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認鐘錶

教學設計:認鐘錶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認鐘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認鐘錶

教學設計:認鐘錶1

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6-77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整時,會在鐘面上撥出整時。

2.使學生初步認識大約幾時,會在鐘面上撥出大約幾時。

3.培養學生遵守作息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幾時

教學難點:認識大約幾時

教具準備:課件,鐘面模型

學具準備:學具鐘面。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天在學校裏學習、生活,你喜歡我們這個學校嗎?猜猜這是我們學校的什麼地方。(課件出示學校的一些照片:操場----宿舍----食堂----鐘樓)

鐘樓上的鐘有什麼用處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面。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入新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感受到鐘面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

二.認識幾時:

1.(課件出示表示3時的鐘面)誰來介紹鐘面上有些什麼?

引導學生認識時針、分針、12個數字。

在學具鐘面上指出時針與分針。

2.引導:觀察鐘面,説出這是幾點鐘(3時),怎麼看出來的。指出3點鐘又叫3時。

時針與分針轉動至5時、7時,分別讓學生説説是幾時,為什麼。

3.談話:7時了,小朋友一天的學習生活又要開始了,今天來了一些客人老師,他們非常想知道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我們向他們介紹一下,好嗎?

課件出示小朋友的起牀、做操、吃飯、活動、睡覺的照片,上面配有相應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並完整地表述出來。

設疑:做操是8時,睡覺也是8時,是同一個時間嗎?怎麼會有兩個8時?(指出: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一天有24個小時。)

4.小結方法:剛才我們看的幾時,怎樣才能很快看出來?

5.撥鍾:在學具鐘面上撥出3時、5時、9時,找出撥得快的.竅門:分針一直指着12,轉動時針。

隨便撥一個幾時,考考同桌。

[評析:1.由於一年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時間概念非常薄弱,藉助配有鐘面的學生的生活照片,讓學生作為主人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趣味盎然。

2.將書上的習題進行改編,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兩個8時的問題,學生非常容易理解,一下子就解決了這一難點問題。]

三.認識大約幾時:

1.在鐘面模型上撥7時不到一點,問:“這是幾時?”。

在鐘面模型上撥7時超過一點,問:“這是幾時?”引導學生討論。

2.指出:7時不到一點或超過一點,可以叫做“大約7時”。

3.課件出示一些大約幾時的鐘面,學生説出是幾時。

四.鞏固應用:

1.給下面的鐘面畫上時針或分針。(動畫演示)

4時8時大約9時

2.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幾時,和同桌交流,集體交流,説説自己為什麼最喜歡這個時間。

[評析:讓學生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間,既鞏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空間。]

五.擴展新知:

1.介紹各種各樣的鐘。(課件出示:各種鐘的圖片)

2.着重介紹電子鐘。

(出示都表示5時的三隻鍾)

談話:觀察這些鍾,你發現了什麼?

3.提問:現在快下課了,估計一下現在大約是幾時。

4.佈置課外作業:把雙休日在家8:00、11:00、3:00、5:00自己在做的事記下來或畫下來。

教學設計:認鐘錶2

教學內容

認識鐘錶(教材第84~85頁。)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3、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能準確的讀出鐘面上表示的各種時刻。

教學難點

準確區分整時時刻和大約時刻。

教學具準備

蒐集各種鐘錶、學具鐘錶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

1、欣賞:小朋友把你的小鬧鐘拿出來,給小組裏的同學欣賞。喜歡你的小鬧鐘嗎?為什麼喜歡它呀?

2、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鐘錶。

二、動手探索,體會領悟

(一)認識鐘面:

1、觀察:講述: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鐘面上有什麼呢?(小組裏面説一説)

2、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結合多媒體隨機引導)

(1)數:引導:請小朋友指好鐘面上的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自己讀一讀。如果老師把其中的一些數拿去,你出能讀出來嗎?老師任意指你出能讀出相應的數來嗎?

(2)針:引導:你的鐘面上有幾根針?(説明有的鬧鐘有4根針)老師的鐘上有幾根針?(隱去秒針)這根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畫一下。

説明:其實屏幕上這兩根針也是按同樣的方向走,只是它們走得慢一些,看上去好象不在動。

引導:比較一下這兩根針。在同一個鐘面上長的針叫分針,短的叫時針。誰來指一指這鐘面上哪根是分針哪根是時針(同桌互指一下)

(3)大格子

(4)小格子

(二)認整時,大約幾時。

1、看大屏幕:這知道這是什麼時間嗎?你怎麼知道?看圖説話:現在是幾時了?小朋友在做什麼?説明:這三個時刻都稱為整時時刻(板書)小組交流什麼是整時時刻,怎麼看整時時刻。這三個時刻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再全班歸納總結。

2、撥一撥:説一説你準備撥一個什麼時間?自己撥一撥考考你的小夥伴。

3、除了鍾可以告訴我們時刻外,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告訴我們時刻?出示電子錶:5:00像這樣的時刻我們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的呢?你會把2時改寫成這樣的表示辦法嗎?7時呢?

4、出示隱去分針的鐘面:這是幾時?出示分針指示大約3時

小組討論:如果是3時整的話分針應怎樣?認幾時整要看什麼?

説明:象這樣3時不到一點點的我們就稱它為大約3時。(板書:大約時刻)

出示各種大約幾時、幾時的畫面,學生讀一讀。

三、鞏固認識,應用拓展

1、畫一畫

(1)把有缺省的鐘面填完整

(2)畫一個你喜歡的時間,説説那時你在做什麼?

(3)交流。

2、議一議(想想做做第6題)

(1)圖上告訴我們什麼了?

(2)為什麼都是10時,有的小朋友在上課,有的小朋友在睡覺呢?

3、説一説

小朋友星期六的上午、下午、晚上準備怎麼安排你的時間的呢?(小組交流)

四、總結全課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教學設計:認鐘錶3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3.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

瞭解一天鐘面上的時針要轉兩圈,也就是上午幾時和下午幾時。

教學準備

配套光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學生猜謎語。

談話: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認鐘錶。(板書:認鐘錶)

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1.初步認識鐘面。

引導:小朋友,在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認識鐘面上有1—12這些數,還有一長一短兩根針。

引導:這兩根針的名字叫什麼呢?誰是分針,誰是時針呢?

請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2.初步認識整時。

(1)過渡:剛才我們與“時針’’和“分針”交上了朋友,但是你們知道她們是怎樣告訴我們時間的嗎?請大家商量商量,屏幕上這隻表是幾時?(教材第76頁的鐘表,是2時)

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2)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3)提問:這三隻表又是幾時呢?(教材第76頁都是5時的三隻鐘錶)為什麼?

(4)略講電子錶:直接用數字來表示時間,數字是幾,就是幾時。你在哪裏也見過這種表示時間的形式?

(5)“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會認時間以後有什麼用呢?老師這裏有三張圖片請大家看看: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彙報交流。

(6)引導:你們真聰明!請你們試着在小鬧鐘上撥一個時間,讓同桌説説是幾時。

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7)教師撥時間,學生説是幾時,並説明是如何知道的。

3.初步認識大約幾時。

(1)繼續撥時間,讓學生説是幾時。

先撥7時,再撥7時不到一點,最後撥7時過一點。

(2)7時不到一點。

提問:這是幾時呢?小組商量商量。學生彙報交流:7時不到一點,接近7時……

(3)7時剛過一點。

指名交流:剛過7時,7時過一點……

(4)小結:小朋友們説得真好。7時不到一點、剛過7時、接近7時、7時過一點都對,我們都可以説成是大約7時。

(5)提問:這三隻表分別是大約幾時呢?(“想想做做”第3題)

4.小結。

今天在鐘錶店裏你學會了什麼?

三、實踐應用,質疑反饋

1.撥一撥。(“想想做做”第4題)

學會了就要用,我們來矯正一下小鬧鐘上的時間。

學生撥3時、9時、大約5時、12時、大約6時。

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題)

引導:小朋友們可真能幹!能幫老師修一修三隻掉了針的表嗎?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小朋友最聰明,手最巧。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彙報交流。

3.議一議。(“想想做做”第6題)。

先後出示兩張圖,讓學生思考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然後説説發現了什麼。

質疑:為什麼都是10時,有的小朋友在上課,有的小朋友在睡覺呢?

演示時針一天轉兩圈。

四、總結延伸

教師: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回家以後請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一張時間表,爭取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npo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