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語文課堂激趣初探(網友來稿)

語文課堂激趣初探(網友來稿)

自貢市蜀光綠盛實驗學校     江雪梅

語文課堂激趣初探(網友來稿)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沉悶,缺乏生氣,刻板煩瑣,枯燥乏味, 難於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對語文學科缺乏興 趣。“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學生就會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求知識,也就解決了新課程理念中的“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這一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説:“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着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因此教師要緊緊抓住課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那麼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怎樣才能有 效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獨特新穎的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趣

導入,歷來被語文教師當作教學的“突破口”,它起到課堂教學任務的定調、指向作用。一個獨特新穎的導入可以創設一種的良好的氛圍,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其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風格,可採取不同導入法。

引用導入法。可引用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佳句來導入。如在上《回憶我的母親》時可引用孟郊的《遊子吟》,讓師生一起吟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引發學生對母親的感激之情,進而進入課文的學習。

表演導入法。可根據課文的內容表演舞蹈、唱歌、講故事、小笑話等,吸引學生 的目光,集中其注意力。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可用演唱的形式來導入,藉此來引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

活動導入法。除了利用教師自己的才能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才能,為他們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其積極性。如在教學《石榴》時可讓學生開展用簡筆畫畫水果的比賽,並選出一種用一句話來概括其特徵,看誰畫的多並概括得準確,一下子就把學生調動起來了。

情境導入法。可利用多媒體選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直觀的播放。如在教學《鄉愁》時,可以播放一曲《故鄉的雲》“那故鄉的風,那故鄉的雲,為我撫平平創傷……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迴腸蕩氣的旋律把學生們帶入到一個新鮮而親切的情境中。

 

二、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會使課堂顯得呆板,枯燥乏味,毫無生機。因此應當不斷改變教學方法,並在變中求新,在新中追求創意,以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互動式的提問。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是教師問學生回答,學生被動地作出反應,沒有調動自己的思維。現在可以變為學生問教師答,也可以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發現性、創造性、發散性。如在教學生字生詞時讓學生相互提問解答,在《石榴》一課中有學生就提出了“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為什麼要多用一個“實”?在《風箏》一課中有學生提出了“我不幸偶爾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這本書幫助“我”明白了以前行為的錯誤為什麼要用“不幸”這個詞呢?於是引發了全班學生的討論,這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的。

活動式的學習。學生處於青春好動的時期,喜歡積極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來,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內容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來學習知識。在教學《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一課時讓學生展開想象,上台表演文中的情節。在教學《口技》時讓學生上台表演船頭三人的位置。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隨着科技的發展,教學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充分的恰當利用錄音、錄象、多媒體來幫助教學,一方面可以直觀的有效的大容量的傳達信息,另一方面也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來學習,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山中避雨》時可以用錄音機播放《梅花三弄》這首曲子,讓優美的音樂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理解文章的中心。在教學《美猴王》時利用錄象把動畫片《西遊記》中的相關情節展現出來,學生們齊聲大唱《猴哥》,這樣就形象地掌握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徵。在上欣賞課《再別康橋》時,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把康河的美麗景色一幅一幅展現出來,配以滿懷深情的朗讀,使學生形象的直觀的感悟了這首名詩的美。

富於變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容易形成較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已經非常熟悉,課堂缺乏生機,對學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變化自己的模式,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千姿百態,勃勃生機的局面。如在教學生字生詞時,可以是教師檢查,學生相互解決,還可以教師在範讀時故意把一些詞語讀錯讓學生找出讀錯的字詞。在朗讀時可根據文章的不同特點,採取默讀、自由朗讀、快速瀏覽、跳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

     

三、新穎別緻的作業調動學生的興趣

為了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以及把課堂上的知識加以拓展,就要完成一定的作業。傳統的作業就是抄抄寫寫,讀讀練練,形式簡單,機械重複,學生對作業一點興趣也沒有。隨着新課程的實施,對學生的評價也發生了變化,由先前的單一的成績轉變為對各種能力的要求,由注重結果轉變為注重過程,同時也強調開放性、靈活性。這就為作業的形式多樣提供了機會,使教師能夠通過作業的變化來調動學生的興趣。

體驗性的作業。新課標註重學生的體驗,強調學生的參與過程,使學生有悟而談有感而發。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多安排一些體驗性的活動。如參觀恐龍博物館並寫一篇參觀記,採訪自己的任課老師並做好記錄。在學了《回憶我的母親》、《小巷深處》後讓學生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感謝母親對自己的愛。

合作性的作業。新課標中強調學生合作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教師在佈置作業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或者限制以幾個人為單位讓他們分工合作。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關於“中學生對流行歌曲的態度”的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最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評比。這既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也體現了新課標的合作理念。

探究性的作業。探究學習就是從語文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的學習活動,這可以通過作業的設置來完成。它可以是社會調查、現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生活、查閲資料等等。如在教學《魯迅自傳》時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書籍查找有關魯迅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到課堂上來交流。又如讓學生到自己住的街道去調查錯別字的使用情況,分析出現錯別字的原因,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長期性的作業。傳統的作業完成的時間都比較短,多則幾個小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提高學生某方面的素養,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長期性的作業。如為了增強學生的古詩文的閲讀量,安排學生用一年的時間來閲讀古詩文,平時組織“課前三分鐘的演講”、“古詩默寫比賽”“古詩詞知識競賽”“作文中引用詩句比賽”等活動來加以檢查。

總之,語文教學應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學,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要不斷地探索和總結,尋找出更多的激趣途徑和方法,使語文課堂永遠充滿魅力。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yy0m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