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心存感激--讀《項鍊》(網友來稿)

心存感激--讀《項鍊》(網友來稿)

蘇永奎  

心存感激--讀《項鍊》(網友來稿)

  

高二(7)   向福林

讀了莫泊桑的小説《項鍊》,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次月考中的話題作文: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裏,一隻在野地裏。籠裏的老虎三餐無憂,野地裏的老虎自由自在。它們都彼此羨慕對方的安逸或自由,心中總存在着幻想。

瑪蒂爾德認為自己的優點多而別人的缺陷多,自己的生活差而別人的生活好。她認為,像她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女人應該過的是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更渴望上流社會的男人們都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現在重新審視,瑪蒂爾德的生活追求真的很荒謬,她作為一個資產階級社會中的下層平民,卻虛榮地幻想着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她為自己的虛榮追求付出了慘重代價。

小説的情景不能不説是一個悲劇,但當最後瑪蒂爾德面對珍尼時,我想她應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瑪蒂爾德應該心存感激:感激那條項鍊讓她找回了自我;感激自己的丈夫,他不圖名,不貪利,默默地為她付出,從不張揚;感激自己所擁有的,才不會把降臨到頭頂的幸福認為是自己的理所當然;感激生活的無情,只有從無情的生活中找出熱情,才能讓生活更有意味,更有價值。

生活中處處有情感流湍,為了功名利祿而拋棄平凡的人生,拋棄生活中每一次的感激與感動,這樣的人生有何生趣可言?

我慶幸瑪蒂爾德的最後覺醒!

點評: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間萬物總無一例外地具有兩面性,人們只是慣於權衡其中利弊的大小而已。小作者正是運用這種辯證的觀點分析評判瑪蒂爾德在丟項鍊後的“失”與“得”,把最後的落腳點定位在“心存感激”上,這無疑是比較成熟的理性思維,與老師的“毀滅與復活”的觀點不謀而合。(蘇永奎  語)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jnvw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