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宇宙的邊疆》説課稿範文

《宇宙的邊疆》説課稿範文

各位評委老師:

《宇宙的邊疆》説課稿範文

你們好!

今天,我所説課的題目是《宇宙的邊疆》。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宇宙的邊疆》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説明文。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標誌人類文明的尺度。閲讀科普文章,可以啟迪心志,激發想象,帶領我們進入全新的科學天地,在科學海洋中遨遊。本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説詞,它節選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宇宙知識,發表了自己對宇宙的眾多看法。行文是伴隨着電視畫面展開的,所以文中的語言有着特定的語境。

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聯繫實際,瞭解

過程與方法目標:辨析各種假説的區別。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鑽研的科學精神。

2、 教學重點、難點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難點是描寫與説明相結合的語言特點。

二、説教法: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閲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點撥法、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説,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説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XXX。”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奧祕。

(板書)宇宙的邊疆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瞭解解説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結》《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説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説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説詞要根據解説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説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遊離解説的主題。如課文解説的對象是宇宙,那麼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髮其他問題。

(2)解説詞補充和增加解説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説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説明順序

解説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着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閲讀來説,課文已經脱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在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後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説明順序上看,採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羣、子星系) 恆星 太陽系 行星

這樣的説明順序,好處在於: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説明對象來解説,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瞭解之後,再深入局部瞭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説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説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説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着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麼寶貴”等。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麼作者的解説,不沿着人類認識發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恆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於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説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後局部便於把握,而先局部後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調。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祕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於對宇宙的瞭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埃”;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説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出宇宙般的偉大。

5、【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説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説詞,不僅要讓觀眾瞭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藴和人文內涵。

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2042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