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七年級生物教案:種子的萌發

七年級生物教案:種子的萌發

教學目標

七年級生物教案:種子的萌發

知識目標

1、通過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知道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

2、知道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並能指出種子結構與幼苗各結構的對應關係。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和分析實驗現象,分析種子萌發的原因,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種子萌發的條件,初步樹立內、外因辯證統一的觀點。

2、通過了解種子的休眠特性、種子的壽命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圖解

二、教材分析

本課的重點內容為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至於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胚軸、胚芽以及子葉將成為幼苗的哪個器官前邊已講過。這裏更重要的是種子能否萌發,在此要強調:(1)一粒種子的萌發需要內因和外因條件,其內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葉內的營養貯存充足;種皮的完整以及是否處於休眠和壽命之內。外因有適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氣等。(2)種子的萌發條件是農業生產上極為重視的問題,科學種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而這恰恰是受種子萌發條件所控制的,所以,講清楚種子萌發所需的各種條件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種子萌發的條件和種子萌發的過程都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和觀察進行了解,關鍵是弄清種子萌發所需條件的原因,以及種子萌發過程中內部物質的轉化。但初一的學生知識有限,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比較淺顯、直觀的例子加以説明。

種子的休眠和壽命雖然不是重點,但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密切,尤其是種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環境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性,暫時的休眠正是為了日後能夠更好地萌發。這種特性對於保證植物種類的繁衍是有巨大意義的。關於種子休眠的意義,必須向學生講清楚,不然他們會感到這是不可思議的。

三、教法建議

1、"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課前,可以發給學生一些種子,佈置學生在家裏進行有關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同時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上課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討論,配合教師事先完成的實驗,完成有關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探究。

2、在本節的內容中,要想説清種子萌發的條件不難,難的'是讓學生明白種子萌發為什麼需要這些條件,如果其中的某些條件達不到種子萌發的要求時會出現什麼情況,解決這些問題僅利用課本中的實驗是不夠的,所以可以在課上或課下安排學生進行一些有關種子萌發的實驗,以加深種子萌發條件的理解。

在種子萌發的三個外界條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温度這兩項的原因,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至於種子萌發需要空氣的原因,則比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於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過今後的不斷學習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師在講解時不易把這個概念講的過於透徹,可以結合種子萌發的實驗,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沒在水中的種子為什麼沒有萌發,時間一長,種子還會腐爛。這説明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複雜的生命活動,如有機物的轉變和運輸,胚細胞對有機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長成幼苗等生命活動,都需要有氧,只有種子不斷地進行呼吸,才能保證這些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由於水中缺乏氧,種子就不能進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動就不能進行,種子也就不會萌發,甚至死亡。並且可以利用上課前2~3天,在培養皿裏培養一批剛剛萌發的小麥種子,課前把這些種子和幹小麥種子沖洗乾淨,以便上課時供學生咀嚼並領略萌發種子的甜味,讓學生對種子萌發時有機物的轉變具有感性的認識。

3、種子萌發的過程可以通過實物觀察瞭解到,但教師要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分析出萌發條件(外界)促使種子內部有機物(內因)的轉化並被細胞吸收,確保胚根、胚軸、胚芽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最後使胚發育成幼苗,幫助學生樹立起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辯證觀點。

4、關於種子壽命的知識,要儘量聯繫實際,如當地農民在貯藏種子時的經驗。如果課時允許,還可以佈置學生做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組做發芽率的實驗,並加以比較、分析。從實驗中可以看出,陳舊的種子發芽率低。通過實驗還可以看出種子是有一定壽命的。農業生產上為了保證出苗整齊,必須要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根據發芽率可以計算出每公頃應該播種的數量,做到節約播種。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種子的萌發條件

難點:種子萌發需要外界條件的原因,以及種子萌發時內部物質的轉化。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分析得出結論為主

設計思想:

採取觀察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提前在課下進行實驗,讓學生從實驗的現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適當給以提示,最後由學生觀察由教師完成課本上的有關實驗,歸納出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關於種子萌發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實驗進行觀察,並通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及掛圖來描述,最後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關鍵的問題:一粒飽滿的且胚完好的種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條件下是否一定能夠萌發成幼苗?從而將話題引入種子的休眠和壽命的問題中。

教學過程:

(課前可提前一至兩週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種子萌發的條件是什麼?並隨機的發給學生一些種子,讓其根據自己的經驗,讓種子萌發。觀察其萌發過程中的變化,並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

一、導入:

提出問題:

1、説明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及其作用是什麼?

2、種子中含有哪些物質?

3、如果你是農民,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種子種在田裏?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並引入課題:

種子裏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是種子能夠發育成幼苗的內部條件。那麼,是否種子具備了這些自身的內部條件就能萌發成幼苗呢?種子的萌發還需要什麼條件,種子又是怎樣萌發成幼苗的,這些內容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一)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

2、分析學生的實驗,指出其中不科學或不準確的內容,如"學生很容易認為陽光也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3、引導學生分析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有哪些,並設計對比實驗。

4、組織學生觀察教師提前完成的實驗結果,並對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5、總結:

根據對實驗的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種子萌發時還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如:光照條件、酸鹼性等。

(二)種子萌發的過程: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實驗時對種子萌發過程的觀察記錄。

2、出示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課件,組織學生觀看。

3、教師結合種子萌發的實物進行總結:

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

(1)種子吸水後,體積脹大,種皮脹破。

(2)胚根首先伸長,突破種皮,發育成幼根。

(3)子葉以下的胚軸伸長,帶着兩片子葉伸出土面。

(4)子葉分開,黃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漸變綠,發育成莖和葉。

玉米種子萌發的過程:

(1)種子吸水後,胚根先從種子裏伸出,發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護伸出土面,子葉留在種子裏。

(3)胚芽鞘裏的胚芽長出新葉。

4、提出問題:"以上介紹的種子萌發的過程只描述了種子外部形態的改變,那麼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其內部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實驗:請幾位學生分別嚐嚐萌發的小麥種子和乾燥的小麥種子,有什麼不同感覺。

請參與實驗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感受。

教師總結:

萌發的種子有甜味,乾燥的種子沒有甜味。

啟發學生分析討論出現這種實驗現象的原因。

組織學生髮言。

總結:

幹種子裏的澱粉沒有發生轉化,不含糖分;萌發的種子裏的澱粉已轉化為糖,所以有甜味。由於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必須轉變成能溶於水的糖後,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種子中子葉裏的營養物質經轉化後運送給胚芽、胚根和胚軸;玉米種子中胚乳裏的營養物質經轉化後由子葉吸收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

(三)種子的休眠和壽命:

1、提出問題:"我們家中貯存的種子,並不都能萌發。這是什麼原因呢?"

2、組織學生分析原因(提示:(1)種子是由細胞構成的,有生命的。(2)種子形成多數是在秋季。)

3、總結:

種子是具有一定壽命的,所以存放時間過長的種子有可能已經死亡。而剛成熟的種子也不能萌發,是因為它們正處在休眠時期,這是種子在形成後,對寒冷的冬季適應的結果。

4、出示實物投影,介紹種子發芽率測定的方法。

三、鞏固:(如時間不夠,可做為課下練習)

1、我們吃的綠豆芽,主要是由種子的哪部分發育而成?

2、子葉出土與不出土的種子,在播種時深度上有什麼不同?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p73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