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中文言文教學思路初探論文

高中文言文教學思路初探論文

在我國文學寶庫中,文言文佔有一個很大的比重,很多古文言之中都結晶着前人的思想精華。教好文言文對於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有着深遠的意義。以前,我們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講,力求詳盡透徹,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識點,但其結果是學生課上聽得懂,課後忘得精光。學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實踐告訴我們:課上滿堂灌,不僅讓學生失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而且違背了認知規律,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出台之後,文言文教學有了新的轉機。“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教學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新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其實也就是樹立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實踐這一理論的過程中,我逐步形成了“自讀—討論—探究”的教學思路,效果尚可。

高中文言文教學思路初探論文

一、 自讀主動求知,培養主體意識。

葉聖陶先生説過這麼段話:“語文老師不是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後的意義,他們就未必領會。老師就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二語,不要嚕裏嚕嗦,能合他們開竅就行。老師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了。”這段話不僅適用於現代文教學,也適用於文言文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這一要求正好適合高中學生。因為他們有初中文言文的學習基礎,又有課文下的註釋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幫助,可以粗略地讀懂文言課文,基於這一認識,在上文言文時,用二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先認真自讀:讀課本,讀課文下注釋,讀課後問題。並且明確要求:第一,通過自讀,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詞、語句,如有困難,自讀結束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第二,通過自讀,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如果在課上堅持讓學生自讀,讓他們親自投入閲讀實踐,直接去感知課文,才能培養他們主動求知的能力,確保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事實也證明如此,比如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以下簡稱《侍坐》)一文中,學生通過自讀,大體能熟知重要文言字詞和句式,也能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其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學生逐步養成了自讀的習慣,學會了自讀的方法。他們能借助工具書和課文下注釋,基本上掃清字詞障礙,而且還能提出非常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他們因此獲得了學習文言文的樂趣,提高了主動求知的信心,從怕學文言文到愛學文言文進而會學文言文。

二、 討論有的放矢,培養合作意識。

學生在自讀結合,討論便能有的放矢,在自讀過後,學生總有幾個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學習班文言文的興趣,從而也讓他們找到合作的快樂。比如“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侍坐》,這是一個介賓後置句,即“以師旅加之”直譯就是:用別國的軍隊來加在這個國家之上(有別國的軍隊來侵略着個國家),而“因之以飢餓饉: “因”,課文下注釋是“連着”,“饑饉”指荒年,直譯就是“用荒年連着”,這句話就翻譯不通,這類難題一個人難以解決,但經過討論之後,同學們討論的結果是“因之以饑饉”應該和“加之以師旅”是相似的句式。所以“因之以饑饉”應為“因加之以饑饉”。這樣翻譯過來就是“連着用荒年加在這個大國之上”就通了。在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合作討論之後,答案找到了,激發了合作的興趣,培養了合作的意識。

三、 探究注重創新,培養創新意識。

過去,由於搞“滿堂灌”,擠掉了學生自讀和思考的時間,幾乎所有的思考題都在課外完成,而高中階段學生數理化學習的任務很繁重,常常無暇顧及語文作業,更難抽出時間去複習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績難以提高,廢止了滔滔不絕地講,便能節省時間進行必要的思考,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教《侍坐》一文中,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莫春者,吾服能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手舞雩,詠而歸。”“浴”“風”二字,課文下注釋是“洗澡”“乘涼”,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不太理解,暮春時節,到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風,似乎有點不合情理。這時,我也覺得“浴”和“風”解釋成“洗澡”和“吹風”確有不妥。於是我索性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新,你認為這個“浴”和“風”可以怎樣解釋?學生聯繫到現在的“足浴”,是不是可以解釋成“洗腳”呢?“風”古漢語字典上即“諷誦文章”,連起來就是:到沂水去洗洗腳,在舞雩台上諷誦文章。這樣翻譯似乎更合情理。課後,我查閲大量相關資料,確實找到了我國古代每逢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也即暮春時節,有到河邊洗腳洗手的風俗。為的是祛除疾病。曰“修禊應劭從風俗通”, 《周禮》曰:“按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除疾病。禊者,潔也。故於水上輿潔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可見周代已有此項活動,且千百年來流傳不衰,詩經中的《溱洧》一詩便描寫了上巳節士女聚會的情景:“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可見,這個“浴”卻為“洗腳”之意,“風”即“諷誦文章”。王充《論衡·明雩》篇“風手舞雩,風歌也。”《後漢書·仲長統列傳》引仲長統樂志之論曰“風於舞雩之下, 歸高堂之上。”很明顯王仲把“風”釋為“諷”即“諷誦文章”之意。因此,這兩句正確翻譯確為:“到沂水邊修禊洗濯,在舞雩台上諷誦文章。”在告訴學生探究的結果是有根據的以後,學生更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因為從中他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樂趣。

值得強調的是,進行文言文教學要注意:

(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不是教師講,要指導和引導學生去研究討論。如果不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沒有積極性主動的學習,任何科學的教學也是毫無價值。

(二)教學要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啟發點撥和方法指導,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相信通過“自讀—討論—探究”的方法來教學會更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4yk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