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自主參與式作文講評課堂教學案例(網友來稿)

自主參與式作文講評課堂教學案例(網友來稿)

執教      山東省蒼山一中    李夢桃

自主參與式作文講評課堂教學案例(網友來稿)

點評、指導 山東省蒼山一中    董成銀

教學設計思想:

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首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那麼,怎樣才能利用語文作文教學這一主陣地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點撥,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 “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請別人改,這就經常處於主動地位,豈不是好?”我們確立“自主參與”這一實驗課題,就是意在使學生在自主評改中學得本領,在自主參與中得到發展提高,聽説讀寫並重,主動參與評改,使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也得到培養。

人教社98年版高中語文第二冊議論文單元為學生提供一篇給材料作文,採用鼓勵性原則,可激勵學生運用求同、求異或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進行擬題訓練,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調動學生主動求知,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採用的鼓勵性原則有:

(1)默認激勵。對學生的回答可以不表態,以便學生的思維不受拘束,自由地展開。(2)言語激勵。對於學生的回答可以用肯定或讚揚的言語表示鼓勵認可;(3)行為激勵。對於學生的課堂反應,比如回答、討論、思考等可以用讚賞的眼神、表情或同學的掌聲加以鼓勵。

本課時教師通過總結分析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重點在於使學生明確一般引申性議論文和讀後感的區別,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的系統訓練。

教學目標設計:

基礎性目標:複習鞏固議論文的有關知識,明確一般引申性議論文和讀後感的區別。

發展性目標:訓練學生據材料審題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求同思維、求異思維或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的能力。

基礎性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記住有關議論文的系統知識,然後明確一般引申性議論文和讀後感的區別,掌握一般引申性議論文的寫作技巧,然後通過讀議評改讓學生去發現自己寫作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訓練,在訓練中培養學生審題立意、自主寫作、自主修改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由寫作、自由討論、自主修改進行知識遷移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創新思辯的能力。

這樣設計的理論根據是“接受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對接受的發展”,繼承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要想使學生在審題立意方面有所創建,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教學模式設計

此課教學可歸為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主體性教學模式。)我們認為其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四個階段:(1)激發動機階段。(2)主動探究階段。(3)鞏固運用階段。(4)反饋交流階段。我們嘗試採用的自主參與式作文評改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有“寫--讀--議--評--改”五環節。

(一) 自由寫讀--激發動機階段。

    寫前,教師不作任何指導,學生自由寫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自由,並在自主參與評改課堂教學中,通過朗讀提供的例文,充分暴露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教師的指導有明確的針對性,以次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評改的興趣。

(二) 自由討論--主動探究階段。

此項措施在於通過讓學生和平日熟悉的同學進行討論,暢所欲言,在各種思想的交鋒中,激發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培養學生在實際交往中的聽説能力;通過討論,還能充分暴露學生在文體知識方面存在的認識不足,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修正錯誤認識,並激發學生自主思維的熱情。因為老師和學生畢竟隔着一層,老師的講解學生有一種神祕感,理解起來就有化易為難的趨勢,而處在同等地位的同學的一兩句關鍵語句往往能輕易化解學生理解上的堅冰,“原來就是這樣的啊!”不僅能使學生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而且能激發他的上進心,“其實挺簡單嘛!我也會!”這是促使學生進行創新思維、主動探究的一個重要保障。

(三) 自主修改--鞏固運用階段。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批改自己或同學的作文,鞏固運用,決心知識遷移訓練。這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正是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訓練學生的主動求知和創新思維能力。

(四) 發現遺漏及時補教補學--反饋交流階段。

創新素質培養措施

通過自主參與式作文評改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求知的熱情,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獲取寫作知識,陶冶性情,發展語文思辯能力,完善人格。

具體步驟簡介:

(一) 讀例文、激發情趣。學生作文收交上來後,老師先篩選例文,根據寫作情況寫出具體的寫作指導和批改分析,上講評課時發給學生,2--3名同學個讀例文,讓同學瞭解本次作文寫作情況,獲得感性認識,並激發情趣。

(二) 評議例文、主動探究。聽讀例文以後,根據寫作指導,以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給例文打出等級、寫出評語。

(三) 自由發言,點撥引導。讓學生自由發言,談出評議意見,教師點撥、引導。

(四) 拓展訓練、鞏固運用。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剛才在評議例文中學到的有關議論文的知識,再擬題進行拓展訓練,以鞏固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求同思維、求異思維或發散思維,對題目談出各自的見解。

(五) 反饋交流。

               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進行第十三篇作文講評。先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上次作文要求。(投影: 

寫作要求:

1.閲讀《翠鳥移巢》,然後寫一篇引申性議論文(不要寫成讀後感)

2.題目自擬,不少餘600字

3.語言要流暢,書寫要工整                  )

(附短文《翠鳥移巢》: 

翠鳥先高做巢以避患,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巢 子長羽毛,復益愛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生看投影。師板書“作文講評十三”)

師:這次作文同學們的寫作都很認真,卷面工整,字數合乎要求,卷面得甲的達百分之八十,請卷面得甲的同學舉起手來,為自己鼓掌加油。未得甲的同學下次努力爭取。各篇作文細讀之後,仍有高下優劣之分。老師為大家篩選了三篇例文已和作文講評一起印發給了同學們,下面請同學們速讀作文講評“三.寫作指導”。(生速讀。)接下來,請聽讀例文,注意修改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併為這三篇文章評定等級,最好闡述出理由。

生1:(朗讀例文1《論極端》,內容見附文。)

生2:(朗讀例文2《故事裏的事》,本文是一篇風趣又有教益的記敍文,內容見附文。)

生3:(朗讀例文3《可憐、可敬、父母心》,內容見附文。)

(三生起立,個讀例文。同學掌聲鼓勵,師就朗讀情況稍作點評。)

(聽讀階段也是整體感知階段,先獲得感性認識,為下邊議評作準備。)

師:請同學們以前後桌四人一組為單位,生4朗讀寫作指導並主持討論,評定出三篇例文的等級。推舉一位同學發言。

(議評階段:自由討論、自主發言,老師可根據發言有針對性地作以點撥。)

師:投影分類情況:

例文(1)、(2)、(3)可依次歸入一類、二類、三類的六種情況:

A.(3)--(2)--(1)

B.(3)--(1)--(2)

C.(2)--(1)--(3)

D.(2)--(3)--(1)

E.(1)--(2)--(3)

F.(1)--(3)--(2)

師:同意A或B的同學請闡述理由。

生5:我同意B.(3)--(1)--(2)。我認為第三篇作者圍繞“翠鳥”和“母豹”式的父母展開論述,較好地結合了實際;第一篇《論極端》充分結合了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但事例太多,缺乏典型性和靈活性;第二篇《故事裏的事》內容雖然十分充實,但引用“老爺爺”講的故事篇幅太長,使文章成了記敍性文章。

生6:我同意E.(1)--(2)--(3)。例文1能夠根據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拋開材料,緊密聯繫現實生活,很符合引申性議論文的寫作要求。例文2沒有審清題意要求,寫成了記敍文,但能聯繫生活,在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例文3寫成了讀後感,沒有拋開材料,沒有緊密聯繫現實生活,不符合引申性議論文的要求。

生5:我不同意第三篇作文沒有聯繫實際的觀點,因為在第三篇中間有“當今社會……”的明顯標誌,這説明他也是聯繫實際的。

生6:我選F.(1)--(3)--(2)。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作文講評》“三.寫作指導”

中“讀後感和引申性議論文的區別和聯繫”,“引申性議論文是根據所給的材料提煉出自己的觀點,然後拋開材料,緊密聯繫現實生活,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證自己觀點的一種作文模式。”我覺着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根據材料提出觀點,然後便拋開了材料,聯繫生活論證,很符合寫作要求。第三篇寫成了讀後感,不合寫作要求。

生5:我也同意F了。

生6:我也同意F了。

師:同意F的同學請舉手。

(生都舉手。)

師:理越辯越明。其實,三篇文章獨立着看,從構思、立意與表達上都是上乘之作,但放在這次寫作中卻有一、二、三等之分,可見在寫作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審題”周密準確成了寫作成功的關鍵。那麼,“審”是什麼意思呢?

(生查《現代漢語詞典》)

生8讀釋義:“審”有三個義項,“審題”的“審”應是“詳細、周密地考查”的意思。

(師板書“審題”。)

師:這類給文字材料的作文,如何審題才周密、準確呢?可以分兩步,第一,審寫作要求明確文體。常見的文體有四種,下面又有細小的'分類。誰來説?

生8:常見的文體有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散文。記敍文有寫人敍事的分別,説明文有事物説明文和事理説明文的分別,議論文有闡述性的、評論性的、引申性的分別,引申性的又有讀後感和非讀後感的分別。

師:説得很好。(師投影文體分類情況: 

記敍文  寫人

                                  敍事

説明文  事物

                                  事理

                            闡述性

議論文  評論性

                                  引申性  讀後感

                                          非讀後感

      

散文                       )

(這就是在批改討論中學習寫作知識,在自主參與中提高聽説讀寫能力。評議階段學生髮言精彩,這是運用已學到的知識進行拓展訓練,便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師:第二步,審文字材料抓寫作主旨。文字材料的審讀可以分三步(由生齊讀投影:綜觀全文,分析要素,抓關鍵詞和評論句。)下面舉個例子:(師投影短文)

生10讀:1814年,英國人斯蒂芬遜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時,有人駕着一輛馬車和他賽跑,新生的火車醜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馬車驕傲地跑在前面,然而,斯蒂芬遜並沒有因為失敗而灰心,:他堅信火車比馬車有美好的前途。一百年過去了,馬車仍按原來的速度轉動着輪子,而火車卻在飛速前進,高速火車時速可達200公里,實驗性火車的速度就更加驚人了。

讀後,請你自擬題目,寫一篇引申性議論文。

師:請同桌根據所學互相討論討論這則材料的要素和關鍵詞。

(生同桌討論。)

師:請看投影,對照自己的討論,看有什麼不同。誰來讀?

生11:這則材料的要素是:人--斯蒂芬遜,物--新制造的火車和馬車,事--新制造的火車和馬車賽跑失敗了;關鍵詞語是:“失敗”、“沒有灰心”、“堅信”、“驚人”;評價性論述:一百年過去了,馬車仍按原來的速度轉動着輪子,而火車卻在飛速前進。

根據要素和關鍵詞語,從這則材料中就可以確立以下論點:(1)失敗是成功之母;(2)信心是事業成功的階梯;(3)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4)科學是社會發展的動力;(5)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

師:同學們的討論是否一樣?檢驗審題是否準確、周密,最快捷的辦法是看作文的標題,如《作文講評》中的三篇例文僅從標題就可看出審題的高下,再如這次作文中的一些題目(師投影:

溺愛≠真愛

節儉些母愛

愛的誤區)

這些標題,是議論文的,也很新穎、醒目、有創意,卻是讀後感式的。

(師再投影:

勿因小失大

做事要恰到好處

過猶不及與恰到好處)

這些擬題是引申式的,從這些擬題就可看出審題十分周密準確,下面請同學們自主評改同學的作文。請先速讀“作文講評四、批改分析”,再結合這節課的學習,綜合評議,特別要注意審題、擬題是否恰當,注意評語的格式,書寫要工整。

(生前後桌交換批改,寫評語。)

師:同桌交流一下評語,請兩位同學讀一讀自己的評語。

生12:我批改的作文題目是《談人們仿翠鳥移巢》。評語是:本文從所給的材料中得出啟示,闡明瞭過分溺愛的後果,要注意分清引申性議論文與讀後感的區別。另外,字跡工整,卷面潔淨。得分70。

生13:我批改的作文題目是《談愛》。本文論點鮮明,字跡工整,沒有把引申性議論文寫成讀後感,但有些事理不大準確,比如第二段説“孩子感冒了打針”難道就是溺愛嗎?總的説來較成功,望繼續努力。得分75。

師:看來,同學們已明確了審題和擬題的重要性,掌握了審題和擬題的基本方法與思路。下面進行兩個擬題訓練,鞏固這節課的內容。(師再次投影關於火車發明的短文。)讀後請你自擬題目,寫一篇引申性議論文。擬題時請不要與前面的重複。

生14:我擬的題目是《暫時落後不等於永遠落後》(理由約117字。)還可以聯繫我們中國的實際,雖然暫時落後,最終會有一天趕上世界先進國家。(掌聲。)

生15:我擬的題目是《時間--最公正的審判官》。因為是時間讓人們對火車、馬車兩種交通工具的優劣有了共識,所以我擬了這個題目。

(其他發言略。)

師:同學們擬的題目都很好。下面練習一個難度較大的。(師投影文言短文《西施效顰》。)

(生看投影,思考,三生起立口述所擬題目並簡釋理由。)

(由改到練,進一步拓展訓練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求異思維,鞏固本課訓練目標。)

師:同學們都開動了腦筋,擬的題目也各有特色。擬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只要合乎要求,説出理由就行。下面我們回顧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一下審題過程。(生回顧,師投影:一審要求明文體,二審材料抓主旨。)

(總結歸類,本着激勵性原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評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下面佈置第十四篇大作文,再訓練一篇給材料作文。(師投影作文材料,下課。)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pz3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