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課堂教學激趣五法(網友來稿)

課堂教學激趣五法(網友來稿)

重慶市忠縣職教中心 李劍功

課堂教學激趣五法(網友來稿)

興趣是指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之一。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的興趣呢,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以新激趣

對事物的新奇感是學生興趣形成的前提。在課堂上,老師一次不落俗套的引入,一句不同凡響的話語,一回出人意料的設計,一件精巧製作的教具,常常會成為學生注意的焦點,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對所學內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在教學一些古文篇目時,我模仿中央電視台開心詞典欄目,把課堂結構改為“自我研讀、各抒己見、針鋒相對、幸運考場、迷津指路”等板塊,把學生分為黃、綠、藍三個方陣,老師充當考官及仲裁者,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這種新穎的課堂結構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人人蔘與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效果教好。

二、以境激趣

在情境中教學,在情境中體驗和感悟,力求再現教材中所描繪的特定的場景是當前很多教師在嘗試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對學生的刺激是多方面的,是立體式的.,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為學生創設情境的方式很多,如:扮演角色、播放音樂、實物展示、語言描繪、圖畫再現、聯繫生活等等。如我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展現了朱自清筆下的美麗的荷塘,配以優美的音樂,流利的普通話,加上恰到好處的使用,真正把學生帶到了文本特定的意境之中,全班學生聽得如痴如醉,下課鈴響了,很多學生還沉浸在意境之中,興味不消。

三、以動激趣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親自參與,讓學生動口、動眼、、動耳、動手、動腦比讓學生充當旁觀者,被動的吸收知識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生性活潑好動,參與意識特別強烈,教師讓其充分參與進來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願望。另一方面,在活動中,學生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激發創新的火花,當得到老師的讚許後,便自然產生一種成功的快感,學習興趣大增。如在教學《雷雨》一劇時,開始很多同學不以為然,體會不到資本家周樸園的陰險、虛偽、狡詐的本質。在教學中,我佈置學生研讀劇本,瞭解相關的時代背景,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設想周樸園、魯侍萍當時的心理活動等,充分讓學生自己深入劇本,瞭解劇情,體會感情,全體學生參與,在活動中思想受到啟迪,認識得到了昇華,很好的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內涵。又如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沒有比讓學生親自去動手實驗,參與觀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的了,單純的説教,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只能讓學生興味索然,思想僵化,毫無興趣可言。

四、以疑激趣

好奇和疑問是產生興趣的前提,是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生帶着疑問學習,心中渴望解決面臨的疑團,對所學內容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十分活躍,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在課堂上要激趣,必須先激疑,做到以疑激趣,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探究解決問題,激疑--探疑--釋疑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飛機遇險的時候》一文時,其中提了以下問題:飛機遇到危險,小揚眉哭的時候,他心理是怎麼想的?周恩來過去的時候心裏又是怎麼想的?人們紛紛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他們會怎麼想怎麼説?飛機裏一片歡騰,人們相互會怎麼説?”這些問題一下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境之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很好。

五、以巧激趣

要做到讓學生的興趣能在課堂上持續保持而不是曇花一現,就需要老師精巧的教學設計。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緊扣教材,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極富邏輯性,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活躍狀態,順暢無阻,水到渠成,防止“斷頭”的現象。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擺渡》一文時,先由故事引入,配合多媒體播放分角色朗讀,然後分組討論故事中五個人對“最寶貴的東西”看法有什麼不同?師生共談在現實生活中或讀文學作品時,被“擺渡”到“彼岸”去的體驗,接下來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以課文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為主人公構思一則故事,最後歸納自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本節課教師“導”得精彩,學生學得精彩,與教師的巧妙設計是分不開的。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kp32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