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愛蓮説》導法八例(網友來稿)

《愛蓮説》導法八例(網友來稿)

浙江省象山縣南莊中學(315700) 韋法初

《愛蓮説》導法八例(網友來稿)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既不能因課時緊張而忽視導入,也不能把導入當作一種擺設,機械地公式化地侷限於組織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導入要因時間、地點、內容、對象而變化。我教學《愛蓮説》一文,曾先後設計了八種導語。

一、 篇幅導入

同學們先數一數《愛蓮説》一課共有多少個字?對,只有119個字。篇幅雖短,但雋永充沛,情富理勝。讀這樣的文章,就好像觀賞盆景造型,小小花盆,卻煙波雲海,天地開闊;又好像走進蘇州園林,格局不大,卻峯迴路轉,意境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只有119字的精妙短文。

二、 文體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了《馬説》,知道“説”是一種文體。《馬説》是一篇議論性文章,相當於今天的雜文。吳納《文體辯體序説》中道:“説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從中可知,“説”作為一種古代文體,既可以説明事物,又可以發表言論,還可以敍事抒情。《愛蓮説》就是一篇融多種表達方式於一體的百字散文。

三、 作者導入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營道(現在湖南省道縣)人。他是宋朝理學的開山祖,宋朝有名的理學家程顥、程頤的老師。他家幾代住在營道的濂溪。後來他住在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西北流合於長江,也名之為“濂溪”,學者稱他為“濂溪先生”。黃庭堅稱讚他“人品甚高,胸懷磊落,如光風霽月”。文如其人,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最能反映他道德品質的文章《愛蓮説》。

四、“蓮”字導入

蓮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子大而圓,叫荷葉。花有粉紅、白色兩種。種子叫蓮子,包在倒圓錐形的花托內,合稱蓮蓬。地下莖叫藕。周敦頤為什麼對蓮這種植物獨有情鍾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佳作。

五、 寫法導入

我國傳統的詩歌寫法,很講究陪筆的運用。正襯、反襯、襯墊、襯跌……方法繁多,各有各的妙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楊柳搖曳的'風姿反襯徵人的愁苦,大有“笑中含淚”的功效。“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以哀景襯哀情,相得益彰……作為富有散文詩韻味的《愛蓮説》也深得其法,以菊旁襯蓮,以牡丹反襯蓮,使得文章主旨鮮明,清新流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家喻户曉、歷久不衰的名作。

六、 中心導入

北宋中葉,士大夫在封建統治者的誘掖下,追求富貴利達,耽於享樂之風盛行。作者目擊時弊,慨然命筆,寫成此篇託物言志的名篇。通過對蓮花的愛慕和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下面讓我們來領略作者的懿德高行和美學情趣。

七、 詩句導入

魯迅先生的七律《蓮蓬人》中有四句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粧。好向濂溪稱淨植,莫隨殘葉墮寒螗。”其大意是:蓮蓬除去濃厚的脂粉,呈現正直的品格,脱下鮮豔的服裝,着上樸素的衣裳。這樣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稱自己是個潔淨挺立者,不會隨着殘敗的荷葉墮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誰?蓮蓬為什麼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學了《愛蓮説》一文,想必你會明白的。

八、 對比導入

我們剛剛學完了劉禹錫的《陋室銘》,接下去我們又要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説》。兩篇文章雖然相距幾百年,但後人卻常常很自然地把它們聯在一起。他們象一對孿生姐妹,以其特有的光彩步入文學藝術殿堂。兩篇文章不僅呈現的主題相似,而且都託物言志,運用陪筆。在結構的安排上,兩篇文章又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g2w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