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課堂激趣八法(網友來稿)

課堂激趣八法(網友來稿)

陝西商洛 龍國利

課堂激趣八法(網友來稿)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寓教於樂,增長知識的目的,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下面總結課堂激趣的八種方法:

1.由面導點,課前激趣

牐犜誚萄в舸鋟虻納⑽摹豆識嫉那鎩肥保為了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課前我設計了以下導語:“一提到“秋”,碩果累累、天高氣爽、風霜高潔、落葉蕭蕭等景象彷彿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不僅會給人豐富、充實的想像,也會給人愁苦、蕭條的感受。請同學們想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繪抒寫秋景的?比如説,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繪秋景的?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繪秋景的?歐陽修在《秋聲賦》中如何展示了秋天的蕭條的?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又是如何描繪秋天的生機的?”隨着這一串提示,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背誦了一首又一首的詩文,喚起了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千姿百態的秋景彷彿就呈現在眼前,這時再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朗誦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都的秋景的。

牐2.佚事引介,以“奇”激趣

牐犜誚萄О拙右椎摹杜琶行》時,引介白居易考進士時被顧況賞識的戲説:當顧況看到遞來的詩稿《賦得古原草送別》署名“白居易”3字時説:“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啊!”當看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馬上讚歎:“有這樣的詩才,實在難得,就是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這樣引介作家作品,既加深了對白居易的印象及對他的詩才的敬仰,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牐3.提綱挈領,詩謎激趣

牐犜誚萄А豆醇滅吳》時,引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提問:“對聯的下聯寫的`誰?他是怎樣吞滅吳國的?請看課文《勾踐滅吳》。”

牐4.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牐犜誚萄А豆識嫉那鎩芬晃氖保可設計以下問題:

牐牏儔疚牡奶餑拷小豆識嫉那鎩罰可不可以改為“北京的秋”呢?(巧妙題解,引起興趣)

牐牏謐髡弒氏碌摹扒鎩庇惺裁刺氐?文章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故都的秋”?用“4個字”概括每一景觀的內容。(重點處設問)

牐牏圩髡哂傘骯識賈秋”聯想到哪些地方的秋景?你對“秋”有何體驗?作者由自己對秋的感受聯想到古今中外哪些人對秋的感受?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關鍵處設問)

牐牏蘢髡弒氏碌那錁拔什麼如此“悲涼”?為什麼會流露出“憂鬱、孤獨”的情感呢?(難點處設問)

牐牼過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和教師的點拔,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使原來死水一樣的課堂變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

牐5.唱比説好,活躍氣氛

牐犜誚萄Ю鐸系摹隊菝廊恕坊蛩臻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採取教師吟唱、教學生演唱、師生共同吟唱的形式。這樣,把詞的內容變成演唱,能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隨着演唱走進了詩詞的意境。

牐6.以“演”代講,情境體驗

牐犜誚萄А獨子輟貳豆姆萊特》時,可變講析為指導學生演出,讓學生踴躍參加,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嚴肅為遊戲,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牐7.多媒再現,印象深刻

牐犜誚萄普希金的《致大海》時,立體展現平靜時的大海、波濤洶湧的大海,讓學生充分理解、體會大海的温柔美、靜謐美和大海的力量美、雄壯美,讓人充分感受“最偉大的樂章”。在教學《赤壁之戰》時,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戰場,親眼目睹:火光映天、金戈鐵馬、慘烈廝殺、血流成河的悲壯。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情境就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消除了學生對文章的陌生感。

牐8.聯想輻射,全面開花

牐犜誚萄О拙右椎摹杜琶行》時,就有關美妙音樂的描寫,啟發學生聯想到李

賀的《李憑箜篌引》,聯想到劉鶚的《明湖居聽書》中王小玉的演唱,聯想到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中聽唱的描寫,再聯想到巴金的《家》中覺新吹簫的描寫。在教學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時,當讀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時提問:“李白一生‘愛月’,想像明月是可以問訊、追攀和攬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獨、寄鄉愁,請背誦李白詩中有關描寫‘明月’的詩句。”於是學生爭先恐後吟誦:“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明月直入,無心可猜。”(《獨漉篇》)“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其二)》)通過這樣就把有形、有限的課堂,變為無形、無限的課堂,實現了“大語文觀”的教學理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p09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