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中國國畫》教學設計

《中國國畫》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國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國畫》教學設計

《中國國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畫水墨,彩墨畫法的技巧特點,學會欣賞國畫作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

2、學習中國畫寫意絲瓜的簡單畫法,進行筆墨基本功訓練。

教具:

1、學生用具: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兩支{一支為狼毫小筆用於勾勒線條,一支為羊毫用於點、染色(大提鬥筆)}、調色盤、紙杯、毛氈、A4生宣紙。

2、教師用具:文房四寶一套、絲瓜範畫一張、步驟圖一張、吸鐵石若干。

教學重點:

本課重點是提高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練習用毛筆、宣紙作寫意瓜果的技巧。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是筆墨技法和水分表現不同的濃淡墨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我們在四年級時已學過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紫藤和螃蟹等種類,今天,老師準備來教同學們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絲瓜。(板書解題:中國畫——絲瓜)

三、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

你們知道絲瓜什麼時候成熟嗎?(指名回答)(——它是夏季的時候成熟)

(——炎炎夏日,碧綠碧綠,大大小小的絲瓜吊在濃濃的綠蔭裏,顯得分為美觀。絲瓜的末端一朵朵的小黃花,像天幕上的星星一樣分外吸引人。在中國漫長的繪畫史上有很多大畫家就喜歡畫絲瓜,不僅因為它適宜國畫的水墨表現,而更在於它負載着一片濃濃的田園詩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畫——絲瓜的畫法吧!

2、讀畫

絲瓜對大家來説,並不陌生,田間地頭,超市菜場都能看

到。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齊白石老先生畫的絲瓜(出示範圖)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絲瓜圖,看看它們是由那幾個部分構成的?(——瓜葉、瓜身、藤蔓、瓜花)。再看看瓜葉有什麼特點?瓜身又有什麼特徵?藤蔓呢?(——瓜花有大有小,有淡、有濃、花有全開的花、半開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沒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開的花,菊枝幹勁有力地襯托着葉和花)。而花是由什麼形狀的花瓣組成的?——由圓圓頭的'橢圓形組成的。

②再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齊白石老爺爺的《絲瓜圖》的步驟圖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畫的(——先中鋒蘸藤黃點花瓣,再換鬥筆側鋒畫出瓜葉,未全乾時狼毫筆勾出葉脈,長鋒筆畫藤。

③寫意蔬果的技巧特點

寫意蔬果使用生宣作畫。講究用筆筒練流暢狀物形神兼備。其作畫程度不像工筆畫那樣。把色、染步驟分得那麼清楚,往往根據繪畫藝術效果的需要,綜合勾、皴、擦、染、點等手法表現對象。而今天所學的“絲瓜”為小寫意畫、下面看看老師是如何所畫它的!

3、作畫步驟

邊講邊現場演示(貼出空白生宣紙)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絲瓜的花和葉,均需藤蔓撐託,須掩葉、葉則映枝。畫法一般先畫瓜身,後穿藤蔓。而後添葉,也可先畫絲瓜,次畫葉,最後穿藤蔓。以自己的習慣為準,沒有定法。下面介紹一般畫法:

①畫花:先用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幹後再上藤黃色。如枝頭有含飽未放的花苞。用淡綠色為小底藤黃色點出。[師示範畫後板書]

②畫藤蔓: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畫後板書]③畫葉:先用毛筆蘸淡墨(可調少量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點畫,趁墨色未乾時用濃墨勾葉脈)

③畫絲瓜:先用毛筆飽翠綠色可調少量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點畫,中鋒一筆畫出,局部可以補筆。[畫後板書](出示分步步驟圖)師小結:畫花和葉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法這兩種手法就是小寫意蔬果畫的最基本的技法特點。

4、帶領學生臨摹

定位:也叫佈局。就是要把這2絲瓜安排在畫紙的適當的位置上。可先用鉛筆輕輕的畫個大概,以便掌握整體。

畫花:用狼毫小筆蘸濃墨從花心往外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

畫葉:用大白雲濕毛尖蘸少許的墨在盤中間調幾下(可調少許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畫葉(這樣畫出的一筆,就有深有淺,墨色比較活,五筆畫葉)

畫瓜身:鬥筆蘸翠綠,中鋒由上而下順勢畫出。

四、巡迴指導

1、突出重點:詳細講解勾線用筆方法與點染要領,指示學生注意筆墨的濃淡、乾濕變化。

2、提醒學生注意環境衞生、不要亂甩毛筆,要用專用的抹布或吸水紙來吸墨、揩桌、擦畫具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五、小結

1、展示畫好的作業

2、評價作業優缺點

3、提出今後應注意的地方

六、佈置課外學習

欣賞以絲瓜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思考畫家是怎樣表現絲瓜的,如有時間也可以寫生或者臨摹一幅菊花寫意圖。

《中國國畫》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中國畫的概念及相關知識,感受畫家在自然美中表達內心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賞析、討論和分析,瞭解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中國畫的特點以及作品中所傳達出的主觀情感。

【難點】

體會中國畫中的形神兼備和氣韻生動之美。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圖片展示,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一幅中國山水畫和一幅西方風景油畫對比欣賞,體會不同。結合資料卡介紹相關中國畫的特點,從而導入課題《中國畫的藝術境界和藝術語言》。

環節二:新課講授,探究新知

1、認識中國畫

課件展示多幅國畫作品,並提問:結合相關資料,談談對於中國畫的理解?學生總結回答:中國畫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精神文明創造結晶之一。畫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觀察、感受、認識、體驗和評價客觀世界以及表現自己主觀思想感情的獨特的方式和方法。他們使用中國特有的筆、墨、紙、絹、硯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於西方繪畫的藝術創作理念、藝術創作方法和藝術表現語言體系。

2、形神兼備

結合畫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別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形”是指表現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徵,“神”是指表現對象的內在精神本質,這兩者互為表裏,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於畫”的説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説,因此自東晉顧愷之以後,“以形寫神”或者“形神兼備”便一直作為重要的指導理論應用於人物畫領域,之後又逐漸擴大到山水畫和花鳥畫領域。

3、氣韻生動

出示作品《韓熙載夜宴圖》,以同桌倆人為一小組,討論畫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顯人物性格特徵的,使畫面具有生命力?師生共同討論得出:遵循繪畫的最高標準“氣韻生動”的繪畫理論。氣韻,就是宇宙中鼓動萬物的“氣”的節奏。繪畫有氣韻,就能給欣賞者一種音樂感。六朝山水畫家宗炳,對作品彈琴,欲令眾山皆響,這説明畫裏有音樂的韻律。

環節三:總結歸納,體會氣韻

提問:如何理解繪畫中體現的氣韻生動?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得出:南齊謝赫進一步發展了“形神兼備”理論,把“氣韻生動”列為繪畫“六法”之首。氣韻原是品藻人物從姿態、表情中所顯示出的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時的用語。

在繪畫中“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畫的形象要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到後來,氣韻的概念漸漸涵容更多的主體表現的因素,氣韻指的是作為主客體融合的藝術形式的總的內在特質,能夠表現物我為一的生動氣韻,至今也是繪畫藝術的最高目標之一。

環節四:學生實踐,自主欣賞

前後四人為一小組,5分鐘時間,結合今天所學,賞析顧愷之《洛神賦》,教師巡視指導,給予意見。小組代表發言總結:

顧愷之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提出“以形寫神”的人,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畫面以長卷的形式,非常出色地表現出一種現實世界所不可能有的綜合審美意象和神話意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畫面充滿浪漫色彩,天上是風神屏翳在“收風”,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靜波”水中文魚戲水,空中水禽飛翔。洛神雲髻高聳,衣袂飄飄,手執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圍山巒重疊,流水潺潺,青松黃菊,垂柳芙蓉,構成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

環節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並昇華情感,引導學生通過視聽參照,閉眼聯想,然後互相交談,感悟中國畫的藝術特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評價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2、課後瞭解本節課後續內容,蒐集相關資料,下節課分享探討。

四、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qr7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