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通用5篇)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確定位置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通用5篇)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1

“用數對確定位置”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提升,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在第一學段學習了前後、上下、左右等物體具體位置的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在空間的具體位置打下了基礎。本節課,我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確定位置的具體方法,讓學生能用數對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體會數對在確定位置中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自主探究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組明星圖,通過問答使學生感到:要確定“劉翔”的位置,必須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規範表達,才能使人明白。結合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自學,自主探究本課的知識點。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要確定劉翔的位置要從二維的角度(兩個方向)考慮。通過交流、彙報及教師的引導,明確了“列”與“行”。在學生能用第幾列第幾行描述出某一位置後,進一步讓學生探究如何用簡潔的方法表示這一位置,從而引入了用數對錶示位置。使學生感受到數對可以更簡潔、更迅速地確定位置。通過這一的探究活動,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

二、應用數對確定位置

當學生初步認識了數對後,我設計了“找朋友”的小遊戲。一是讓學生用數對寫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二是讓其他學生根據數對找到好朋友。三是教師出示數對,學生找一找是誰。此環節層層遞進,逐步滲透,一方面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另一方面使學生不僅鞏固了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而且體會數對的一一對應性,同時也讓學生充分感知了數學的簡潔美。

三、在平面圖和方格圖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由具體到抽象是數學知識的特點。對於讓學生在方格圖上確定位置是本節課的難點,也是學生思維的一次飛躍,當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在平面圖中用數對確定位置後,再利用多媒體,直接抽象到方格圖,並且初步滲透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思想,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通過“一公司邀請(4,X)位置中的明星參加慈善演出,你知道可能邀請了哪些明星嗎?”“另一公司要邀請(Y,2)位置中的明星參加演出,有可能邀請了誰?”讓學生感知到位置處於同一列時,逗號前面的數字相同;位置處於同一行時,逗號後面的數字相同。

四、拓展應用

數學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生活中數學的知識,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

(1)應用數對確定國際象棋棋盤中每一個方格的位置。

(2)瞭解地球上用經緯度可以確定任意一點的位置。

(3)GPS定位系統。

這樣,由數學上的位置到生活中的位置,二者雖不盡相同,但對學生具有引領和教育價值,從而體現數學的大教育觀。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2

《確定位置》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的資料。不僅僅是在學生學習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基礎上的發展,而且也是後面學習“平面直角座標條”以及“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某一點的位置”等知識的基礎。為此本節課我關注高效教學的理念,採用了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應用昇華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透過理解分析,歸納總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逐步總結出確定位置的三要素: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提高學習的潛力。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構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用心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因此在教學時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入手,引入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知識源於實踐的啟迪,從而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與探究熱情。我在這節課始創設了“笑笑的媽媽帶笑笑到動物園玩”這一情境引出這麼多景點都在什麼位置呢?透過地圖和課桌構成鮮明的比較,設下疑問。透過引發的認知衝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有了探究新知的慾望,有了慾望,學習才有動力;有了慾望,才會發現問題,思維就會有方向、學生就會樂於學習,主動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準確的方向,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了學生的動手潛力、觀察潛力、分析和概括潛力。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這節課,我從導入到練習都選取了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性,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3、科學的設計聯繫

教學時我還注重聯繫設計的層次性。精心、科學地設計練習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最後設計的拓展應用是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課堂只有短短的40分鐘,課堂上教學的容量是有限,學生這時還意猶未盡,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資料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引導學生在課外繼續思考,這樣才會構成持久的研究興趣,才能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整節課,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全身投入學習,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簡單的氛圍,用心的態度以及成功解決問題後的喜悦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效果較好。經過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節課中我側重於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師生之間的互動,欠缺的是生生之間的交流碰撞,今後的工作中會加以改善。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3

回顧本節課,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努力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認識—抽象—實踐

在設計教學時,整個環節密切聯繫,首先從現實的課堂情境導入,先讓學生對位置有個立體的認識,進而抽象到平面圖中(主題圖)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紙中位置,最後是迴歸到生活中的位置,整個環節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轉化過程,正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概念認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生成,效果很好。不過,在引出數對概念時,十分突然,學生比較難接受。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我又通過換座位的遊戲,來彌補這個不足,從而使學生加深了來自對“數對”意義的理解。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學知識,豐富教材內容

根據教材的安排,教學的程序是先講座教材情境圖的內容,然後現説一説自己班級的位置,而我的設計是先説一説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圖作為鞏固練習。因為討論的是學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這一交換就很容易激發起學生興趣,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了。我想現在新課標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師,那麼教師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們新課標的一個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現場資源,把數學問題簡單化

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體會“數對”在確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從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喚起探究如何確定位置的慾望。在學生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時,我不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組織學生討論誰的方法比較好。引入“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時,我沒有直接講授,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此時,本課重要的知識點從學生之口引出,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實際教學中當有學生出現(4、2)和(2、4)混亂的問題時我沒有及時進行對比,而急於完成教學過程。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4

確定位置是學生已經在第一學段學習了前後、上下、左右等表示物體具體位置的知識,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在空間的具體位置打下了基礎。因此本單元學習的資料不但是第一學段資料的發展,也是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打下紮實的基礎。

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我讓學生自主表示xxx在教室位置的方法,讓學生體驗表示位置的多種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透過彙報時的比較和甑別,引導學生對頭腦中原始的、粗淺的、局部的、零碎的經驗進行調整、提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究竟那種方法是最準確又簡單扼要的呢?自然過濾到一齊來學習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在學習時,我讓學生帶給經歷知識再構建的具有必須挑戰性的問題,並留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思考。同時,安排“説數對,找同學”或“説同學,寫數對”的形式,讓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活動中,既加深了對數對的認識,又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學習的評價,體現了評價的多維性。從而引入用數對來表示位置。又透過學生的交流、討論、思考的過程中,自主發現、探究、獲取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學生認識了數對之後,我立刻提出讓用數對(3,5)和(5,3)表示相應位置的同學站起來,讓學生觀察這兩組數對,找出共同點,明確數對在寫法上不能夠把括號中前、後兩個數字調換位置,再出示數對(5,5),讓學生最終明確了數對;中的兩個數各自的好處。這樣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潛力的同時,使學生逐步突破學習難點。

存在的不足:

1、在課初學生説位置的時候,學生説法不一,如果抓住就是因為表示位置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為我們帶來不便,所以才要約定俗成,有統一的確定位置的方法,這樣就讓學生更加明確我們要學習本節知識的重要性了

2、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生成,學生在課始表達自己的位置時,學生都是説“我在第幾組第幾個”,我沒有再引導到列和行,確定位置的兩要素:組和個(列和行)。

3、在探究在方格圖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時,看方格圖上的點用“數對”的方法確定位置是此節課學習的難點之一。如能透過課件,將實際的教室座位圖代替教材中的情境圖,教學素材頓時鮮活起來。這樣做,將書本中的知識生動形象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合理的創編了教材。然後透過讓學生説數對上去找位置,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把平面圖的座位漸漸縮小,最後抽象成“點”,然後讓課件再出示橫線和豎線分別表示第幾,幫忙學生把實際的位置逐步抽象出座標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座標圖的構成過程,幫忙學生建構新知系統。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總結得出:“從一點出發,先看豎線指着幾,就先寫幾;再看橫線指着幾就再寫幾”的方法,將“數對”的表示方法與今後的平面座標圖緊密的結合起來。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需要學生“跳一跳摘果子”,但展示了知識構成、發展和認識的過程。從而突破教學難點。但是因為自己製作課件的水平有限,所以一些好的設想只能是水中望月了,今後將要努力彌補自己教學技能上的足,以提升教學效果。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5

數學家華羅庚曾説: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應用性的精彩敍述。

21世紀教材第二冊中的《確定位置》一課,具有很強的生活性,那怎樣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切入點呢?對於今天的孩子,大部分有去影劇院看電影的親身經歷,而拿着電影票對號入座的過程不就是在確定位置嗎?於是我這樣引入:事先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座位號,聽到上課的鈴響後,根據手中的票去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很快找到了座位,有的找錯了座位,有的找不到座位很着急。這時我説:“沒找到座位的同學暫時先找個位子坐下來,看來,我們根據票找位子還有一定的困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好嗎?”同學樣齊聲説:“好”,目光中充滿了期待,我説:“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誰願意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找到的?”玉佳説:“我的座位號是3排6號,我先找到了第三排,再找第6號。”我説:“其實生活中的排也叫‘行’,接着我讓同學説説自己所在的行,並用‘行’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生:“我在第二行的左數第二個。”

生:“我在第二行右數第一個。”

師:“剛才你們説的很好,誰來説説,你的好朋友是誰,他在什麼位置。”

生:“我的好朋友是劉穎,她在第三行左數第四個。”

生:“我的好朋友是孫麗君,她在第四行右數第二個。”

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介紹着自己朋友的位置,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了“列”,之後我讓全體同學站成隊列,説説自己在隊列中的位置。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咱們的生活中,還有其它確定位置的方法嗎?同學們討論後紛紛發言,有的説:“我家住在二單元6號,單元號也是確定位置的方法。”有的説:“我家住在北大街17號,街號也是確定位置的方法。”我問:“還有嗎?”課堂上一片沉默,突然王英傑説:“老師,我在華山小學一年級一班,小學年級班也是確定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學們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

上面的教學案例,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覺得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祕,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説: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項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生活化”的數學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寶貴禮物。

二、生活中的數學,必須依賴實踐活動,使數學成為看得見,摸得着,聽得見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應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讓學生説説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隊列中的位置,讓學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教室裏,在隊列中,在自己身邊,從而感悟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人人用數學,體會數學的一種社會價值,形成“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學習風尚。

三、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課堂教學不能受書本限制,教師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後,應讓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與延伸。

標籤: 通用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mjvp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