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六篇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六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欣賞配樂圖片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典型慶祝方式圖片)讓學生説一説你看到了哪些節日和習俗?用輕音樂,為的是不破壞本課力圖要營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張圖片讓學生説一張確實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説要熱鬧的多,但是實在不忍心這樣的課一開始就這麼吵吵嚷嚷!

二、生字詞教學讀讀寫寫用用雙基落實做到實處

三、默讀課文感知

問:課文包括哪三部分內容?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為下面的教學服務。)

選擇你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大聲地朗讀(尊重學生的朗讀喜好,這樣也許效果會好點。)

問:這部分內容讓你感受到了作者什麼情感?

1、對同中存異的端午風俗的喜愛;

2、思鄉愛鄉為故鄉自豪;

3、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課件用超級連接,可以隨着學生的思路走,當學生説到一點的時候再追問一下,帶動所有的學生思考。把學生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發揮出來。提到1時問學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風俗是什麼?他家鄉特有的是什麼?用圖片展示。提到2時讓學生找尋具體的句子讀出情感並展示作者以思鄉為主題的書法作品。提到3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跡,同時體驗自己的生活。

這個環節過後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瞭解。

四、介紹作者的作品特點

他長於江南,定居於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衚衕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憑着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切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峯。

讓學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各有特點。

五、引用汪曾祺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品味課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點

自然和家常的特點學生應該很快就可以體會到,文章的構思,筆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語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這點可能學生很難苟同,那麼就用一段話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是真實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引導學生去領會去尋找讓學生在課文尋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時讓學生去找尋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要告訴學生一種在平淡中尋找真情趣的生活態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從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讀一讀比一比(把它替換成較一般的表達)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學會欣賞作家的語言。

七、配樂快速欣賞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領會了一點作者的生活態度,作品語言風格,和構思的方法後,靜靜地欣賞,我覺得這是最快樂的事情。

何況選擇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後加以總結:作者的文章傳達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讀一讀他的散文品一品這兩個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瞭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瞭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裏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於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為什麼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界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牆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並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於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麼光反射時遵從什麼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並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複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後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講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並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為什麼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研究這兩種情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的情況如圖: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餘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後“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我國航天科學科技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受做一箇中國人的自豪。

2、 學會備課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樂”;讀寫並理解16個新詞;時,能比較熟練的根據詞語確定帶點字的意思。

3、能給課文中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能默寫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4、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4、5自然段課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揭題。

1、 什麼是人造衞星?你們知道人造衞星有什麼用處?

2、 簡介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的情況。

二、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播放錄音後討論:全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為什麼?課文的插圖畫的是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

三、 學生自學後檢查。

指名按自然段接讀課文;正音:樂曲;分析易寫錯的字:緩、翰;據詞定義,完成課後第2題。

四、 講讀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1、 講讀第1—3自然段。

(1) 默讀課文,填表。

時間-------------地點------------

自然段 衞星情況 人們反應

1 沒有出現 仰着頭、謠望

2 經過北京上空 高喊、一片歡呼聲

3 發回《東方紅》樂曲 蹦啊,跳啊!

小結描寫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等待衞星——發現衞星——聽到樂曲聲。

(2) 課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們心情激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謠望”是什麼意思?衞星還沒有出現,人們為什麼謠望夜空?人們的內心是怎麼想的?

(3) 第2段中的“頓時”能省去嗎?為什麼?用上“頓時”説明什麼?

(4) 讀句子,聯繫課文説説人們的心情為什麼激動?完成課後第6題。

(5)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突出了人多熱鬧,人們靜靜地等待,內心卻並不平靜。第2、3自然段表現人們情緒激動,讀的速度稍快些?

五、 小結課文,完成作業 。

第二課時

一、 複習鞏固。

1、 檢查字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 講讀課文,詞句訓練。

1、 講讀第4自然段。

(1) 指名讀,理解課文。

(2) “從那以後”的“那”指什麼時候?

(3) 這一段時間裏我國發射了哪些衞星?説明了什麼?

數量大:48顆。

品種多:氣象衞星、通信衞星、科技技術試驗衞星。

質量高:劃出有關詞語並説明理由。

時間短:課文為什麼要強調這些衞星在短短30多年裏成功發射的?補充介紹有關知識和圖片。

2、 讀課文,並試着背誦,可進行填空練習,為背誦做必要的鋪墊。

三、 背誦課文。

四、 小結,完成作業 。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理念: 抓住小學生語感形成的心理機智和規律,以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為基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説、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10 個生字,並能試着欣賞自己書寫的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徵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徵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認識塔

1、教師板書: 塔 請同學讀一讀這個字。

2、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塔?説説它的樣子。

3、你們知道我國有幾個著名的電視塔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國有 3 個著名的電視塔:第一個是上海電視塔,叫東方明珠;第二個是天津電視塔,簡稱天塔;第三個是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 神奇的塔” 。教師接着板書:神奇的。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這個神奇的塔是什麼塔?為什麼説它是神奇的塔?)咱們帶着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瞭解塔

1、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輕聲試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這座神奇的塔叫什麼名字?

2、再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把課文讀流利。

5、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都是誰發現了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之處?

三、研讀品味——熟悉塔

(一)整體感知塔

1、明確中央電視塔的位置。

2、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3、圖文對照理解“聳立”一詞。這塔很高很高,你們能把它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4、指名讀。

5、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範讀。你們聽出什麼了?(聽出這座塔特別高)

6、學生模仿讀。

(二)藍天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生在圖上畫不同的東西:畫太陽,畫白雲,畫小鳥,還可以畫小樹、房子等。畫在哪兒,是關鍵,由此幫助學生體會塔高聳入雲,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樹就像積木塊。

3、多種形式練讀,體會塔的高。

(三)太陽眼中的塔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夜晚時的塔?(多媒體出示夜晚時明亮的電視塔)。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

3、你們見過宮燈嗎?(多媒體出示宮燈)請同學説説宮燈是什麼樣子的。

4、為什麼要説這圓圓的塔樓像宮燈呢?(塔樓與宮燈有相似之處)

5、教師小結:當兩種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種事物比喻成另一種事物。

6、請同學們用“…… 像…… ”説話,體會塔的美。

7、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體會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8、同桌讀,指名讀。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麼樣的塔?

2、仿照“中央電視塔上有…… 還有…… ”説話。

3、(課件出示旋轉餐廳、瞭望塔),請同學説説旋轉餐廳和了望塔是什麼樣子的。

4、教師結合圖介紹中央電視塔的結構。

5、小組比賽讀這一段,體會塔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説一説:媽媽説了些什麼呢?

2、媽媽説這塔很神奇,為什麼這麼説?(生:這個塔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麼意思?你能結合平時的生活説一説嗎?

4、教師簡介中央電視塔的功能。

5、同桌比賽練習讀這一段,體會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讀,學生評價。

四、美讀欣賞——讚美塔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美。

2、欣賞中央電視塔的圖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誦讀積累——留住塔

1、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按課文內容填空,為積累語言服務。

3、背誦課文。

六、拓展延伸——豐富塔

1、引導探究性學習。

2、指導課外閲讀。

七、總結:談談學習課文後,你有了哪些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1.關於識字最佳期説

有關理論研究表明:五歲時的兒童腦重已達到成年人的90%,已具備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兒童發育過程存在着關鍵期現象,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兒童的智力與心理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就是説,在某些方面,兒童的學習能力要比成年人強。認漢字的最佳期在三到五歲,隨着年齡的增長,認字效率將逐漸降低,如果錯過了這個認字的關鍵期,將會影響兒童的發展。

我國湧現出一大批早慧兒童,出現一些少年大學生,研究其發展規律可以發現,大都進行過早期大量識字,並儘早地進入大量閲讀。

2.關於兒童認知規律説

兒童的認知有其一定的規律,兒童識字必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如果用成年人的認識過程去教兒童肯定不會取得理解效果。有關研究認為:兒童的思考過程與成年人相反,是先記憶,後理解;先整體,後部分。因此,要使兒童取得最佳識字效果,就必須實行整體輸入的學習方式。

啟蒙韻語識字,正是遵循兒童整體認知規律編寫教材,設計教法的。它是將最常用字先組成最常用詞,然後根據兒童特點,以趣味性為核心,圍繞一箇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節,編成大密度生字的韻文,使這些韻文句式整齊,合轍押韻,通俗有趣,易於理解,短小精練,琅琅上口,便於誦讀,易於記憶。兒童學習時,通過讀一讀,講一講,唱一唱,畫一畫,玩一玩等形式,在玩中學,學中玩。這不僅能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具體語言而有信環境中聯繫生活實際識字,而且又能把龐雜繁多的漢字變得集中精練,情趣盎然,使兒童在濃厚的興趣中,通過遊戲,輕鬆愉快地在短期內認識大量的常用漢字,進而儘早進入閲讀。

3.關於高頻字説

所謂高頻字,就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漢字。漢字中有些不經常用的,如果先學了這些字,將影響儘早閲讀。並且因為不常用,學了也會很快忘掉。所以,科學的識字,就是要先識高頻字,因為高頻字的使用效率高。識漢字一定要講究使用效率。

啟蒙韻語識字,所學的是用電腦從常用字中篩選出近1500個高頻字。經過實踐驗證,認400個左右高頻字時即可進入初步的閲讀。認1000個高頻字可讀懂一般書報90%以上的內容,認1500個高頻字,就可讀懂一般書報96%以上的內容,也就是説已經不影響理解所閲讀的內容了。這是識字的一個捷徑。因此,單純追求識字量的多少是不科學的,也沒有必要,關鍵是能儘早進入閲讀。

4.關於快速記憶説

識字依靠記憶,要快識字,就必須實行快速記憶。

一般的識字方法,大都是從漢字的構字規律入手,而啟蒙韻語識字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快速記憶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記憶大量的漢字。快速記憶依靠定位聯想和奇特聯想。而啟蒙韻語識字正是運用快速記憶的原理來編寫韻文的。兒童們把韻文當做有趣的歌謠,隨時都可背上幾段,這樣,在有意無意中自然而然的通過定位聯想,使生字在大腦中多次浮現,促進思維,便於記憶,從而使識字的速度快、效果好。

5.關於啟蒙韻語識字的操作

一般地,教者可按韻文的內容講故事,然後出現韻文並讓兒童讀熟;在初步理解大意後再熟練地背誦下來;再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多次出現,利用定位聯想,達到能熟練地讀準字音即可。千萬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學,一定堅持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把全篇都背熟後,再辨認單個生字。不要過細地講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韻文內容後即熟讀、背誦。然後利用定位聯想按順序讀字、便序讀字、變換形式運用多種方法認單字,直至熟練。但不必要必須把一篇韻文中所有生字全部熟練後再學下一篇,要及往下學。

學習時不要過於強調看圖,儘可能將兒童的注意力引到韻文和生字中去。也不要提出數量要求,儘可能教,會多少,算多少。更不要寫,讀準字音即可。每次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堅持在玩在學,學中玩。重要的是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之樂學,經以鼓勵為主,堅持鼓勵、鼓勵、再鼓勵!

在認識400字左右時,應及時引導進入閲讀。通過範讀、領讀、聽錄音等形式,教會朗讀,並激勵其閲讀的興趣,使之養成閲讀的習慣。然後堅持識一批字,讀一批文。識字與閲讀相結合,通過識字促進閲讀,通過閲讀鞏固識字,擴大識字,加深對字義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效果好。

為了培養兒童獨立識字能力,滿足不同需要,書中最後編入了漢語拼音單元。根據各自需要,也可先學漢語拼音。但不要花費更多時間,否則會影響兒童儘早閲讀,抑制其主動發展。

拼音教學也採取韻語的形式,也要進入整體輸入。教學過程與識字基本相同。

啟蒙韻語識字教學的基本程序:

(1)看圖講故事(2)領讀韻文(3)指讀韻文(4)講解韻文的意思(5)初步理解詞語意思(6)背誦韻文(7)去掉熟字,按序指讀生字(8)變序指讀生字(9)運用字卡等多種形式認讀生字(10)在遊戲中複習鞏固生字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激趣,引入新課

1.你喜歡春天嗎?(板書春字)問:你看見這個字想到了什麼?

2.做一字開花遊戲,看誰説得多。春()()()()()()板書:春雷春雨春風春燕

3.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感受春天大地復甦的景象。

(二)初讀,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説説課文寫了春天的什麼景物。(板書:柳樹)

2.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説説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見板書)

3.分節自願讀課文,説説柳樹怎麼了。板書:醒了軟了綠了飛了

(三)朗讀,板畫識字

1.讀第一節,老師板畫春雷(閃電),出示生字雷、醒。怎麼記這兩個字?讀音有什麼特點?

2.讀第二節,老師板畫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軟。誰能發現澡、枝的偏旁表示什麼意思?怎麼記軟字?

3.讀第三節,學生板畫,出示生字梳、梢。誰發現了這兩個字的特點?

4.讀第四節,説説小柳絮是什麼樣的。根據學生的介紹,板畫柳絮飛舞的情景。5.齊讀第五節,通過比較認識耍字。要和耍有什麼不同?怎樣記耍字?

(四)活動,鞏固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準。

3.小組比賽認讀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學生做找朋友(組詞)的遊戲。説()()()話()()()朋()()()友()()()春()()()高()()()

5.指導書寫以上六個字。

(五)背誦,感悟文意

1.藉助板書、板畫背誦:自由練背;同桌互背;齊背。

2.創設情境背誦:配樂背誦;表演背誦。

(六)擴展活動

1.説一説:在春天裏,還有什麼醒了呢?

2.畫一畫:春天萬物復甦的景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n4qm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