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1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習了用前後、左右、上下等表示物體位置和東西南北等八個方向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方向與位置”內容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對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發展空間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數對”這一數學知識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本節課的教學是先從認識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開始的。認識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是認識那是第一列的基礎,也是學生經常發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導入時設計了學生介紹第一排同學給我認識的環節。通過學生用方位詞向我介紹同學,使學生產生認知的衝突,從而加強了觀察角度的認識。事實證明,我這樣的教學設計確實對學生認識列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本節課又通過讓學生看軍營情境圖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説出小強的位置,喚起了學生對已有的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的知識來確定位置的經驗,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然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確定小強的位置,有的從左邊數起,有的從右邊數起,有的從前邊數起,有的從後面數起,這樣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學生認識到這樣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夠準確。進而讓學生將敍述的語句改準確,使學生認識到如果敍述準確了,又顯得太羅嗦。有沒有一種既準確又簡明的方法呢?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新方法的內在需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由實物圖到方格圖的抽象過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實物圖,然後通過電腦演示了有實物圖到點子圖的過程。最後我把點子圖的各個點用橫線和豎線連接起來,然後點子圖的各個點逐漸縮小,直到縮到與橫線和豎線的交叉點一樣大為止。通過電腦的演示使學生親身感知了由實物圖到點子圖再到方格圖的變化過程,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4、在教學中我應用了小組討論的方法。在解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的時候,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問題的過程。通過學生小組內的談論,學生找到了許多中簡單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過學生的討論彙報,我適時引導從而使學生認識了數對錶示方法的科學性、準確性和簡潔性。

5、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堅持了“數學知識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的思想。在導入部分我先從班級內的第一排學生開始,然後引導出了軍訓中的情景圖,從而引起了新知識的探討過程。最後我設計了尋找班級的數對以及猜一猜的文字遊戲也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通過實際的教學,我認為我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還存在着以下幾點缺憾:

1、講完課後總覺的有些面面俱到,沒有突出重點。

2、在小組討論的時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學生自由活動不夠充分。在彙報討論結果的時候又過於倉促,沒有給學生留下自己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時間。

3、過於依賴課件,在講到十幾分鐘的時候,電腦突然死機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課的思路有些亂了。在處理這個突發事件時,我處理的也有些不當。當時我還沒有介紹點子圖我不應該叫學生到點子圖中找小強的位置。當時我在黑板上已經總結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這個時候叫學生直接討論“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會更好,而且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一節課已經結束了,但我的思考卻沒有終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學的每一個細節,考慮着我教學的得與失。我始終堅持着教數學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不是已記住一些知識為目的。知識的探索必須以實際生活為依賴,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會數學的價值。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2

學校近期舉行“過關課”觀摩,我選擇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的“用數對確定位置”。

在備課中,關於“行”與“列”的定義出現了困惑,請教數學組的其他老師,大家意見不一。老師: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把走進教室時緊挨着窗的一組設定為第一組,第一個同學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數學的視角看,我通常從右往左數。所以我認為:小軍的位置不一定為第4列第3行。 H老師:教材上寫着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後數。那麼,我個人覺得教材這樣規定是和中學數學中的直角座標系相吻合的,便於中小學數學的銜接。教學時,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編排意圖,應該從教師站的角度來觀察,小軍是坐在第4列第3行。 T老師:我上課時是以教室的門為參照物,當所在教室中師生的位置剛好與教材情景圖相同時,我得到了小軍坐在第4列第3行,當位置與情景圖相反時,結果就不同了。

聽了老師們的發言,感觸良多。出現的爭議源 於老師們對教材的不同解讀。我只有請教《教師用書》,認真拜讀小學階段“確定位置”這一內容,發現一年級用一個“第幾”描述物體在直線上的位置,二年級用兩個“第幾”表示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通過兩次教學,學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獲得了自然數能表示次序的體驗。在此基礎上,五年級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使學生由原來憑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空間觀念,為六年級教學根據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奠定基礎。 因為數對是按列與行確定位置的。

因此,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都是約定俗成的規定,而從教材提供的場景圖來看,顯然要求我們按照H老師的思路來設計我們的教學流程。在教學時,為了避免孩子們出現以上爭議,按照H老師的意圖,我事先做好。把我左邊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學的名字放在數對(1 , 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學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後的順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座標)。先讓孩子們觀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説出數對;然後我通過報數對隨機點名,還故意報出數對(9 , 2)、(4 , 7),孩子們很快發現這兩個是空號,因為我們班沒有9列,也沒有7行;最後我分別點名數對(3 , 1)(3 , 2)(3 ,3)(3 , 4)(3 , 5)起立,(1 , 3)(2 , 3)(3 ,3)(4 , 3)(5 ,3)起立,讓同學們分別思考:看到這些數對,再觀察起立的同學,你發現了什麼?

孩子們很容易得出:第一次起立的同學在同一列;第二次的在同一行。不僅避免了爭議,還使得每位同學共同參與數學活動,並在活動中輕鬆、快樂地獲得知識。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3

這節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理解什麼是列和行,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平面上點的位置(限正整數)。而我這一節是第一課時,這一課時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用數對來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會有語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數對的學習將為學生以後學習直角座標系打下基礎。“數對”這一數學知識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本節課的教學先讓學生看情境圖,説出小軍的位置,喚起了學生對已有的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的知識來確定位置的經驗,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然後讓學生根據“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和“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確定小軍的位置,有的從左邊數起,有的從右邊數起,有的從前邊數起,有的從後面數起,這樣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學生認識到這樣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夠準確。進而讓學生將敍述的語句改準確,從而知道了要統一説法。最後讓學生説一説你在班級是第幾列的小遊戲,幫助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學生用列和行説一説你在班級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過小遊戲幫助學生們加深了對列和行的認識。

2、接着我又要求學生記錄下幾個同學的位置,這是學生們發現如果全部記錄下來太長了,時間上也來不及。從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沒有一種既準確又簡明的方法呢?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新方法的內在需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然後我要求學生自己想一想設計出一個你認為比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學生寫在黑板上。最後我在學生設計的基礎上用數對錶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列”數,第二個數就表示“行”數以及這個數對的讀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首先是結合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過做遊戲,説位置,猜朋友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行、列和數對含義的認識。接着我又通過小遊戲猜猜他是誰,使學生們進一步認識數對,並且明確了要想確定具體的位置必須要同時知道數對中的兩個數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遊戲,讓學生們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準備了一張(6,6)的卡片,然後讓學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的認識數對,並且初步體會什麼是一一對應。

儘管我努力想上好這一節課,但仍然有不足之處:

在第一環節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隊中小軍的位置描述出來,學生書寫速度較慢,浪費時間,在試講的過程中也嘗試過讓學生口頭表述,後面學生受前面發言學生影響,往往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這一環節還需精加工改進。在處理找座位這一環節的時候,應該着重處理怎麼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體會一一對應的。而且在上課的時候總是説得過多,不能放開手讓學生去討論探索,而是把學生牢牢地紮在手中,讓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反思4

1、關注學情,教而有效

認知教育學家奧蘇貝爾説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説: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弄清了這一點後,再進行相應的教學。”的確,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該基於學生的已有經驗。喚醒學生原有知識,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通過讓學生自己來描述趙晨的位置,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描述物體位置的經驗,然後通過交流評價,自己認識到這些方法的不足,引發學生產生用統一、簡明的方式來確定位置的需求,體會學習新知的必要性。

2、巧設平台,彰顯個性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盡情釋放。在讓學生以趙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為例,根據數學的簡明性特點和符號化特點自己創造更簡潔的表示方法的環節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間,學生的思想無拘無束,創新靈感、創新思維不斷湧現,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樂園。然後再針對學生自己創造的方法,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讓學生產生矛盾衝突,抽取共性,從而產生確定位置的方式——數對。可以説數學的特點促進了數對的產生,數對的產生也符合數學的特點。再通過對“數對”名字的分析,使學生對於“一對數”確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樂求學

心理實驗表明,學生經過20至30分鐘緊張的新課學習後,會感到疲勞,學習興趣降低,學困生表現尤為明顯。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繼續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教師要特別注意練習的設計。“找好朋友”的練習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而且形式活潑有趣,極大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想,動口讀,動手找,調動了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這個形式新穎有趣的練習,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既增大了練習面,又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

4、研究探索,發展思維

本課有兩大主線貫穿始終:一條是圖例的抽象和演變:由實物圖、到點子圖再到方格圖,這一抽象的過程細膩、清晰,藉助“數形結合”的方式很好地滲透了“座標”這一較難理解的數學知識,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條線是確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過渡到列與行的方法最後通過對比淘汰產生數對的方法,這一表達方式逐步遞進、簡化、抽象,都使學生對數學的簡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體會。課堂中,兩大主線的層層遞進與發展,把本課數學知識和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前後對比反思,及時提升學生的認識,培養反思習慣和能力。通過學習,學生不但熟練地掌握了數對知識,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數學能夠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符號的簡潔清晰,最重要的是學生真正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這些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5、缺點與不足

常言道: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的確,儘管在不斷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幾縷缺失時常縈繞腦際,難以釋懷。

(1)在第一環節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隊中趙晨的位置描述出來,學生書寫速度較慢,浪費時間,在試講的過程中也嘗試過讓學生口頭表述,後面學生受前面發言學生影響,往往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這一環節還需精加工改進。

(2)這節課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用“數對”的方法來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構建“數對”模型,經歷用簡潔的數學符號確定位置這一抽象的過程,這才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在經歷了由文字描述到符號表達,由繁到簡的再創造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了數學的抽象化、符號化。這些方面本課都體現的比較充分,但在讓學生感知“數對”確定物體位置,要從兩個維度來考慮的數學本質的同時,對數對的有序性體現的不夠充分。

(3)此外,聯繫實際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學生非常缺少這方面的經驗,往往舉不出恰當的例子,是否能改為先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課後再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應用了數對思想確定位置實例,也在思考中。

標籤: 教學 反思 用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zq9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