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網友來稿)

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網友來稿)

一、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步驟

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網友來稿)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供素材,發現問題→設計方案,實驗探索→交流合作,得出結論→實際應用,拓展昇華。

二、實施建議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實際上就是通過呈現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對學生來説,情境是激發興趣的條件,對教師來説,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在教學中一般要採用以下幾種形式。1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2由舊知識的拓展引出新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3通過日常觀念和科學概念的矛盾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4提供猜想,並加以檢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2.提供素材,發現問題

在以上第一環節的基礎上,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為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髮現問題。1由實驗提供素材,發現問題。例如:在研究導體的導電性能時,可做如圖所示實驗,通過分別對導體1.2.3加熱,從燈泡的亮度的變化發現問題,説明長度、橫截面積相同的不同導體,導電性能不同,電阻率不同。2由教學媒體提供素材,發現問題。如:設計導體中電子的移動的動態效果,讓學生髮現電子移動與電流的方向之間的`關係。3由文字材料提供素材,發現問題。例如:通過閲讀教材、資料等發現問題。

3.設計方案,實驗探究

本環節主要是針對上面第二環節中提出的問題設計的,由第二環節中找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1包括器材的選取,儀器的組裝,實驗原理,測量的物理量,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等。2學生分組交流、討論、研究問題的方案。3選取最佳實驗方案,實驗探究。探究活動應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做到: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談、主動説、主動做。教給學生"動"的方法,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動。要善於在學生"動"的過程中靈活點撥啟發、指導,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有計劃地結合物理課堂教學內容,開展創造思維訓練,引導學生不滿足於解決問題的常規思考方法,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觀察現象,尋找不同的思路。

4.交流與合作,得出結論

本環節是與第三環節同時進行的,教學中要注意讓每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機會均等的全面練習,體現學習中的分工與合作。另外,學生在編寫科學探究報告、設計表格、描繪圖象等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盡可能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所得的證據及自己的觀點。不但要重視書面的表達,也要重視口頭的表達,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作口頭陳述。除探究活動外教師也應該在其他教學情境中要求學生用科學語言條理清晰地表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描述某個科學過程,以及對某些觀點做出簡單的評述和分析。

5.實際應用,拓展昇華

精心設計練習題,不僅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且設計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體現出層次性,低台階、小坡度,密度適中,同時提供一些創新能力的試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精心設計實驗活動,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參考文獻,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2ypw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