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網友來稿)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網友來稿)

廣東中山二中語文組蔣曉輝(528429)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網友來稿)

語文綜合能力包括聽説讀寫等諸多能力。因此,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湊效的。多少年來,令語文老師最為頭痛的問題莫過於語文教學效率不高這一頑症了。為了高考取得好的成績,我們常常這樣安排高三一學年的時間:利用十週時間快速結束高三教材,利用一個月甚至更多時間學語音,錯別字和病句修改差不多要花兩個月時間,再加上成語複習、文學常識和標點符號,用在其他方面的學習時間是少之又少。現代文閲讀與寫作這個重中之重,似乎被大家忘記了。因為前面那些題是基礎題,那些分是死分數,是隻要記住就可以得分的。老師們的經驗就是抓住死的,撞上活的,那樣就有高分了。這樣以來,語文教學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沒有了現代文閲讀,沒有了現代文寫作,語文得分的高低和語文實質能力不成正比了。這樣的語文還能叫語文嗎?因此,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痛”症的病因,對症下藥,將顛倒了語文教學再顛倒過來。我以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是:通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來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一、 聽説讀寫,以寫為目標

傳統的語文教學將聽説讀寫四者割裂開來,以至於學到的知識難以運用到寫作中去,平時聽課的不一定能多得分,平時讀書的也不過是在默寫上多得些分而已。因此他們就會覺得讀書是得不償失的事。沒有了動力,誰還會花時間去讀書呢?為此,我們確定以寫為目標,從而促進聽、説、讀。

俗話説:“樂此不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人都有功利思想和功利行為,功利思想和功利行為源於功利心理。功利心理是一種追求、進取、獲得的心理,它能直接產生動機。人們都樂於表現自己,展示自己,都有獲得成功的慾望。就寫作而言,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出版,教師希望自己的作品發表,學生自然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這種功利心理,也可以説是一種自尊心理,一旦得到滿足,又將產生“繼續寫作”的衝動。魯迅《狂人日記》發表,結果是他“一發而不可收”,繼續創作出《吶喊》和《彷徨》中的其他作品。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他們創作的興趣。及時肯定學生,是必不可少的。而推薦發表文章是激發學生創作的一個好辦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力求寫出好的文章來。自己也絕不懈怠,總要選出一些較佳習作,編寫作文專刊,張貼出來,並推薦到學校網站和報刊上去。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關注他的作文,從而大大提高他們創作的積極性。而要寫出好的文章,不借鑑前人的文章可以嗎?這樣,學生自然要去讀典範文章,來豐富自己了。

二、鼓勵模仿,讓學生覺得寫作並非難事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於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讓學生覺得寫作並非難事。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創造是從模仿開始的。吳增祺説:“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後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這是指文章體式上要加以模仿學習。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典範。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變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於用對話敍事寫人,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這些手法都為後世的散文家、小説家、戲劇家所模仿。

學生模仿範文寫作,老師一定要説明,模仿不是抄襲,不是臨摹,也應是一種創新,因此要離開範文寫作。可以學範文的結構,可以用範文裏的例子,也可以仿照範文開頭和結尾,但不能照搬照抄。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後必須“與古人離”。例如:學習《故鄉的榕樹》,仿寫《故鄉的橋》、《故鄉的井》、《故鄉的小河》,就可以仿照範文的構思:眼前的榕樹-- 回憶的榕樹--聯想到與榕樹有關的人和事--眼前的榕樹,先寫眼前的,再寫回憶的`,再寫聯想的,最後回到開頭以相互照應。如果學生還讀過巴金的《燈》,日本壺井榮的《蒲公英》,就更應該能寫作這一類文題的文章了。同樣的道理,會寫這類文章,自然也就讀熟了這類課文了。

三、利用教材,遷移運用

現在有不少學生在“題海戰術”中苦沉浮鬥以提高分數,“重理輕文”的現象較為嚴重,以致有些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理科書”,平時很少課外閲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這時要教會學生利用教材,遷移運用。比如,教學《廉頗藺相如列傳》後,帶領學生提煉觀點:要知錯就改;要團結對敵;用人不能論資排輩;有勇還要有謀;正確處理主要矛盾;教學《赤壁之戰》後,可以提煉觀點:小可以敵大,弱可以勝強;要廣泛聽取羣眾意見;驕兵必敗;不能忽視客觀條件……當然,要有話可説,有物可寫,必須讓學生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要學生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閲讀文章。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説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説:“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説閲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穫”。這時候,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主動追求,有了學習動力,就不會以學習為苦了。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語文基礎知識。

四、以説促寫,以寫促讀

寫和説本來都是表達,它們的本質是一致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説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要他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通過調查得知,很多人認為:説和寫是不同的,似乎寫要高於説。其實,説和寫並沒有本質差別。説要清楚,寫要明白,寫不過是把“説”的話寫出來而已。只是在實際生活中“説”得較多,而“寫”得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説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説出來再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鐘進行演講,可以是講故事,可以是説笑話,也可以是複述聽來的新聞,培養他們的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把“説”和“寫”聯繫起來。這樣説説寫寫,寫寫説説,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説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敍述,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作能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而學生為了在説的過程中表現自己,獲得成功,就不得不多聽、多看、多讀,因為給他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在這有限的時間裏充分表現自己,就是他們要琢磨的了。一般來説,學生都會積極閲讀,來配合這一活動的開展。同樣,老師對學生的“説”,要認真聽取,認真對待。對那些出彩的內容,要高度肯定,要讓這樣的學生有成就感。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發言的學生,是一種激勵,就全體學生來説,又可以增長見識 ,拓展知識面。

五、多種形式作文評講

一般老師在作文評講的時候,只注意學生作文的構思行文、審題立意,而對其他不予顧及。我們主張多種形式的評講,既講構思行文、審題立意,也講讀音、文字、語法、修辭和邏輯。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注意該次作文的寫作目的,或者找到該次作文存在的最大問題 ,採用不同的形式評講。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儘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優點是很有才華,他的缺點是貪財。鮑叔牙看中了管仲的才華,向齊桓公推薦他,讓管仲在齊國的爭霸事業中一顯身手,使齊國得以九合諸侯,雄極一時。如果當時鮑叔牙只看到管仲的缺點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發揮自己的優點,齊國會有後來的成功嗎?同樣,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審題立意並不見佳,但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讚美,激發其創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如果發現某篇文章有比較典型的異讀字,則可以安排學生當堂朗讀,讀對了,提出表揚;讀錯了,提醒改正。如果發現錯字病句較多,或者修辭邏輯上的問題則打印出來,要求學生自主更正。由於材料是出自學生自己的作文,他們修改的勁頭會更足,對他們的刺激也就會更大,他們也會因此記得更牢。這樣,看起來是作文評講,實質成了語文基礎課,也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豐富的基礎知識。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讀書。而熱愛讀書了,很多語文基礎題就會在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和古人的教學方法相同。君不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古人説:“熟讀精思子自知。”很多語言大師,並沒有讀多少語法書,你能説他們沒有語文水平?因此,我們認為:通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來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是改變目前語文教學現狀的比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qo77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