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橋》 教學設計

《橋》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橋》 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

《橋》 教學設計

《橋》 教學設計篇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瞭解課文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3、認識6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和學習老支書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蒐集各地遭受洪災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瞭解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了解梗概

1、描述導入,孕伏情感:

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板書課題:橋),它和村子裏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究竟發生了什麼?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選擇容易讀錯的幾個字詞板書。如“揪、瞪”。

3、檢查:

⑴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字音。

⑵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洪災老漢)

4、根據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導撤離5~13;橋塌殉職14~23;祭奠英靈24~27。)

二、感受情勢危急

1、通過初讀,同學們大致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和村民們一起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寫自然環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讀一讀,比一比,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彙報交流談體會:

⑴生讀找到的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師用課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談感受:

①幾句話都不同程度地寫出洪水兇猛,正威脅着人們的生命。

②從前後幾句描寫的情況看,水位在不斷上升,災情在不斷加劇,形勢越來越緊張、嚴峻。

(相機指導朗讀這幾句話,讀出形勢的緊張突變。)

③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獰笑”“放肆”等詞句讓我們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無忌憚,洪水就是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師相機板書:情勢危急。)

④這些句子,語言都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

⑶觀察想象體驗:

師播放洪災的錄像資料(或指導學生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洪水如猛獸般正以強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整個村莊,淹沒了農田,沖毀了房舍,死亡正向人們一步步地逼近。可勞動一天的人們還在熟睡中。一聲驚呼,大家突然一腳踩進水裏,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是什麼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嗎?(引導學生想像體驗情勢危急。)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大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懼、擔心。)

《橋》 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麼大家一直叫這麻橋為“皮巧根橋”。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澤征爾的判斷》,下面請同學做導學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師談話啟發。同學們見過什麼橋?(生答:見過木製的小橋、堅固的石橋、混凝土橋、立交橋……)

2、今天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橋有關的,課題是《皮巧根橋》。(板書課題)這是一座什麼橋呢?人們為什麼把它叫“皮巧根橋”呢?

二、閲讀感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解決導學案上設問導讀。

三、自學檢測(解決導學案“自學檢測”)

四、合作交流

細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解決課件“閲讀提示”提出的問題。

1、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進一步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是進一步閲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課後的“閲讀提示”提出的問題,去閲讀,去交流解決,深刻地感悟課文。請同學們讀一讀“閲讀提示”,看看“閲讀提示”給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學習任務。(看課件)(1)皮巧根皮巧根為什麼要架橋?(2)是怎樣架橋的?(3)為什麼人們有了新橋,還是那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2、學生交流。(圍繞“閲讀提示”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五、展示點撥

(1)皮巧根為什麼要架橋?

(生答:因為上學路遠,跳過急水河比較近,可是要跳過急水河還有人掉進河裏,發生危險,在河上架橋會很方便。)  ①指名讀一讀課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讀了這些自然段的內容,你體會到了什麼?(生答:課文中寫第一個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個孩子想做打魚英雄,第三個孩子想第一個飛到月球上去,他們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實際。)

(2)皮巧根是怎麼做的?你畫了些什麼句子。

①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教師課件出示:  A、他讓爺爺幫他把斧子磨快,然後就動手砍柳樹。  B、現在得把柳樹枝全砍掉。  C、大樹正好架在了河的兩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頭兩邊加上欄杆。  ②教師根據學生讀出的句子,概括板書:磨斧子——砍柳樹——樹架在河岸上——砍樹枝——加欄杆。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在造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為什麼後來有了新橋,人們還是尋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①學生讀14—15自然段  ②指名彙報(為了表示對皮巧根的無限感激。)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他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敬仰,他真了不起,我應該向他學習。)

七、鞏固練習(做導學案上的鞏固練習)

八、拓展延伸,鼓勵練筆  在生活中,像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你能以“愛心”為題,通過一件事來體現人物的良好品質——愛心嗎?(做導學案上拓展延伸)

《橋》 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喜歡的部分。

3、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生字的記憶和理解,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你們看見過哪些橋?

2、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橋。教師板書:趙州橋

3、師: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樣子、地方、什麼時間、設計者、材料)

二、自讀課文

1、帶着問題讀課文。

(1)讀準字音、句子。

(2)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教師巡堂

3、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

(2)指名讀新詞。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指名分段讀課文,指名評價。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介紹了什麼?

每個自然段各講了什麼內容?可以怎樣分段?(三)

3、學生可同桌交流。

4、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彙報。

四、指名讀第一段,説説自己知道了什麼?

五、指導書寫

1、觀察,説説要注意什麼?

2、師範些,生練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喜歡的部分。

2、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3、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詞,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

2、課文講了什麼?分哪幾個方面講?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二段:

(1)趙州橋為什麼世界聞名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一邊看課文,一邊看書上的插圖,弄清趙州橋在設計上有哪些特點。

學生默讀、勾畫。

(2)出示趙州橋圖,特別的地方是什麼呢?

A、這座橋沒有橋墩,只有拱形的大橋洞。指名讀。

B、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指名讀。

C、師:為什麼説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以前的橋從來都沒有設計過橋身上加小橋洞,趙州橋卻有了,並能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

結合練習:用既又、造句

教師見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3)趙州橋還有什麼特點?指名讀第3段。

A、第一句話好在哪裏?

既總結了前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趙州橋的堅固,又提示大家這個自然段要講的是趙州橋的美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一個過渡句。

B、趙州橋的美觀體現在哪些地方?

找出寫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讀讀。

仿照課文寫句子。

藉助圖片,讓學生較形象的瞭解趙州橋欄板上的美麗圖案。

C、師:這段話中有兩個分號,表示連接的三個句子間的並列關係,並列地寫出了三種龍的樣子。最後一句是前幾句的總的説明,這種寫作手法是先分後總。

如果把最後一句調到前面去,請同學讀一讀是否可以?這裏的寫作手法是先總後分。

三、結尾昇華

1、師: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建造了這樣一座橋,而且這座橋建造在遠離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舉世聞名,課文是怎樣誇它的?指名讀。

你們想誇一誇他們嗎?(這充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讚揚了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

2、帶着這種感受自由再讀課文。

四、指導背誦

你喜歡那一段?能試着背一背嗎?

五、課後拓展

除了趙州橋外,你們還知道我國有哪些聞名世界的建築?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古建築?

板書設計:

19

趙州橋

世界聞名

雄偉、堅固、美觀

智慧

才幹

歷史遺產

課後反思:

近期以來一直在練習分段,學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對於這一類較簡單的段落結構能正確判斷。有了分段的基礎,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許多,過渡句是可以找出來的,但是很多孩子還是沒有掌握它的作用,又進行了指導。仿寫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子,學生的思維還是不夠活躍,寫得較簡單,但是結構基本正確.

《橋》 教學設計篇4

【文本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文的內容是:以“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橋為例,着重説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文的特點是:説明內容典型突出,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説明語言準確簡樸,如“大約”、“可能”、“兩肩”等詞;説明順序巧妙有序,採用先總述後分説在總括的順序;説明情感質樸,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説明方法多樣,採用了舉例子,打比方,引用等多種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圍繞中國石拱橋這一説明對象,按照恰當的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和説明語言來説明的寫法,提高對説明文的閲讀和寫作能力。初二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和説明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情感上,對祖國橋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和體會。學生需要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法、探究法等自主學習的方法。

【目標闡述】

(一)知識與能力

1、能説出本文説明對象的內容和特點;

2、能解釋本文説明方法的特點和效果;

3、能闡述本文説明語言的特點和效果。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本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探究的方法;

2、能在體會本文情感的過程中運用誦讀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作者對中國石拱橋的喜愛與自豪;

2、能體會作者對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讚美與歌頌。

(四)教學重點

能説出本文説明對象的內容和特點;

(五)教學難點

能解釋本文説明語言運用的特點和效果。

【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開啟“拱橋”之幕

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石拱橋作為我國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從古至今一直髮揮着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與石拱橋有關的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作者——,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紹石拱橋的,共同揭開我國石拱橋的神祕面紗。

二、明確説明對象,初識“拱橋”

這篇説明文的主要説明對象是——中國石拱橋(一起開口説)

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分佈廣泛,形式多樣,成就驚人)。

作者為了説明石拱橋的特徵,精心選取了兩個例子,分別是趙州橋和盧溝橋,在文中是第幾到第幾自然段。在我們的閲讀提示語裏也提到趙州橋和盧溝橋突出體現了我國石拱橋的特點,是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典範,它們是如何體現我國石拱橋的這些特點的呢?

任務:自由朗讀第4到第8段,劃出其中體現中國石拱橋共同特點的句子,並分析體現了哪一特點。要求:快速、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3分鐘左右。

三、掌握説明方法,賞析“拱橋”

快速閲讀課文,説説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有何作用。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語句加以説明。(參考句式:這句話運用了……的説明方法,作用是……。)

(學生: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作用是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石拱橋的形狀,突出了石拱橋的形式美;引用《水經注》裏的旅人橋,作用是説明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

教師例子:

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這句話運用了摹狀貌的説明方法,作用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盧溝橋石獅子的各種姿態,説明了盧溝橋的形式優美。

摹狀貌通過描繪事物形貌來説明事物特徵的一種説明方法,其作用是把説明對象描述得形象、具體、生動。

本文最主要的説明方法是舉例子,課文用趙州橋和盧溝橋了説明石拱橋的特點,使文章更有説服力。

經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的説明方法有(一起開口説):打比方、舉例子、引用、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

四、研習説明語言,品味“拱橋”

為了準確地説明事物,説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經常在一句話里加入修飾性的詞語來體現説明文語言的特點。

任務:請同學們圈出體現説明文語言特點的詞語,並具體分析。

示例:

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比較”一詞,表示的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大約”、“可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佈範圍廣,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

“當時”是時間上的限定,“可算”是程度上限定,更加符合實際。

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兩肩體現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五、理清説明順序,明晰“拱橋”

一篇説明文為了把被説明的事物講清楚,説得有條理,要按照一定的説明順序。(讓學生一起回顧説明文的三種説明順序。時間順序: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説明的。空間順序:是按照由表及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等順序來説明的。邏輯順序:是按照從主要到次要、從總到分、從整體到局部、從一般到個別等順序來説明的。)

快速瀏覽全文,對照三種説明順序,概括全文的説明順序,並説説理由。檢測:快速瀏覽第3段到第9段,對照三種説明順序,概括作者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説明順序。

六、總結提升,回顧“拱橋”

任務: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啟示,並寫在學習紙上。要求:總結收穫準確、全面;總結啟示深刻、獨到時間:2分鐘左右

教學反思

基於這篇文章是初中學生正式學習的第一篇説明文,雖然他們在小學已經學習過説明類文章,但是關於説明文的學習內容沒有完整的學習方向。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按説明內容的四大模塊設計教學內容: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語言。

基於部編版的作業本設計,我在教學過程中,基於學生的課堂反饋,穿插相關的習題。其中,作業本上的關於各種説明方法的特點,概括得非常詳盡,因此當學生侷限在舉例子等説明方法時,我就讓學生翻看作業本上,以此豐富他們的腦海中的相關知識。此外,我認為讓學生翻看作業本上的這道題,也有利於學生對説明方法特點的總結,利於學生在腦海裏形成“知識樹”。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及課後的學生反饋,我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課堂中,學生的讀書形式單一,有時因為時間原因,直接跳過朗讀環節。這不利於學生語感的培養。其次,在教學説明順序時,筆者一直在強調“邏輯順序”、“空間順序”的區別,但是沒有結合具體的例子。後來,在學生的詢問中,筆者發現用“由表及裏”這一説明順序來解讀兩者的區別是再合適不過的。因為“由表及裏”,既可以是“邏輯順序”,又可以是“空間順序”,主要的評判依據即是否是視線所能看得見的——是視線在動,還是思維在動。這一例子的解説,既能解決學生教參上關於“由表及裏”的疑惑,又能明確地讓學生知道兩個説明方法的區別。未能在課堂上解説這一例子,實在是可惜!但是,在第二節校對作業時,我立即補充了該內容。

“越努力,越幸運”,我相信每一次的教學及教學反思都能給我帶來極大的收穫!

《橋》 教學設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包括一篇課文、一幅插圖、七個生字、七個詞語、四個新出現的部首和課後練習。課文敍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

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講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共有五句話,講因為下雨,河水漫過了小橋,小同學上學遇到了困難,雷鋒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

教學重點是第二自然段。

難點是按漢字結構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詞(放在閲讀教學中聯繫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義)。

二、教學要求

1、學會七個生字,理解掌握七個新詞語,學會四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雷鋒叔叔熱心幫助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提示生字詞,學習認識七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初步理解詞義。

第二課時:鞏固複習生字詞,分析講解課文,指導朗讀,複述,完成課後作業 。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會七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生字組成的新詞,藉助拼音,初步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出示課題,掛出雷鋒的畫像(或放投影片)。

老師提問(以下“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叔叔嗎?知道他是誰?

學生回答(以下“答”):雷鋒叔叔。

老師板書(以下“板書”):“雷鋒”,接着介紹雷鋒的生平事蹟。

(二)放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三)藉助拼音,讓學生讀文。

(每個人都自讀,讀後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從回答中教師提示出生字詞)

問:第一自然段裏有幾句話?

答:一句話。

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過一座小橋。

板書:gùo yào

過(走過) 要

問:第二自然段裏有幾句話?

答:有五句話。(請五名同學各讀一句話)

學生每讀完一句話,讓學生用筆做個記號,五句全讀完了,再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認真讀,讀中教師板書出生字詞:

板書: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 邊(橋邊) 放(放學)

yòu bēi

又背(背過去)(背過來)

(四)教學生認讀生字詞。

教師要按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學中教師可啟發學生説出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問學生,你們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呀?啟發學生説出:“過”與“邊”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裏面不同。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可教給學生進行區別、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再啟發學生説出“起”字是“走”字旁,裏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師告訴學生説:“起”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個“走”字,裏面是個“己”字,(教學生説一句順口溜:起牀先別走,疊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時告訴學生:“走字旁”的最後一筆要拉長,要托住裏邊的“己”字。

繼續教學生認:“要”、“背”、“放”、“又”四個生字,從中教學生識記部首:“西字頭”(要與西字區分)、“反文旁”(攵)告訴學生是:

的第五筆是豎,不是豎彎。“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筆是橫不是提。最後可教學生説:“西女要”、“北月背”,以幫助學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訴學生“又”字的意思是:“重複,連續”的意思。讓學生用“又”練習説幾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又”字的字義。

帶領同學齊讀生字詞:“過”。過橋的'過,過橋。“要”,要過橋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邊”橋邊的邊,橋邊。“背”,背過去,背過來的背,背上。“放”放學的放,放學。“又”又過來的又。(分行讀、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按結構分析字形,指名同學説出:“過、邊、起”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要、背”是上下結構的字。

“放”是左右結構的字。

“又”是獨體字。

(五)鞏固練習。

1、認讀字卡、詞卡。(開火車認讀)

2、用七個生字進行口頭組詞練習。

3、猜字謎遊戲。

4、將卡片放在黑板槽內,請一名同學讀字,兩名同學找,看誰先找到。複習鞏固所學的七個生字。

5、齊讀一遍課文。

6、指導書寫生字,每個字只寫三個,課上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分析講解課文,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反覆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複述本文,完成課後作業 。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麼時間,什麼事兒?)

問:這段裏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麼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麼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後,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麼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説出這一段裏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後回答問題。)

問:在什麼樣的天氣裏,雷鋒和小同學去幹什麼?(打出投影幻燈:雨天裏,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麼?(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後,教師説:“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麼説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揹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説的?(回答後,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着,齊讀第四句話。讀後提問:雷鋒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後,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麼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多嗎?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麼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後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麼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説: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裏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揹着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揹着的打着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説説,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説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麼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説:對。這篇課文是敍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裏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裏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麼?”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朗讀。

教師先範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後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在“小同學”後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範讀來指導朗讀。

(六)指導複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説一説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再指導複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後作業 。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2、填空練習。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橋。

②( )的時候,雷鋒把( )背( )。( )的時候,雷鋒又把( )背( )。

3、讀一讀,比一比,進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記憶所學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寫出本課兩個走之旁的字,並組成詞。

辶____( )____ 辶__( )_____

5、朗讀、複述全文。

板書設計 :

15 過橋

下大雨

河水漫過小橋

上學的時候 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

放學的時候 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四、教學提示

(一)兩個重點句子是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1、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要讓學生掌握

過去:從這邊到那邊。

過來:從那邊到這邊。

“背過去”又“背過來”是指背了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一個一個: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意思。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zj0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