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提高寫作能力的起點(網友來稿)

提高寫作能力的起點(網友來稿)

湖南省永州市第八中學  周先友  

            

    目前,把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截然分開的做法,不僅肢解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導致了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結果,而且很不利於學生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葉聖陶先生早就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是一個我們如今還未完全參透其義的深刻論斷。作為例子,有它的典範性、權威性,它在思路、技巧、表達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導意義,我們在學習它時,就得充分地認識,深刻地把握,多方面多層面地領會它,並把它當作學生創新的起點。因此,如何用課文引路,在教學生學習閲讀課文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時,讓學生不斷積累寫作思路、表達技巧等等,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走進作者心靈,揣摩“作者意念發展的途徑”,把握思路,以求整體瞭解,駕馭全篇,心中存下創造的模板

    當我們面對語文教材,以鑑賞者的眼光來審視的時候,決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而應該披文入情,走進作者心靈去,探視其心路歷程,葉老曾説:“作者思有路,循路識斯真。”只有不斷地去探尋積累經典範文的思路,才能鍛鍊我們的思路,成熟我們的思路。

    從題目讀起,培養髮散思維。教、學一篇新課文,我們不要急於先進入課文本身,而要仔細把玩文章題目,辨文體,識題眼,明輪廓,且要求學生掩卷思考:如果我寫此文,到底寫什麼,怎麼寫,讓學生口述後,再指導對照課文,從中明白,自已的思路有什麼缺點,怎樣糾正,又有什麼是連作者都沒想到的,等等,將這些及時地記錄在聽課筆記本上,反覆歷練,審題能力勢必提高,寫作思路也會慢慢打開。

    從起承轉合入手,教會思維,訓練寫作思路。教課文,我們可以打破常規,不從時代背景講起,而是在完成審題程序後,直接進入課文的整體把握階段,看佈局謀篇、起承轉合的技巧和方法,課堂教學設計也圍繞這一點展開。文章如何開頭,如何結尾,這中間又經過了哪些轉折即如何過渡。講清不同文體的各自開頭方法,過渡形式,結尾手段。如《獵户》一文的思路我們用下圖表示:

回憶尚二叔

訪問路上(2)

所見豐收景象

訪問路上(1)

開頭 交代時間地點事件

聽成果和獵經介紹

訪問路上(5)

訪着董昆介紹打豹經過點明主題(訪問中)

結尾  照應前文

(天晴了,很好的太陽)

訪百中老人

訪問路上(3)

紅石崖景象

訪問路上(4)

    通過上述圖示,作者如何構思全篇,如何豐富內容,如何表達“獵户精神”這一主題,就一目瞭然。它利用不同的過渡手段將所見所憶所聞的內容全都串連在“訪問路上”這一根線上,不枝不蔓,現實與歷史重合,三個不同時代的獵户輝映,充分完整地表達了主題。

    串連例子,擴充視野,形成能力。我們不應孤立地對待“例子”,應將“例子”前串後貫,廣泛聯繫。如講倒敍手法時,將初中學的以及前面學的一併歸類到一起,學生就能對為什麼要倒敍,怎樣倒敍以及倒敍的特點、種類、方法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以後運用起來也就自如得多,成功得多。還如在講到《改造我們的學習》時,先將全文結構列成下表:

分析問題(本論):

為什麼要改造我們的學習

(為什麼“是這樣”)

解決問題(結論):怎麼樣改造我們的學習

(怎麼樣才能“是這樣”)

提出問題(引論):要改造我們的學習

  (是這樣)

 

    之後將議論文的基本思路告訴給學生,還要將已學的議論文模式進行歸納,使之能形成議論文的構思能力。

    二、揣摩其語言,體味作者在語言上“辛苦經營的功力”,養成錘鍊語言的習慣。

如果説把握思路是從整體、宏觀入手的粗線條工作的話,那麼體味語言則是局部的、微觀的細工夫了。做為“例子”的課文,其語言可以説是學生學習的典範,尤其是講讀課文,她的語言是很值得我們去體味去揣摩的,但這並不是説其每個詞每句話都值得我們去斟酌,必須是有選擇有側重的。

    注意詞語的運用,動詞往往是使描寫生動的最主要手段。如為體現孔乙已這種知識分子極濃的酸腐氣時,前後用了“摸”和“排”兩個動詞,惟妙惟肖地透視了其心理變化過程;在表現康大叔的蠻橫和兇殘時,作者用了“扯”、“裹”和“塞”,用一個“捏”字,就已活畫出其老於此道的劊子手嘴臉;水生嫂為了掩飾內心的不平靜,在“被葦眉子劃破了手”之後,不是用撒嬌的行動來表達,而是把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下,這個動作為她後面能“不攔你”、擔千斤擔子、從容應敵等的成熟過程作了有力鋪墊。還有形容詞、副詞等的運用,無不體現出作家們刻意求之的`良苦用心。學習它們,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錘鍊語的意識和能力。

    注意句式的選用。句式是大於詞語的一級語言單位,作家同樣是苦心經營的,它們是最佳選擇,能最精當地表達出當時的情形。如《瑣憶》中“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於意料之外”就很好地表達了當時“我”極其緊張的心情和魯迅的平易近人的品格;還如《風景談》中的那幾處起關聯總括作用的議論抒情句式,雖然有些拗口,但卻很好地表現了主題。

    通過原稿和修改稿的比較,摸索寫作技巧。這裏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優秀作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經過作家數易其稿而成的。我們應多方蒐集有關資料,力爭讓學生窺探到那些名作家的“幼稚”和“不成熟”,一來可以增加其興趣和信心,二來可以讓學生知道名作家又是如何修改自已的作品的,並能感知創造也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峯巔。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系統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又是授受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最主要工具。粗細結合,讀寫結合,在教讀中教會學生寫作,提高其寫作技能,把教材作為學生創造的起點,應是我們用好“例子”、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郵箱: zxy_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mym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