪畫當中的運用卻是相當有創新和魅力的。在繪畫中在諸多的未來主義繪畫作品中,也許我們在初看時不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到作者的意圖,單調的色彩,密集錯亂的線條,雜亂無章的造型,總會引導我們的視覺。但是當我們仔細欣賞之後,我們會發現,藝術家的觀察和視覺想象已被賦予了純視覺的特徵,他們通過線條、角與面的豐富結合,用色彩和線描繪連續的層次交錯,將畫面的節奏感和韻律展現出來。他們致力與將感受運動及內心狀態融為一體,賦予繪畫以生命。

繪畫的魅力是靈氣,靈氣在於運動!

參考文獻

[1]何政廣.《歐美現代繪畫》1994.

[2] 張堅.《西方現代美術史》.

[3] 《外國美術史(修訂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z90r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