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困擾家庭教育的七大誤區

困擾家庭教育的七大誤區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困擾家庭教育的七大誤區,希望有所幫助!

困擾家庭教育的七大誤區

誤區一: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人員發現,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是這個家庭裏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絕對的中心,一切都為了孩子,一切都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僅從經濟上分析,此次調研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佔37.7%,但孩子月均支出在500元至2000元的家庭佔35.6%,孩子月均支出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佔到1.05%;多數孩子消費額佔家庭總收的35%以上,有的甚至超過50%。

誤區二:不打不成才。

在家庭裏,因為各種原因,孩子挨父母的打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這種情況在文化層次不高和失和的家庭中比較多見。此次調研數據顯示,有9.6%的父母經常打孩子,有67.7%的家長偶爾忍不住打過孩子。據瞭解,克拉瑪依市的未成年人犯罪集中表現在“溺愛型”、“暴力型”家庭中。

誤區三:冷漠讓孩子壓抑。

在不少家庭裏,孩子犯了錯,家長往往採取不理不睬的方式來對待,有的甚至一個星期甚至十幾天都不與孩子説話。這種情況以知識分子家庭居多。

在此次調研中,有35.6%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採取過不理睬孩子的態度。有14.2%的孩子認為與父母存在代溝;有20.3%的孩子認為父母不主動與其溝通;有31%的孩子希望家長學會與子女溝通。

誤區四:強制填鴨式教育添壓力。

為了父母的願望,將並不愛好舞蹈和繪畫的孩子送到“舞蹈班”、“繪畫班”去學習,在當下的家庭中是屢見不鮮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以後“出人頭地”,強迫孩子學習各種技能。這種教育以父母小時候得不到良好教育,無法實現自己年輕時候的理想,有“遺憾”的家庭居多。

在此次調研中,有19.8%的孩子厭煩家長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有39.9%的孩子認為家長的期望給其造成了很大壓力,這其中最小的孩子才9歲;有17%的孩子希望家長給自己多一些自由空間。

誤區五:事事包辦使孩子產生依賴。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除了學習外事事都能包辦。有的家長恨不得將與孩子日常生活有關的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這樣,孩子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學習。一名中學生説,父母最高興的就是自己整個星期天都呆在房間裏學習,不出去。許多孩子上了高中也不會洗衣服,即便這樣,家長也不讓他們做。

此次調研數據顯示,有27.5%的家長經常教育孩子“你是小孩,家裏的事不用你管,好好學習是你的唯一任務”;有10.7%的父母對孩子身體上保護過多,精神上關注較少。調查人員在調研中發現,主動幹家務或自我服務的孩子僅佔23.6%和37.3%;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家務活都不幹的佔62.9%。

誤區六:百般袒護犯錯的孩子。

也許是出於愛孩子的原因,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總是百般袒護,為孩子開脱。面對來自別人的批評,家長不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不違法,犯了什麼錯他們都可以諒解。

此次調研的數據顯示,有6.2%的家長認為小時候學文化,長大才學做人,相信“樹大自然直”;有8.6%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孩子長大就懂事了。還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將來太軟弱容易吃虧,就給孩子灌輸“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想。這以獨生子女家庭居多。

誤區七:父嚴母寵不統一。

家長教育孩子的態度不一致,寬嚴尺度不一,導致父母一方管一方寵。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大家族的家庭及父母不能以身作則的家庭裏。調研數據顯示,有13.4%的學生感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言行不一。有26.5%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與老人產生過分歧和矛盾。

有關專家指出,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脱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構築自己未來的生活。而許多家庭存在着替孩子做本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情況,這種教育方式除培養了孩子的依賴性以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在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難適應社會,一旦進入社會,將很難找到自信,更難以在社會上取得應有的成功。

標籤: 家庭教育 七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yejm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