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彙編9篇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彙編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彙編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構。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三、檢查預習效果

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迤(yi)西 譬(pi)喻 糯(nuo)米 蹲(dun)踞

忌諱(hui) 酬(chou)和 鐵箍(gu) 熹(xi)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淳樸:誠實樸素。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着、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五、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教學反思: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學生樂意讀,學習興趣濃。很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但部分學生人物的描寫方法體會不深。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利用聽讀識字把字讀準確。

2.瞭解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3.指導朗讀,感受詩歌。

4.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聽讀識字,感受詩歌。

教具準備:

生字卡、實物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 課題。

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

生:美麗的夜空。

一閃一閃的星星。

藍藍的天。

師:多美呀!快看看,是誰來了?

生:丁丁來了。

師:哦,丁丁乘着美麗的月亮船來了。今天他要和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兒歌。

板書:小小的船

師:誰願意大聲的讀讀課題?

全班齊讀課題

點評:課的開頭,成功地創設了美麗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

1.範讀課文。

師: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清每個字的讀音。

2. 自己練着讀一讀。

3.誰想試着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4.討論:小小的船指的是什麼?

學生自由討論,並試着畫一畫。

點評:動手畫一畫,學生很願意,起到了比較好的調節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物投影打示學生圖畫)

師小結:(你們真會觀察!)在藍藍的夜空中,月亮有時是圓圓的,有時又是彎彎的,如彎彎的小船。

三、認讀生字

師:這首小兒歌大家都會讀了,現在看看你都和哪些字成為好朋友了?快把它們請出來。

生:(拿出生字卡片)

師:把你認識的字擺在上面,不太認識的擺在下面。

生:(動手擺)

師:誰想把你不認識的字拿上來,請同學幫幫你?誰願意當小老師教教他們?

生:(一人領讀,全班跟讀)

師:……(適時指導。)

重點:“只”的讀音

課件:

(1)我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一隻小鳥飛來了。

師:看看你擺在下排的卡片,現在是不是都認識了?快叫出它們的名字,把它們放在上排吧!現在讓你的字朋友到鉛筆盒裏休息吧!

生:(收卡片)

師:不認識的字沒有了,它們都變成了閃閃的星星在夜空中跳舞呢!讓我們也和它們一起活動活動!

四、課中休息

五、遊戲鞏固詞語

師:活動完了,真精神!繼續努力!快來看,這幾顆淘氣的星星跑到這兒來了。(指黑板)每顆星下面都藏着一個詞呢!誰讀對了,星星就跟你回家。

點評:滿天的星星既為學習兒歌創設了情境,又可作為評價的實物獎勵,使課堂氣氛更輕鬆、熱烈。

學生參與遊戲,鞏固詞語。

六、指導書寫

課件:指導書寫“尖”

1.觀察。

2.看課件,糾正筆順。

3.再看課件,書空,找關鍵筆畫。

4.自己動筆寫。

5.實物投影,互相評價。

七、練習朗讀

師:現在我們和丁丁再一起回到美麗的夜空。四人一組,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在組裏讀讀這首小詩。一會讀給大家聽。

小組彙報讀。

評讀。

再練練,能背更好。

配樂背誦。

七、課外延伸

師:唐朝有位大詩人李白,他也寫了一首有關月亮的詩。

(投影)

1.自己練讀。

2.齊讀。

3.指名讀。

師:課下,請同學們再去找一找關於月亮的詩或文章?下節課來讀給同學聽,好嗎?

點評:學習語文,不但要重視課內,還要重視課外,沒有語文的課外閲讀,語文學習是不完全的,學習過程也是有缺陷的。教師把選讀教材、必背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閲讀量,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

附:板書設計

小小的

彎彎的

閃閃的 尖尖的

藍藍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②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相似

③理解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初步瞭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繫

②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祕

二、教學重點: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電磁鐵特性。

三、教學難點:

通電螺線管磁場的極性與電流方向間的關係的得出;電磁鐵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直導線一根、乾電池3節、螺線管、小磁針、導線、鐵芯、電磁鐵、圖釘、條形磁鐵、蹄行磁鐵、多媒體、實物投影儀、開關

五、學具:軟鐵釘二個、小磁鐵六個、漆包線一段、乾電池三節電池座、回形針若干個、開關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電流表一個、導線若干條。(共13套)

六教法:演示法、引導法、啟發法

七、學法:觀察法、探究法、分析法、歸納總結法

八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奧斯特實驗,引導學生觀察:

當直導線通電時,你看到了什麼現象?磁針發生偏轉這現象説明了什麼?(出示第一張圖片,展示課題----電生磁)

二、新課:

1、教師敍述電與磁聯繫發現的發展史,指出其重大意義。(出示圖片2奧斯特人像。

2、電流的磁效應:

重做奧斯特實驗,引導學做實驗、觀察實驗:把磁針放在導線的上方和下方,觀察通電時小針針N極指向有什麼變化?

改變電流方向,重做上述實驗,再觀察小磁針N極的指向有什麼變化?

從這個實驗現象中,你有什麼發現?

結論:a、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b、電流磁場方向與導線上電流方向有關。(出示圖片3)

3、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教師演示:將一段直導線繞在鉛筆上形成螺線管,瞭解什麼是螺線管。(出示第4張圖片螺線管圖和實物)

師演示:給螺線管通電,觀察放在螺線管兩端的小磁針有什麼變化?説明了什麼?(實物展台展示)

探究實驗: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麼樣的?

①問:你認為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會是什麼樣?(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師板書學生的猜想。

又問:如驗證你的猜想?

又問;如何用實驗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可能與哪種磁體相似?(出示圖片5)採用什麼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導學生討論

②學生實驗操作,觀察現象,記錄現象

③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入手歸納試驗結論。(學生討論後,師出示圖片6,展示結論)

2、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之間有什麼關係?

你認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會與什麼有關?(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師板書猜想。

②、如何驗證猜想?採用什麼方法進行驗證?

③、怎樣具體設方案?學生討論

④通電螺線管導線中有幾種可能的電流方向?根據觀察得出

⑤、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有什麼具體關係?請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引導學生閲讀P55頁圖8.2---6及旁邊“?”的文字後,讓學生説他們的方法)

⑥、小組間交流

⑦、教師出示結論(展示圖片六)安培定則

⑧、練習:p54中8.2----5圖甲、乙。(圖片7)學生答案實物投影展示。

4、探究實驗(二)研究電磁鐵:

問:如果將一鐵芯插入螺線管內通電後,磁針偏轉角度會發生變化嗎?你認為會怎麼變?(學生猜想)

師演示實驗驗證,從這一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偏角變大,説明什麼?

師小結:一個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叫電磁鐵。電磁鐵的磁性比通電螺線管的磁性更強。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學生討論)

問:電磁鐵的磁性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師板書學生的猜想

怎樣用實驗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多個因素的關係呢?採用什麼方法探究?怎樣控制變量?

怎樣具體設計方案?怎樣判斷磁性的強弱?怎樣改變電流的強弱?怎樣對不同圈數的電磁鐵進行比較?觀察哪些現象?

實驗需要哪些器材?

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得出結論,交流結論。師出示結論,出示圖片8。

5、電磁鐵的應用:①出示圖片9,介紹電磁起重機。②學生舉例。

三、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及本次實驗的情況。

四、作業:①P57頁1、2、3、②上網查查電磁鐵有哪些應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⑴熟讀課文,識記字詞。

⑵根據課文內容,構思文章意境。

2、教師準備:

⑴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備案,開拓學生視野。

⑵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陋室銘》,背誦並默寫課文。

2、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動植物會給我們帶來啟迪。筆直向上的白楊樹讓我們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勞作的小蜜蜂讓我們想到那些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藉助某件事物來抒發感情,可以用到託物言志這種方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兩篇短文《陋室銘》。《愛蓮説》就是託物言志的名文。

銘和説,都是古代的文體。銘,用於述功紀行或警誡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腳,讀來鏗鏘有力。説,這種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寫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潑。

二、整體感知

根絕課文題目,思考文章內容:

1、作者為什麼要為陋室作銘?

2、通過自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同學們可以討論交流。

3、齊讀《陋室銘》,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先準確翻譯,然後再闡述理由。

觀點可能有這樣幾種: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千古名句,又在開頭)

⑵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話一言九鼎,在文中作總結)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引導同學討論,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報復和情操。

三、研討品讀

大屏幕出示問題,學生翻譯原句並在小組中思考討論。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深刻含義?在文章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之後進行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當時人們公認的道理,作者通過山水的有仙則名有龍則靈。類比立論,陋室有賢者居之則不陋。它是論點的提出更為自然,使讀者易於接受。

2、作者寫了陋室這些方面:

⑴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之清幽寧靜,不染浮華;

⑵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生活情趣之高雅;

⑶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室主超凡脱俗

3、引用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陽諸葛亮,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證明,自居之陋室不陋,從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時又巧妙的迴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顯得意藴含蓄,發人深思。

思考作者創作此文的目的(提示寫作背景)

引導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抱負和情操。

誦讀全文,5分鐘默寫。

四、作業

1、翻譯全文,並正確默寫。

2、預習《愛蓮説》。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愛蓮説》,背誦並翻譯。

2、感受作者潔身自好,不同俗流的思想情操。

〖學習設計

一、導入

(大屏幕顯示白居易的詩《買花》:地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想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上張帷幕庇,旁織籬笆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誤。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户中人賦!

這首詩與《愛蓮説》中的哪句話描寫的情景一致?

這首詩寫的是文中自李唐以來,世人盛愛牡丹的社會現象,啟發學生思考世人盛愛牡丹,為什麼作者獨愛蓮?

二、整體感知

(大屏幕出示一幅與課文描繪一致的照片)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並用~~~~劃出體現蓮高貴品質的句子。

2、齊讀課文,思考:蓮的象徵意義,應在學生品味、感悟的基礎上予以總結,提升。再次點出託物言志──作者以蓮花自比,藉以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精讀課文,研讀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翻譯。

注意掌握文言詞:

可愛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褻玩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小組討論交流:

⑴全文的主旨是什麼?

⑵三種花各象徵了怎樣的人格?本文表明瞭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⑶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你認為學習《愛蓮説》有什麼現實意義?

提示:

1、愛蓮即愛君子之德。

2、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更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引導學生學習君子之德,在現實中,遵守公民道德規範,做合格公民。

(言之成理即可)

三、指導學生背誦

1、全班齊讀課文。

2、個人自由速讀兩遍。

3、全班背誦。

4、指明背誦。

四、教師總結

正是因為作者賦予了蓮這種美好的象徵意義,所以文人墨客經常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的句子,同時也成為書畫者的心儀之物。

(展示同學們的繪畫作品,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作簡要評析。)

播放老師蒐集的優美圖片,開闊同學們的視野。

課件播放配樂錄象資料片《陋室銘》《愛蓮説》,同學們根據圖片齊聲背誦課文。

五、作業

1、總結文言詞之在本課中的幾種用法。

2、默寫《愛蓮説》。

3、試着用託物言志的方法寫一段話,300字左右。

參考資料:

1、高潔人格的精神折光:

説,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説》正是這種託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説》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歎。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裏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裏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羣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説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説: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説》具有説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2、周敦頤《愛蓮説》賞析: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説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説》,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愛蓮説》這篇作品,它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以蓮花來比喻人格,以物擬人。以物擬人在文學創作上是個常見的手法,是以物來比喻人的某一種品格。這種做法還是一個特有的手法,這個手法一般稱作比德,就是拿某一個東西來比喻某一種德行。特別是在儒學的傳統裏,這個比德還是經常用到的一種手法。比如孔子講歲寒而知松柏之後凋,就是拿松柏來比喻人的這種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這樣一種品格、一種堅強。在周敦頤之前,這種比德的手法人們用得比較多,但是如果我們看一看在漢民族的歷史上,在周敦頤之前,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鬆、竹、梅、蘭、菊這些,通常説歲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這一類的。但是周敦頤的《愛蓮説》一出,以蓮花來比喻君子的人格,就成為一種後來通用的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説,周敦頤在這一點也有一個開山的意義。

那麼周敦頤他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愛蓮説》,為什麼要用蓮花來做比喻,用蓮花來做比喻和以往的這種比德的手法有哪些不同呢?這是我們讀這篇文章特別要關注的。一般來説,比如説竹子,它以直而有節來比喻君子的性格;松柏用它的長青,特別是冬天不畏霜雪這個特點來比喻,都是比較直接的;而《愛蓮説》用蓮花來比喻君子它就多了一層意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多了這一層就把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加進去了。儘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環境或者你生長的環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你可以是很高尚的。那麼這一點是《愛蓮説》的一個特點。當然,他的寫作手法很好,把蓮花的姿態用很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也使得他的這種構想、這種説法、這種觀點得以被大家很好地接受。那麼這裏面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周敦頤何以會想到這樣一個用蓮花來比喻君子的人格,從而來説明人和環境的關係出淤泥而不染呢?這個可能又有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剛才我講了,周敦頤是理學的開山祖。所謂理學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論,三家合一,最後通過整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流派。那麼周敦頤的思想裏,佛教的因素也不少,所以當時有個説法,叫 周茂叔、窮禪客,禪呢,就是禪宗之禪,就是説他的思想裏有佛家的因素。蓮花在佛教裏是個常用的比喻物,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底下是蓮花寶座。另外在很多的佛經裏都有蓮花的喻,比如《維摩詰經》裏就講,説茂盛的蓮花一定是從淤泥裏生長起來的,如果完全是淨水,就不會有一個茂盛的蓮花。再比如,《華嚴經》《探玄記》裏面特別就有兩段,和《愛蓮説》裏的觀點有相似之處。比如説,它提到這個蓮花的特點,它説:第一就是香、第二就是淨──就是有清香,然後呢本身是很潔淨的。另外它也有個明確的表述,説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當然不是説周敦頤的《愛蓮説》是從這個裏面直接過來的,而是説這個裏面的某些思想因子也給他以啟發。再加上週敦頤自己很強調人的人格修養,理學的核心就是強調人要把自己的心性通過自己的修養提升到一個高的層次上,特別是對於真理、對於道德,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那麼他把他的這種哲學的、思想的觀點和歷史的傳統,和一種其他的思想因子相融合,就寫了《愛蓮説》,而且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比喻,用一種很優美的文字,得以廣泛地傳播。

《愛蓮説》很有意思,他把幾種花加以比較:説到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説到菊花,花之隱逸者也,那麼最後他落到了蓮花上,我想這是幾種不同的人格、幾種不同的價值取向的比較。比如説富貴,你追求一種世俗的名利;比如隱逸,我對社會有一種社會責任的淡化。他強調蓮花,我想可能是在兩個層面上:一個層面上強調你和環境的關係。人周邊的環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環境上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於在某一個段落、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裏,甚至於可能是惡濁的,這都是有可能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變環境,但是你可以改變你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想它是有啟發的。另外就是價值取向。《愛蓮説》通過幾種花的比較,説明作為一個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層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這個價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這一點,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説是同樣適用的,甚至可以説它有一種普世的原則。人生一世,你不能夠完全地被物慾遮蔽了,總還是應該有一種精神上的淨土、精神上的家園。我想《愛蓮説》今天的意義首先應該在這裏吧。

3、譯文:水上,陸上各種草和木和花,可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4、劉禹錫《陋室鉻》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劉禹錫不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學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獨特成就的出色詩人。

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據説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流傳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聞天下。如今,劉禹錫當年的陋室位於安徽和縣城中,3幢9間呈品字狀的房屋,斗拱飛檐,白牆黑瓦,典雅古樸,靜謐靈秀。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藴秀,令人似乎嗅到濃郁的翰墨馨香。院內東側小巧精緻的亭內,立有《陋室銘》碑石,上刻流傳千年的《陋室銘》全文,字為書法家孟繁青所書,風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劉禹錫立像一尊,瀟灑莊重,上懸政擢賢良匾額。陋室佔地不廣,踱步其間,似覺人與自然在此得到淨化。

《陋室銘》通篇81字,情與景會,事與心諧。細讀此銘,不覺此室之陋,但覺此室之雅:環境之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人文之雅,接納文人墨客,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抒發了作者曠達致遠,不同流俗的可貴氣質。劉禹錫為官,清廉無私,勤於政務,關心民生;為文,超世出塵,大智大睿,為後人留下許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詩歌和散文。

《陋室銘》非常短小,全篇僅81字,為什麼卻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劉禹錫在中唐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文學家,但是他當時最大的名聲是在詩這個方面,被稱作詩豪。唐詩史上有四個,詩仙、詩聖、詩佛還有詩豪,當然如果算李賀呢,還有詩鬼。詩豪這個豪,可見劉禹錫的風格,也可見他的地位。白居易有詩專門講到,劉禹錫和我向來齊名。所以他是以詩著稱的,不太以散文著稱。

《陋室銘》之所以能夠流傳,而且有這麼大的名氣,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跟他在詩歌方面的這種造詣有關,他把寫詩的一些本領融合到寫文裏面去。還有一個,就是它裏面的思想內涵。實際上我們如果對儒家的經典很熟悉,比如説《論語》,我們就會發現《論語》裏有很多就是《陋室銘》思想的萌芽,甚至於説基本的框架。《論語》有一篇叫《子罕》,《子罕》裏是這麼説的:孔子要遷移到一個叫九夷的地方──就是邊遠的地方──有人就跟他説,或曰:陋如之何? 説那個地方環境很不好的,到那去怎麼辦呢?生活很不方便。結果孔子説:君子所居,何陋之有?只要我自己是個君子,面對環境我的內心總是充實和坦然的,那麼到哪裏對於我來説都無所謂好與不好,不存在什麼惡劣環境的問題。實際上就連何陋之有這句話都是《陋室銘》直接吸用過來的。而《論語》裏面類似的題材,粗略地説除了剛才我説的這段,至少還有三、四處,都是很相近的描述。比如孔子説他自己飯蔬食,説我有很粗糙的飲食,飲水,沒有飲料、沒有酒; 曲肱而枕之,説我連枕頭都沒有,我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覺,生活條件很惡劣;樂亦在其中,我也會有快樂,也有我內心的充實;反過來呢,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我追求的是一種個人的修養、一種內美,對於外在的物質環境我完全可以忽略掉。那麼就是説孔子很重視這個話題,反覆地講,主要就是説人在人生當中的價值取向問題──是看重於物質的享受,看重於物質的條件,還是看重於你精神的境界,看重於你自己內心的修養和所達到的人格的高度。那麼劉禹錫《陋室銘》基本上就是把孔子的這個思想藝術化的表現。所以一個是文章寫得美、寫得好;一個是它裏面表達的這種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所在的一部分,而且有經典做依據。所以它就有一種廣泛的流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陋室銘》它是一個銘。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按照《文心雕龍》裏對銘這個文體的一個表述,它的要求是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強調文字的簡練;一個方面強調內容,境界、層次比較高。《陋室銘》應該説這兩個方面都做到了。八十幾個字,然而裏面的內涵很多,同時有很多詩化的句子。那麼這些都使得它在散文的世界裏,有它獨特的地位。不過呢,它也不是簡單地把《論語》裏的意思搬過來,

我想至少有兩點變化,這個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就是他把原來一個説理性的東西給形象化了。不是一般地説環境好與不好、如何如何,而是通過對他這個陋室的一種描寫──這個描寫是聲情並茂、有聲有色的──就把一個比較抽象的道理很形象地展示出來了。第二就是他的這篇散文整個的重心有所轉移,不是完全講條件的好與差,而是講雅與俗。實際他所描寫的這個陋室我們看不出怎麼陋來,他無非就是強調他遠離紅塵的喧囂,是一方淨土,強調格調的高雅。那麼他這樣地一轉呢,更適合讀書人、士人的這種興趣和他們的價值取向。這個也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

那麼是不是説要想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須放棄物質上的需求呢?

現在的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讀了這個以後可能會有疑惑:是不是我事業的成功和我個人品格的修養一定就是矛盾的?或者倒過來説,我只要強調我自己內心的高尚,就一定要放棄一個好的生活條件,就非得住一個9平米的屋子我才成為高尚的人?也有這樣的一種困惑。我想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這麼來看:現代人和古代並不一樣,實際劉禹錫他也不是住在一個非常破的房子,他畢竟還是在一個相當的職位上。那麼所謂陋室呢,也是一種相對而言。我想現在對於我們來説,一個成功的人生,説我既有一個高尚的情操、一個很雅的人生境界,同時呢,我又有一個相對的比較好的生活環境,我想這是更好的。但是,假如發生了衝突,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怎麼辦呢?那就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種情況下,我想住一個小房子,求得內心的安寧可能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吧。

5、譯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閲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團、量”等12個生字,會寫“誰、怕”等6個字。

2.朗讀謎語,邊讀邊想,能説出自己是怎麼猜出來的。

3.有收集謎語或自編謎語的興趣。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佈置學生收集謎語。

激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猜謎語,這些謎語都是字謎。

學習前兩則謎語

兩則謎語可以同時猜,也可以一則一則猜。

1.第一則謎語。

a.指導學生朗讀謎語。(自由讀,指名讀)

b.學生猜謎。

c.説説你們是怎樣猜出謎語的?

d.老師小結猜謎竅門:“猜謎語,動腦筋;會觀察,抓特徵;跳出謎面想一想,謎底就在話裏藏。”

e.學習生字。

看到同學們猜謎語這麼熱鬧,有兩個生字朋友也想參加,同學們歡迎嗎?(老師貼生字卡片“團”“量”)“他們是誰?”

學生認記生字。

2.第二則謎語。

a.朗讀謎語。

b.教師引導學生把幾個句子聯繫起來思考:

什麼東西是“綠的”?什麼東西是“紅的”?

哪些“綠的”“喜歡及時雨”?哪些“紅的”“怕水來攻”?

為什麼“綠”“紅”在一塊兒就起涼風?

“涼風”是在什麼時候起呢?

b.可以個人猜,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猜。

c.當學生猜出來時,教師可用綠色和紅色粉筆寫出“秋”字。

3.學生交流自己的猜謎體會。

4.找出這則謎語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生字。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第三則謎語

1.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猜,然後請同學幫助。可以提示四句話指的是同一個字。

2.可以複習“請”“情”“晴”“清”“精”“睛”等字,啟發學生思考。

3.再讀謎語,説説體會到了什麼。

4.猜出謎底,説説是怎麼猜出來的。

5.識記生字。注意:“互”的聲母是“h”,不是“f”;“尊”是平舌音,“重”“純”是翹舌音。

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團”“量”等12個生字,同桌考一考,看誰讀得準。

2.引導學生觀察“誰”“怕”“跟”“涼”,發現這幾個生字都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注意左窄右寬。

a.“足”作偏旁時,最後兩筆“撇、捺”要變成“豎、提”。示範寫“足”,讓學生觀察比較“足”與“跟”字中的“足字旁”。

b.指導觀察“誰”字中“亻”裏“丨”的位置。

c.觀察“量”“最”這兩個字,哪一個筆畫最長?教師範寫:中間一橫長,橫與橫之間挨緊一點,各橫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上下要寫緊湊一點。

d.學生描紅,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課文描寫的景物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和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點來寫秋天的雨的。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音樂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語》)

1、同學們,今天黃老師想和大家來談談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給你留下什麼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2有位作家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秋天的雨》。(板書課題)

3、請小朋友讀讀課題。(展示個人對語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讀課文,讀中感悟。

1、個性化讀書。(自主讀)要求讀準音,讀通課文。

2、指名讀課文,檢查讀的情況。

3、通過這次讀書你又讀懂了什麼?(學生説)

你是想看看秋的顏色?還是想聞聞秋的味道?還是聽聽秋的聲音呢?

三、品讀課文,理解體驗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哪段就來學習哪段?)

1、説説是怎樣體會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的?(因為它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我們身邊,打開秋天的大門)

(1)請學生讀一讀不知不覺,文中是用什麼詞來寫的?(學生説輕輕地,輕輕地)

(2)請你讀一讀。即時評價讀得怎樣?齊讀。

(3)它打開了豐收的大門。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你是怎樣理解“五彩繽紛”的?(出示多媒體投影)

a.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指名學生説。

b.這麼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讀的?讀讀,如何讀出五彩繽紛。

c.教師範讀指導。(配音樂朗讀)(學生傾聽)

d.和老師比賽,相信你們讀得要比老師好。學生再讀,讀出五彩繽紛的味道。(個別讀,齊讀)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是哪些氣味?(學生説)

a.請你讀一讀,黃老師來聞一聞,是不是真的聞到這種氣味。

c.齊讀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麼?指導學生説讀。(個別讀,分男女生讀)

四、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比賽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配樂)

五、拓展延伸,鼓勵展示

1、交流擴展:學了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想法?

2、自主作業:(1)寫一首詩(編寫歌詞)

(2)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2.理解“説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瞭解反問句的意思,練習讀出反問句的語氣。

3.結合課文中的詞句進行説話訓練。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卡片:小鳥、井沿、回答、弄錯、無邊無際、抬頭、青蛙。

2.實物:玩具熊貓、蘋果、8開鉛化紙。

3.多媒體課件:

句子:

(1)朋友,別説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2)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

小節:第6節和第7節的課文內容。

練習:

(1)選擇正確的意思:

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麼大,不用飛那麼遠。

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麼大,要飛那麼遠。

(2)選詞填空,練習説話:

海洋 沙漠 禮堂 森林

()無邊無際,大得很啊!

(3)想想説説:

聽了小鳥和青蛙的話,我忍不住説:“ 。”

信息:信息世界

gàibì

井:井蓋 井口 井沿 井壁 井水 井底

成語故事:九種動物圖,點擊後出現有關的故事題目、《成語故事》書。

動畫:小鳥飛過村莊、河流、高山。

4.學具:8開鉛化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交代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語和課文的第一節。

2.讀詞語卡片。

3.用詞語練習説話:青蛙小鳥

二、整體感知

1.練習讀第2節到第7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3.從第2節到第7節中挑選自己喜愛的一節讀給同桌聽,同桌點評。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設計理念】

注重教師“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腳手架”,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設計特色】

關注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豐富學生語言實踐的形式。

【教學流程】

一、緊扣題目,導入全文。

課文的題目“我選我”是王寧同學美好心靈的展示,也是課文內容的概括,可這樣入:

1.先出示課題“我選我”,要求把課題讀好。

2.出示閲讀要求:

(1)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檢查反饋。

(1)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在讀“今、林、名、讓”等生字時區別出前鼻音和後鼻音。

(2)説説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導讀,加深體驗。

王寧為什麼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呢?課文又是怎麼寫的呢?我們還要再認真地讀課文:

1.請同學來讀課文。(課文有4段,可以請4個同學來讀。)

2.集體評價。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把課文讀通順。

3.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課文是怎麼寫的呢?請同學們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説:“我選我。”王寧説:“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三、重點引讀,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的學習,可分以下3個練習板塊進行。

練習之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説:“我選我。”’

練習步驟:

1.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一句話?

(“選誰呢”是每個同學都在思考的問題,大家都在想,此時教室裏“靜悄悄的”,因此,這一句話既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聲音又不能太重;“我選我”反映了王寧為同學服務的願望,但這種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讀的時候語氣要真誠、坦率。)

2.我們再來讀讀下面的兩句話,想想他們的意思:

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選誰呢?

教室裏靜悄悄的,選誰呢?大家都在想。

(引導學生比較、體會這兩個句子,不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還使學生初步學會捕捉句子中的語氣信息,並知道對於同樣的意思,可用不同的語言方式來表達。)

練習之二:林老師親切地説:“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要選自己?”王寧説:“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練習步驟:

1.我們怎樣來讀林老師的話呢?(讀對話要注意提示語,留心這些詞語,就能幫我們進一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王寧的話該怎麼讀呢?我們先學着給他説的話加上提示語。

(在學生説出“王寧認真地説”“王寧誠懇地説”“王寧笑着説”“王寧回答説”等以後,可加以評價:提示語可以是表示神態的,也可以是表示動作的,運用恰當,就能把話説得更明白。)

練習三:王寧的話剛説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練習步驟:

1.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並聯繫上下文,體會同學們對王寧的舉動由“愣”到喜的變化,感受同學們對王寧“我選我”大膽舉動的鼓勵、讚賞和欽佩之情。

2.指導學生用“王寧的話剛説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大家説”的句式表達各自對“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所含的意思的理解。

【評點]

以3個訓練板塊,解讀一個探究中心:“王寧為什麼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引導學生自主地詮釋了文本。最後又以選舉後的“大家説”讓學生作感想式的自由表達。本設計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自由感悟的理念,並以樸實的方式表達,顯得自然清新。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設計思想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六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敍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三、學情分析

1、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注學生閲讀“期待視野”。

2、學生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學中圍繞角色間的對話來學習。理解什麼是稱讚?誰對誰的稱讚?為什麼要稱讚?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五、重點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生自讀課文,瞭解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介紹獾的圖片文字資料,詞語卡片。

3、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刺蝟、小獾的頭飾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學流程

教學設計

鄉鎮意見

教師體會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稱讚》,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學生:什麼是稱讚?

課文中誰稱讚誰?

因為什麼而稱讚?

稱讚的結果怎樣?

2、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讓我們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開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讀書時,帶着問題去讀。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知道通過讀書要明白那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藉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2、再讀課文。

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3、小組內自習生字,遊戲“你指我讀”。

4、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讀的怎麼樣?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彙報。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5、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

【設計意圖: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通過自學初步學會生字,再讀中學會生字。學會生字後在去讀課文,這樣讀文和識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課文

同學思考:聽了這個故事後,你知道什麼是稱讚了嗎?

2、如果你得到別人的稱讚心情會怎樣呢?

3、課文中是誰稱讚誰的事?怎樣稱讚的呢?為什麼呢?

4、學習小刺蝟稱讚小獾。

指名朗讀課文,

回答:他們是怎樣稱讚的?

指導朗讀。

5、學習小獾稱讚小刺蝟。

小組自學彙報。

6、你喜歡小刺蝟和小獾嗎?為什麼?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學生從讀中感悟,並能回答出相關的問題。能夠深入的理解課文的意圖,使學生受到啟迪。】

(四)分角色表演讀

小組練習,指名彙報表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表演讀,然後在向大家彙報。】

(五)寫字指導

學習本課中的“採”、“背”

指名認讀,組詞。

師範寫,學生寫仿。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下寫字的時間。每一課中的生字應分散在不同課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九:板書設計

18、稱讚

小刺蝟小獾

消除疲勞有了自信

(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十:作業設計

1.自己選一個同學,誇誇他的優點。注意選擇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把你對他稱讚的話兒寫下來,並親自對他説説。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着稱讚你的家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ep7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