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引生活入課堂,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教學論文

引生活入課堂,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教學論文

在新課程改革試驗進行中,為了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我們一直在努力改革教學方法,創造了多維互動的創新性課堂教學方法,也曾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組織合作學習、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活課堂等方面做了許多改革與完善,結果確實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有了自學機會和選擇的權利,並逐步學會了合作學習。可以説,課堂教學的改革使學生有了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這是包括品德與社會學科在內的每一門學科所取得的共同成果。

引生活入課堂,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教學論文

但是在看到每一門學科的共進時,我們同樣要看到各學科所獨有的特性: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科課程,它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體現了“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課程理念,關注並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教師要儘量把生活引進課堂,在課堂這個舞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他們探究,並讓他們走出課堂,走上生活舞台體驗“表演”,從而真正接受教育內容和教育觀點,同時生成新的個性思維。

一、關注學生生活,引入生活資源

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可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幫助他們對生活經驗中複雜的'情況加以簡化、濃縮、遷移、提高和昇華,使孩子們的生活更具有質量、更具有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生活的價值,必須凸現生活的氣息,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構建生活化課程,讓品德與社會迴歸現實生活。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上冊《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時,我就抓住教材與生活的鏈接點,捕捉“生活現象”,從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選取生活當中的真實事例加以分析,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中尋找那些普通的勞動者,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如: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利用課餘時間注意觀察清潔工、理髮師、警察、教師等勞動者的勞動過程。最後把所觀察到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彙報,在班級中互相交流,進一步瞭解這些勞動者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使學生與課程具體的內容之間建立起聯繫,成為道德的選擇者、實踐者,讓他們在廣泛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

二、強調親身體驗,內化道德認知

品德課應該關注學生品德的發展,無論是整合後的生活、社會還是科學,教師都不能忘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學習做人。它強調的不是口頭上的語言,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實際行動,特別是課堂中的活動實踐,使學生走上課堂小舞台,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運用已形成的綜合實踐能力來解決問題,並在實踐中獲得道德上的滋養。

例如:教學《友愛殘疾人》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次模擬活動,讓學生試着單手穿上外衣、矇眼走路、用手勢向別人表達一件事和用枴杖走路等,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接着我告訴學生這雖是一些簡單的動作,但對於殘疾人來説,是多麼困難。通過角色體驗,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殘疾人的生活是多少的不容易,他們需要別人的關心與幫助,從此,“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這一道德品質就會在學生以後的生活逐步養成。真實的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內心感受,促進了學生道德認知的內化,引導了學生的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兒童道德生命成長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三、鼓勵社會實踐,提升道德素養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兒童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侷限於教材,教學空間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而要把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也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這就需要我們要發揮最大的創造性,給學生更自由的空間。

例如:在教學《交通安全》這一主題單元后,我便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帶領學生到附近的交通要道觀察人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情況。由於農村交通不發達,車輛較少,因此大多數人交通安全意識較淡薄。這樣,學生就能發現許多路上行人、車輛違規的行為。讓學生親歷其場面,身臨其境體會交通安全的重要。然後根據參加這次活動的表現,大家評一評、比一比哪個同學最遵守交通規則,在評比中樹立學習的榜樣,評比活動每星期一次,只要遵守交通規則的就可獲得“小紅花”。平時,我還經常檢查督促,指導學生主動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使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後,我要求學生不僅自己要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還要向家長和熟悉的人進行宣傳,使大家共同來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

通過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可以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從而真正實現從課堂走進生活,讓學生通過開放性的活動實踐,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育研究表明,使學生通過組織和參加與其自身生活有關的、看得見、摸得着的具體生活活動,學生所受的教育感受才能深刻,才能真正領悟到在生活實際中該怎樣做才是對的,才能使他們把在學校裏所接受到的教育轉化為他們生活實際中所需要的實際行為,使他們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ppq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