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説課稿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説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地球的宇宙環境》,它選自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第2課時“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我説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習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多層次的天體系統基礎上,從地球在宇宙天體系統中的地位和行星特點這兩個角度去認識地球的普通性,而地球的特殊性表現在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是三個“金鎖鏈條件”。

二、學情分析

城市的學生通過電視、電影等科幻影片瞭解到一些有關宇宙的零碎知識,甚至對一些科幻情節(像外星人阿凡達)信以為真,他們對有關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條件等知識充滿了幻想、好奇、渴望,本節課我將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利用資料證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閲讀“太陽系模式圖”,歸納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共同特點來佐證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温度、水、大氣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並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通過科幻影片中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

(教師過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4、教學重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5、教學難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師過渡:那麼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説説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四、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五個學習活動揭示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以及日地距離、地球體積質量大小、公轉自轉的週期的長短對“金鎖鏈條件”形成的'影響。

(2)、情境教學法:展示太陽系運動示意圖,讓學生從地球的形狀、運動特徵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説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圖表探究:學生通過閲讀“太陽系的行星基本數據”和“太陽系示意圖”分析“金鎖鏈條件”的形成。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課前收集有關行星的基本數據、環境特徵以及地球的相關資料,上課時分小組討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過渡:下面我將重點説説具體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我直接切入主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太陽系八大行星自轉公轉的運動示意圖(上堂課已經閲讀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行星的形狀、運動特徵,能否發光發熱,分析歸納地球與其他行星的共同特徵,從而得出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這樣,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一、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活動二:展示美國科幻片《阿凡達》當中有關的圖片,設疑:真的有生命出現在地球之外的潘多拉星球嗎?

生命物質存在需要哪些基本的條件呢?展示南北兩極白雪皚皚的景觀圖片、高大雪山的圖片、熱帶沙漠地區乾旱的景觀圖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前面三張圖片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相比較,同學們覺得造成景觀迥異的自然條件是什麼?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比較,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三個“金鎖鏈條件”的結論。

活動三:展示地球宇宙環境中太陽的穩定性、安全性的材料以及地球與其他行星運行軌道特點,讓學生共同討論:

○1、假如太陽光照變得不穩定或者太陽突然消失,地球上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並對你的答案做出解釋。

○2、太陽系行星的公轉運動有什麼特點?對地球上生命形成有什麼影響?

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語言組織能力,歸納得出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外部條件是穩定的太陽輻射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

活動四:閲讀太陽系行星基本數據表,小組通過數據對比討論分析:

○1、地球的體積和質量(與水星、金星相比)對“金鎖鏈條件”的形成有什麼影響?

○2、如果日地距離太遠或太近(與水星金星、天王星海王星相比),情況會怎麼樣?

○3、地球上有適宜的温度,除日地距離外還有什麼原因(提示: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週期、大氣層等角度分析)?

○4、如果地球人要“移民”到其它行星,你認為哪顆行星最合適?説明理由。(我先收集有關太陽系中最有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或衞星)

通過合作學習、問題探究和資料的收集分析,強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揭示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條件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活動五:展示大氣污染圖片、水污染圖片、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惡化的圖片(如洪澇、乾旱等),同學們思考來之不易的“金鎖鏈條件”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生共同歸納提高: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翻開地球生命物質孕育發展的進化史,人們不難發現從時間的角度看地球有悠久的過去,生物的出現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類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地球上還有漫長的未來,現今適應生物生存的條件在若干千年、萬年後將走向何方?還將由許多目前人類還無法確定的因素所決定,但有一點肯定是無疑的,那就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境惡化將是人類生存環境受嚴重威脅,處理不當,導致地球生命物質存在條件的缺失或消失,直至生物從地球上消失。讓我們一起更加珍惜和保護來之不易的”金鎖鏈條件”。

作業佈置:閲讀關於火星人的科幻小説,參考深空探測活動的新聞報道,説明火星人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49z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