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素質教育探索拾零(網友來稿)

素質教育探索拾零(網友來稿)

(漯河鐵中)   許樹人

素質教育探索拾零(網友來稿)

摘  要:樹立主動自覺的學習意識,是授之以漁。這是至關重要的。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思維品質,是提高寫作的根本途徑。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樹立自覺學習的意識,打開諸多思維的路徑,訓練口語的重要能力。

   素質教育有別於應試教育,種種特點,須要研究。它,對於長期在應試教育指揮棒下生存的教師來説,是新的;2000年九月始用的高一語文教材,從指導思想、教學重點,到編排體例、授課方法,同傳統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變化,對新一輪任課的教師來講,也是新的;面對從各個學校走來的初中畢業生,就教師而言,個個是陌生的面孔,從學生而言,是重新開始的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説,彼此都是新的……諸多的新,猶如沒有走過的路,雖説亦有相近的經驗可以借鑑,但畢竟沒有現成的東西,一切須要親自去摸索、去探索、去開創。

     回顧近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所作、所感、所悟並不少,但一時又連不成篇。強湊些文字,不揣冒昧談出來,謹望有識之家批評指導。

一、 樹立自覺學習的意識

新學期開始,剛入校的高一新生,不少人還沉浸在沒有考入市重點高中的遺憾裏,有痛惜、有悔恨、有喪氣。這在作文裏有突出的顯現,只是我不願意一一引述。他們既不能認識自身學業上存在的不足,又不能正確對待新的學習環境。新的路該怎麼走,大都茫然。面對着新的語文教材--新增了不少不同派系、不同風格的名家名篇,文言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口語訓練與寫作有新的內容和要求,閲讀課本每學期又有那麼厚厚的一大冊……對習慣於按照舊的教學模式學習、喜走老路的學生來説,確實是個不小的難題。再看看每個單元不同的教學重點、要求,諸如“整體把握”“篩選信息”“分析評價”等等,真可以説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地方的新生,還熱衷於找兩個原來的“同窗”、熟人相互交談,深情地傾訴着過去的人和事。或三五成羣操場、走廊;或三三兩兩花壇、樹下,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諸多新的情況,不得不令人思考: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相對而言,“聽、説、讀、寫”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如何引導他們學會主動、自學的學習,就成了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想到,魏書生老師前幾年在漯河作的“正確對待自我、解放自我、超越自我”的報告錄相,涉事廣泛,援例生動,道理明晰,方法多樣,應該説是樹立自覺學習意識的生動教材。為了擴大同學們的視野,矯正學生對學習的偏面認識,認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於是,我利用晚自習時間,連續幾周組織學生觀看錄相。魏老師的講話風趣形象,娓娓道來,感染力極強。多少“自然段 ”聽完之後,不少問題迎刃而解。比如,遇事他們就會想起魏老師的“一件事有一百種作法”。從而調整了自己的學習思路,樂於接受新的學習方法。對老師採用魏老師的教學方法,當然也見怪不怪了。特別值得提及的是,從魏老師的談話中同學們懂得了主動、自覺學習的重要性。魏老師的學生,放假時每人發一本語文書,開學時就能進行“期終考試”,試想:沒有自學能力成嗎?魏老師上兩個班的語文課,由於兼職20多個,平時開會的時間特別多。他又從不請別人代他上語文課,那麼,學生不會主動自覺學習怎麼能行呢?事實上,魏老師的學生當老師不在時,他們會各行其事,會幹他們應該乾的活。學生們的優秀成績來源於主動、自覺地學習,魏老師的成功在於他教 會了學生如何學習。這是大家感悟最深的。

 思路打開了,又有了學習方法的正確指導,那麼下一步要看同學們自己的努力了。有副對聯説,春風扶我騰雲過,有志當在空中行。就形象地説明了這個道理。常言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廣闊的學習空間裏,究竟得到的是“魚蝦”還是“蛟龍”,那要看涉水的深淺了。

培養學生樹立自覺學習的意識,是授之以漁。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朱熹説:“君子教人,但授以學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葉聖陶説:“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這些啟人心智的名言,我們應該認真記取。《孫子兵法》上説:“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這道理不是很明白的嗎?

二、打開諸多思維的路徑

文學作品的高下最終決定於思維品質的優劣。要提高寫作水平,關鍵是開闊思維空間,提高思維的品性。對學生而言,我認為首先要暢通思維的路徑,才是十分重要的。

文學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朱先潛在談到傳統對“推敲”的解釋時説:“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這話講的太精闢了!只有思想透徹,情感細膩,語言才可能表達的透脱,精微。由此看來,訓練思維,這是訓練寫作的根本途徑。

當然,語言訓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語言又是很微妙的東西,用詞造句有很大的講究。只有養成隨處留心玩味的好習慣,一個人的語言修養才有希望提高。

北京師範大學附中顧老師關於高三作文輔導的錄像,我認為是訓練思維的好教材。所以,讓高一的學生提前看了。他關於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方法的分析,既具體生動,又詳實易明,對思維訓練很有好處。比如他舉例説一塊磚,寫作的時候,既可以由它的形狀去聯想,又可以由它的形成去議論,既可以寫它燒煉後的變化,又可以寫它處處安家的品質……思路一旦打開,想象就會隨之而至。

有了馳騁的想象,就會領略藝術的奧妙,寫出華美的篇章。清岡卓行對《米洛斯的維納斯》的鑑賞感悟,就是由想象開始的。他認為,斷臂的維納斯暗示着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從而奏響了追求無數雙手的夢幻曲,因而也孕育着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而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它是無比神妙的整體美,濃濃地散發着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祕氣氛,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這就是不可思議的抽象藝術的效果。這一切,都離不開深入的思索和廣泛的聯想。

思維因人而異,想象有闊有狹,因而鑑賞水平有別。有人説,藝術鑑賞是一個很大的空間,任人依自己的眼力與心界在這一空間的某些維度上凝準自己的水準,找到自己感悟的結點。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心胸廣狹,人格優劣,在藝術鑑賞中都毫無遮攔地顯露出來。正如馬克思説的:“因為任何一個對象,對我的意義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的程度為限。”由此可見,要培養、提高每個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鑑賞能力,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

拓開了思路,寫文章就會多角度聯想,學生就會有話可説。快速作文的質量也會明顯提高。看看高一學生的幾篇作文,就足以説明這個問題。申倩的《生活花絮拾零》,情節變化而風趣;劉媛媛的《平凡人生感悟》,描繪細緻而生動;李光輝的《淺談對美的認識》,詩情畫意,意藴良多;温彬的《心花怒放應有時》,文字優美,感悟深刻;陳琳的《給老師的一封信》,情感真摯,分析深入。它們比較充分地展現了高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風貌,同時也再現了教與學的生動場景。

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素質教育的光明前程。

關於快速作文的訓練方法,我在《快速作文隨感》《快速作文教學嘗試》中已有論述,在這裏,我不再一一談及。僅附幾篇剛才提到的作文,供諸位參看。

三、 訓練口語的重要能力

新教材對口語訓練有專門的章節和具體要求,分編在幾個單元裏。顯而易見,新教材十分重視學生説話能力的`培養。這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就新來的學生而言,農村的學生居多。他們大多隻重視分數,不重視口語表達。從誦讀、發言中可以看出,這些學生説話能力普遍較差。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成了一個突出的難題。

面對以上具體情況,我採取了以下的方法,來培養、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一) 課前一分鐘講話

每節語文課前,由一個同學到講台前面講話。

內容可以是故事、詩詞、笑話或優美文章片斷。

具體由課代表負責安排,依次輪流。

二)  口頭評講快速作文

   快速作文,一般只寫一節課。第二節,由全班同學評講作文。或評講別人的作文,或評析自己的習作,或談寫作感受。方法是自願與輪流相結合。自願優先,輪流有序,一節課可以有一二十個同學得到發言的機會。

   將口語訓練和快速作文講評相結合,是我有意的嘗試。我覺得這種方法有一舉兩得的效果:借作文練口語,既交流了寫作的不同看法、感受,也使口語表達有層出不窮的內容。評講一般多姿多彩,不時會聽到讚美、鼓勵的掌聲。

三) 開展動口的學科活動

利用語文晚自習的時間,我們相繼開展了語文知識競答、辯論、答記者問、介紹新書等活動。事先讓同學們作些準備,上課時由課代表主持進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既擴大了知識面,交流了信息,又煅煉了口才和表演才能。學科活動深為同學們所歡迎。 為了説明同學們的真切感受,我引述一段一個學生在《給老師的一封信》中的表述。陳琳同學説:“您還利用語文晚自己時間,讓我們開展生動多彩的語文學科活動。別開生面的知識競答,脣槍舌劍的辯論,生動活潑的答記者問,嶄露頭角的好書評……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些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學科知識,鍛鍊了我們説辯的能力,展示了同學們的表演才藝……讓我們嚐到了素質教育的甜頭!”

四) 鼓勵學生輪流講題

講題,也是鍛鍊學生口才的好機會。我覺得,它還不僅僅是一個口語訓練的問題。要講題,必須要先選好題,弄懂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況且,把題寫在黑板上,講給同學聽,對自己是個書寫、表達的鍛鍊,對他人則是一種啟發和交流。

眾多的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形成了一個主動學習的場面,其豐富多彩,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説完的。

五) 嘗試學生講課

一(二)班的一個學生,在幾個大學生試講的啟發下,他要求給學生講一篇《項脊軒志》。我認為這是積極學習的表現,支持了他,課雖然會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學生講課畢竟是第一次。這勇敢的嘗試,是開拓、是創新,也是自覺學習的極高的境界。如果人人都能參與講課,那對教材的學習、理解,還用老師的督促嗎?自覺學習的局面一旦形成,“教是為了不教”的葉聖陶先生的美好願望不是就實現了嗎?

嘗試學生講課,我樂此不疲!

我對素質教育的學習、探索、剛剛起步。以上的體會,感悟,嚴格地説起來,不過是閉門造車。這樣,就難以出門合轍。

不過,人們常説:“過程比結果更富有意味。”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參與探索,畢竟是一種快樂。我也只好以此自勉。

 

               (2001年5月31日草)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dnp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