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雨點兒》第2課時教學設計

《雨點兒》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雨點兒》第2課時教學設計

1、讀懂課文,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的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雨水與植物的關係,(機動體會大、小雨點作用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設疑揭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雨點兒》,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預設:為什麼叫他們雨點兒呀?雨點兒有什麼作用呢?他們去幹嗎了啊?為什麼他們去的地方不一樣啊?這是些怎麼樣的雨點兒啊?

整理問題:這是怎麼樣的雨點兒?雨點兒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他們去的地方不一樣?

二、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朋友提的問題可真多,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自由讀讀課文吧。

1、自由讀課文,説説讀懂了什麼?

根據學生所感悟的,隨機出現句子進行教學,在理解句子的同時解決學生所提的問題。

2、深入理解,學習課文

(出示):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⑴ 理解數不清,如學生説我知道雨點很多?師問你是怎麼知道的?誰願意上來畫畫這些可愛的雨點兒啊?指名上台畫,在請同學上台畫師問,這畫得完嗎?(畫不完)是啊,雨點多得數都(生齊説數不清)。

⑵ 理解飄落

你知道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嗎?(雪花、樹葉、花瓣等)

課件樹葉飄落下來的情景,此時你想説些什麼啊?體會慢、輕、柔的感受。讀讀飄落。再看雪花飄落的情景,用飄落來説一句話,並引導學生説得更具體,加上什麼時候,雪花從什麼地方飄落下來。

知道嗎,雨點也是這樣飄落下來的,你們看,(看課件)再來讀讀這句話,可以站着讀,也可以加動作,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最後齊讀。

3、課中操:課件出示小雨沙沙。

4、這麼美的雨點兒,小朋友願意來唱一唱嗎?跟課件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告訴我們了雨點的什麼啊?(作用)

那課文中又是怎麼寫雨點兒的作用的呢?請小朋友在課文中找一找。

(出示)不久,有化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自由地讀一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這段話有幾句?

擇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指名讀,體會更、不久、等詞的意思。

讓學生看着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

5、機動:為什麼大雨點跟小雨點去的地方不一樣啊?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讓他們説説小花需要的是是大雨點兒還是小雨點兒?他們能換嗎?你們能告訴我哪些地方更需要大雨點呢?(引導學生説出乾旱的地區,沙漠地區那裏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點去了更遠的地方,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讓那裏也能長出花草。感受關心、友愛的情感)

三、拓展

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時你最想説的是什麼? 可以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點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説些什麼?先請小小組合作排練,再選一、兩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

教學反思

一、朗讀的還不到位

在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我按上面的步驟,讓學生感悟,數不清處理得還不錯,但飄落這個詞,我讓學生先聯繫生活,説説哪些東西也是飄落下來的,然後就讓他們看課件,一副樹葉飄落的情景圖,當時學生只是看圖説話了,説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秋天樹葉黃了等這方面去説了,根本就沒體會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的那種輕、柔、慢。學生沒感悟到,就讀不出那種感覺,當時我也想到了讀得不到位,但因為想到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後面的句子教學,感悟雨點的作用,所以在這沒創設情境,也沒範讀,所以這個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好。

二、質疑不是很有價值

因為學生太小,所以我不敢讓學生質疑後就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教學,而是通讀課文後,説感受引導學生學了兩句話。所以這個質疑不是很有價值,不過學生提的問題很有價值,如為什麼課文中要説是大雨點跟小雨點呢,平時生活中的雨點應該是差不多的,為什麼大、小雨點要去不同的地方?為什麼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等等。如果當時我能直接讓學生解決提出的問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帶入課文中,帶着問題學,那就更好了。

三、拓展不夠

我除了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東西數不清,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以及最後如果你是小花小草想對雨點説些什麼。當然這些拓展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引導學生理解雨點作用的時候,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讓學生説説雨點還落到了哪裏,此時你感受到了什麼?既可以引導學生感悟雨點的作用,又可以指導好朗讀。

標籤: 雨點兒 課時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8mro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