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我的五樣》教案2 教案教學設計

《我的五樣》教案2 教案教學設計

我的五樣

《我的五樣》教案2 教案教學設計

 

江蘇金湖二中     張巧雲

 

 [教學目的]

1.濃縮內容,理清思路。

2.品味課文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學會珍藏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教學重點]

品位課文獨白式的心理描寫,體會作者豐富獨特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學會珍藏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教學方法]

讀:學會略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寫的精妙,體會作者思想的獨到。

思:聯繫自身實際,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該是什麼?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和大家做一個心理遊戲,請大家按照要求完成以下問題:

1、請寫出你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並説明理由。

2、請依次劃去這“五樣東西”中相對不重要的四樣,並説明理由。

過渡:這雖是一次虛擬的選擇,卻是我們對自我生命存在意義的一次深入思考,面對這一問題,也許你很果斷,也許你很躊躇,也許你從未考慮過,不知從何説起。沒關係,先讓我們來借鑑和參考一下作家畢淑敏在《我的五樣》中的選擇和取捨吧。

二、略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快速略讀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寫“選”,哪些段落寫“棄”?

明確: a.第17自然段是過渡段,即“留”的內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確第40段是寫“棄”的最後一段。即“棄”的內容是第16/17-40自然段2.學生回答。

2.模仿以“留”、“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式,用一個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內容。

明確: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從表達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議論”等概念,從而概括成“感”或“議”。

3.作者為什麼首先選擇水、陽光和空氣作為生命存在的三個要素?

明確:因為生命的存在是個大前提,沒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沒有存在的可能。

4.作者為什麼選擇了鮮花?

明確:因為鮮花代表着愛和美好。生命中如果沒有了愛,那生命還有什麼值得珍惜的東西呢?

6.根據作者捨棄的順序概括出逐步捨棄各種東西的理由。

明確:作者首先去掉的是鮮花,因為鮮花相較於生命與寫作是處於相對不重要的位置。其次去掉的是水,因為沒有水還可以堅持若干小時,“我”還可以寫作。再次去掉的是空氣,因為只要有陽光的温暖,“我”一樣可以寫作。當只剩下陽光和筆時作者最終選擇了筆,因為放棄了筆就是放棄“我”寫作的生命,就沒有了“我”的靈魂,也就真正沒有了“我”生命的存在。

7.作者在捨棄的過程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被要求最後只能保留一種時,為什麼作者給的答案的讀者先前沒有料到的筆?

明確:作者此時有着清醒的生命存在意義的思考,既然“我”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於寫作,那筆只能是“我”五樣中惟一的保留。如果放棄了筆而選擇了陽光,那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到處遊走的殭屍。在畢淑敏看來,多作家而言,再沒有什麼比寫作更重要,因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審視、思考社會和再現自己的審視和思考,一位作家放棄了筆,比讓他失去生命還要痛苦。

8.作者在文中説“人們在清醒的選擇後,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點,便像嬰兒一樣,單純而明朗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明確:一個人一旦清楚“我為何而生”後,一切變得非常清晰而有意義。這是作者在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生命存在意義後的釋然,這讓作者感到輕鬆,靈魂深處異常單純,“我”的生命裏寫作是惟一不可以放棄的追求,對生命存在意義的這種清晰的答案甚至讓人有種不可抑制的興奮。

9.作者還在文中説:“我細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張白紙,一如收起一張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槳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如何理解?

明確:“我”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創作後,就明白了“我”人生奮鬥的方向和目標,既然“我”存在的意義如此,那就開始“我”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風驟雨的生活裏用“我”的筆奮力畫出一條有價值的生命航道,為社會奉獻出儘可能多的寶貴精神產品。

 

三、修辭手法的運用

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用空氣、水、陽光對生命的寶貴襯托鮮花的可貴,生命固然重要,但沒有鮮花存在的生命會失去多少光彩。用空氣、水、陽光、鮮花來襯托筆,前四樣東西固然寶貴,可它們和寫作的筆一比,都不是最寶貴的。用同學們寫的父母、孩子、愛人與自己想寫的筆作對比,在諸多的忍痛割捨後,還是強調了自己對筆鍾愛的理由。(寫法上逐層推進)

比喻手法的運用。比喻運用妥帖。如:“萬物好似壓縮成超市貨架上的物品……只有五樣可以塞入。”如“我細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張白紙……戰勝風暴的努力了。”再如“教室內變得很寂靜,好似荒涼的墳冢。”

 

四、進一步賞析文章:到位的心理體驗

作者以女性的敏鋭和細緻,將人生路上各種慾望捨棄的艱難和內心痛苦體驗、感受表現得充分而深刻,準確而到位。如作者寫到捨棄水的體驗時是:“立即喉嚨苦澀,舌頭腫痛,心也隨之焦枯成灰”,又如寫到捨棄空氣時是:“閉起眼睛一跺腳”,將空氣劃去,其不忍、無奈又無助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很擅長從寫人物外部的感受來刻畫人物心理。

 

五、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作者其實用虛擬的一次“測驗”回答了“我因何而生?”這個對生命存在意義的追問。人一旦明白了這一追尋,在生命行進的路途中遇到選擇和捨棄時就會比較鎮定和從容,就會比較恰當地排出輕重緩急。我因何而生?作者的回答是寫作。其實這種生命存在意義的追問也同樣適合在座的每一個人,每個人正面叩問自己的靈魂,明白生命存在的意義。

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kv3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