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語文研究性學習探索(四)

語文研究性學習探索(四)

                            作者:  riverliu - riverliu 

語文研究性學習探索(四)

第二節 教師策略 

一、角色定位 

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必須要有敢於突破傳統,大膽創新的教師。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推行研究性學習,必須預先在教師頭腦中樹立起現代的教育理念,使教師們完成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 

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人們普遍把課堂教學看成是教師教授學生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之下,人們更為看重的是教師的水平。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找一個學識淵博的老師是最重要的,如果學生還是學不好,那一定是因為學生不夠努力,辜負了老師的諄諄教誨與殷殷期盼。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之下,教師在教學中成了理所當然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師們真的能擔負起這麼重的擔子嗎?其實不然。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講如何教學生,既要教會他們學習哪些語文知識,又要教會他們如何應用這些知識;既要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又要提高他們的應試水平;既要他們埋頭苦幹、不知疲倦,又要求他們主動熱情、面帶笑容。為此我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儘管這些教學模式都藴藏着很好的教育理念,儘管這些模式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然而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們工作的方式並不是最科學的方式,他們思考的方式從來不是學生的方式。 

“教學”二字,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記》説“教學相長”,顯然就是把兩者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然而,封建時代的教育思想並沒有按照這個意思發展下去,教育制度的頑固守舊、教育資源的極度饋乏、教學手段的簡陋枯燥、教育對象的愚昧無知,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得對師長有一種近似於無知的崇拜,以至於動輒就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稍有不同意見就斥為“欺師滅祖”。教師至高無上的思想自然與中國古代文明的鼎盛有關,但也與統治階層為自己培養奴僕的教育目的直接聯繫在一起。此後,儘管封建社會消亡了,可是舊的觀念依然左右着人們的行動,特別是在應試教育氾濫的九十年代初,教師至上思想產生的危害達到了它的極致。以應試為目標,以教師的權威為保障,語文教學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 

作為“科教興國”的一項重要策略,提倡“尊師重教”是毫無疑義的,但不能因此就企圖迴歸私塾時代的教育方法,以教師的權威妨礙學生的發展。和過去的時代相比,如今的時代對教育有了不同的要求。一是在社會進步加速、教育資源極為豐富的信息時代,要求教師改變“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式,從着重於知識的傳授轉變為着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面臨人類文化知識的爆炸式增長,單憑教師或學校教育都不可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全部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同學校、家長、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指導。二是教育渠道多樣化要求學校教育面向社會打開大門。隨着網絡的普及,人們對於信息的獲得變得越來越簡單,過去我們學習《紅樓夢》中的課文,大部分的參考資料都集中在教師手裏,而現在學生們只要在google搜索引擎裏輸入“紅樓”二字,就有四萬多個相關網站或者相關網頁可供查詢。這些信息資源所涵內容極為豐富,從紅樓人物品評、紅樓詩詞鑑賞、紅樓服飾研究、紅樓戲曲研究到紅樓飲食文化和建築文化無所不包,而且對於許多問題都有多元化的觀點而不是定論。三是信息時代的人才觀,決定了我們所推行的素質教育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這個目標的確立要求學校教育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的發展提供鍛鍊機會,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上,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並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因此必須改變目前課堂教學的舊有秩序,重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 

要完成傳統語文教育向研究性學習的轉變,語文教師必須要建立民主化的教育觀念。提倡教學民主化,首先要求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是與自己平等的個體。具體表現為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自信;尊重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特長;理解學生的心理,解決學習的困難;瞭解學生的現有水平,促進學生的進步。其次要求教師客觀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學生,為一切學生的發展創造機會。具體表現為教師要研究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並據此提供針對學生個體的幫助;不偏愛或歧視某些學生,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會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幫助他們樹立前進的信心。 

要完成傳統語文教育向研究性學習的轉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做一個合格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研究者。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求知的能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因此語文教師要敢於創新,大膽變革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的核心地位還給學生,教師作為組織者要構設好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所需要的環境,把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做好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工作。由於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時間、地點、方式、進程都比較靈活,教師不可能全面控制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要多動腦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進行。在目前的班級制度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願並充分參考學生的特點,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活動人數最好在四人左右,視具體情況,也允許單個學生獨自研究。在小組內部民主選出大家信賴的同學作為研究性活動的聯絡員,以利於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對所有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充分了解,既要幫助所有的同學都動起來,又要保證整個過程的科學性,因此可以説教師的組織任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是語文學習的主流,教師要儘量以參與者的角色進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過去教師習慣於居高臨下地教育學生,這樣做最大的危害是在無形中損害了學生的個性;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進入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自主學習過程的主體,在他們主動吸收自己最感興趣或最需要的東西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鮮明的個性。因此在處理語文教學時,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並鼓勵他們自主探尋就成了關鍵環節。好多問題,教師事先知道解決的辦法也不要直接告訴給學生,要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事物的本來面目。例如鑑賞一篇文章,有的教師可能會根據《教學參考書》的介紹進行分析,也有的教師可能會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觀點,但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教學則要把這些既成的觀點收起來,可以只給一些方法的指導,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當成是參考資料,甚至可以把教師擁有的更為詳盡的資料一併發給學生,然後師生共同合作討論研究,從而得出結論。這樣做可以給語文學習帶來更多的創見,既便有時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也能引起學習者的重視和思考。而且這種做法的針對性比較強,每個學生在各自的研討中都會傾向於收穫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來彌補自身知識或是能力上的缺憾,並最終形成自己的特長、個性和創新精神。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而在研究性學習中,在開放的大語文面前,教師失去了居高臨下的資本,在許許多多的未知面前,教師和學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和學生一樣,也是研究者、學習者。《學記》裏説“教學相長”,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之中,這個觀點得到了充分地體現。教師們對於課本中的內容都比較精通,可學生們感興趣的往往會超出教材的範圍,特別是一些邊緣學科或是綜合學科知識最有可能涉及。要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儲備更為廣博的學識、舉一反三的方法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一方面積極參加現代教育培訓,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大膽嘗試教育改革實驗,勇於做教育的先行者。讓教師成為研究者、學習者,不但對課堂教學的創新有着重要意義,更對新課程的開發起推動作用。新的課程改革採取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模式,在保證素質教育大方向的同時,也給予了第一線的教師根據本地方情況,研究開發校本課程的權力。這也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真正成為學者型的語文教師。 

二、資源準備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建立在大語文教育觀的基石上的,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對象極為廣泛,相比之下,語文教學資源就顯得十分不足了。過去我們語文教師關注的核心是教材,雖然為了上好一堂課,我們也會翻閲大量的相關資料,但是所涉獵的領域與研究性學習時代的需要比較起來還相去較遠,資料的來源渠道也多是教師參考用書、文學史等,由於絕大部分資料都在教師手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盡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儘可能多地主動去尋求資料,而信息時代的到來也給學生們提供了這種可能。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迎頭趕上,在目前已有的'條件下,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豐富的資源和必要的指導。 

首先,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要利用好學校資源。作為正規的教育場所,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資源是直接針對在校學生而建立的。一般來説只要是在校學生,就可以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使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包括實驗室、閲鑑室、教室、操場等,這是指物質方面的資源。同時各學科教師也是很好的人力資源,教師是職業教育者,通常都有着比較深的教育學知識和專業知識,他們能夠給學生提供相關領域的指導與幫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其它學科的教師應該成為人力資源的重要部分,有許多非語文學科教師的語文功底非常好,而且語文研究性學習也會涉及到其它學科的問題,另外學校領導也可以幫助提供更多的資訊,所以教師資源應該是指學校當中全體教師的合力。近年來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學生也應該算作是研究性學習的人力資源,這種提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每個新生入學前在語言和思想上並不是真的一片空白,他們都是有着程度不同的語文知識背景的。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或者喜愛文學、或者喜愛軍事、或者偏愛古典詩歌等等,他們在自己善長的領域都能做得很好,因此當很多同學在一起取長補短、合作開展研究,他們彼此之間就構成了對方的資源。 

其次,與研究性課程一樣,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不斷開拓社會資源。學生家長遍佈社會各行各業,作為父母和成年人,他們願意也能夠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幫助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的學生家長本身就是某行業的專家,因此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和學生應當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遇到問題也可以徵詢家長的意見。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家長並不理解研究性學習對於學生自身成長的意義,需要教師做好細緻耐心的説服工作。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還有社會各部門的專家權威,高校教師,或是熟悉某一領域的人,對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主動聯絡這些專業人士,或是通過學校做好聯繫工作,請專家進校。藉助圖書館查閲資料是必要的手段,然而受規模限制,學校的圖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可以在開學初就指導同學去較大的圖書館借閲圖書、查閲資料,並在節假日安排學生針對某個研究主題集中借閲。現代社會之中影視、新聞報刊等媒體的影響無所不在,對於社會某個時段的熱點問題來説尤為如此。對於影響範圍大、意義深刻的事件,很多專業報刊都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報道,這有助於學生們獨立分析能力的提高。電視的普及讓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文化的脈動和變遷,許多電視節目,例如《焦點訪談》、《東方時空》、《世界電影博覽》等,對於中學生增強對社會的認識,社會實踐能力的獲得,知識與文化的傳承都有着難以估量的作用。 

最後,信息時代的到來,讓我們不得不把網絡資源的開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很多人都在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祝智庭教授在教育技術的性質和使用問題上曾經作以精闢論述,“如果説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革新的魔杖,那麼教師應該成為掌握着根魔杖的魔術師”。作為信息時代的標誌的網絡,是現代語文教育的有力助手,也必將在教學方式上給語文教學給來重大的影響。無論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還是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下,網絡都可以給語文的教授和學習提供大量的相關資源,因此教師要學會利用網絡資源: 

(一)、學會運用搜索引擎查閲資料。教師可以利用新浪、搜狐、網易、雅虎等大型入門網站上的搜索引擎檢索相關的資料。例如在做有關杜甫的研究性學習專題時,可以在雅虎的搜索引擎上打入“杜甫”二字,就可以在列表中找到相關的網站或網頁。如: 

杜甫墓:_ 

杜甫故里:_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甫詩集: 

講授在《紅樓夢》中節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筆者利用搜索引擎還發現了一些有紅學專家參與的比較專業的“紅學”網站。如: 

悼紅軒: 

紅樓藝苑: 

紅樓夢:_ 

1998紅樓夢博覽會: 

紅樓倩影: 

在這些網站的文章中,從背景分析,到人物品評,無所不包。這些網站的開通為師生的研究性學習學習提供了極為有力的幫助,網絡基本涵概了一般研究者所能找到的絕大多數信息,因而在查閲資料的過程當中,方便快捷就成了網絡的優勢。 

(二)、熟悉相關的教育網站。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計劃查找一些與語文教育教學相關的內容時,卻發現在一般性的搜索引擎裏,根本就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有時即使能找到卻無法打開網頁。如果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有興趣,那麼必須熟悉有關中學語文教學的優秀網站。如: 

中學語文教學資料網: 

K12k中小學教育網: 

網絡主題研究: 

網上語文課堂: 

國學網站: 

在這些網站之中往往都設有可以在網站內部搜索的引擎,可以由此找到相關的資源。同時,這些類型相近的網站之間常有友情鏈接以互相支持,我們可以先登陸其中某一個教育網站,然後再經由此網站轉到相關的教育網站。 

(三)、聯絡互聯網絡上的同行。由於地區教育水平發展的不均衡,許多先進地區學校擁有較為豐富的研究性學習資源和經驗,通過網絡與上述地區的語文同行加強聯繫,共同合作,交換心得,互通有無,是幫助自己更新思想,迅速進入研究性學習的一條捷徑。聯繫的方式既可以是通過網絡提供的電子郵箱與他們取得聯繫,也可以是直接登陸他們所在的學校網站及他們個人的或合作的網站。如: 

惟存教育: 

行者驛站: 

大語文沙龍: 

研究性學習方式和研究性課程的推廣需要社會各個部門的配合,因此在學生與社會之間,教師應該架起一座橋,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開拓研究性學習的資源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99z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