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論文)

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論文)

鐘響炎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培養

課堂教學的進程就其本質來説是師生思維共同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激增,知識的更新加快,隨之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年輕一代的素質。不僅要教給學生現代科學技術知識,而且要把學生培養成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人,從而強調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增強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各國的小學數學都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條規定是很正確的。首先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的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再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裏所説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指形式邏輯思維。因此可以説,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粗淺體會。

一、注重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思維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內在動力,使學生想學、樂學,激勵學生積極動腦、積極思考。教學工作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怎樣使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吸引力,使學生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是我們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我認為在一節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思維流動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思維的流動狀態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啟發誘導,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在思維過程中,體現了思維的連續性、流動性。數學是思維的科學,若沒有良好的思維的流動性,就不能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數學教學是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活動的過程,一切教學措施最終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體現,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要靠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去實現。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主動去認識它、研究它,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進行思維呢?

1.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索的一種心裏傾向,是創造思維的內部動力,當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慾時就可產生積極的思維。有助於點燃思維的火花。

例如:進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一節教學時,首先讓每個學生都用紙片剪好一個三角形,量出每個內角的度數並標好,然後讓學生報出一個三角形任意兩個內角的度數,教師就能回答出另外一個內角的度數。學生開始有些懷疑,但當教師的回答準確無誤時,學生十分好奇,老師怎麼這麼快就能知道第三個內角的度數呢?課堂很活躍,學生都被吸引住了,開始產生要探索問題的迫切願望。

2.精心設計問題,點燃思維火花。

古人説:“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往往是由疑問引起的。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引起學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過提問使學生思維有明確的方向,在思維活動中分析解決問題,培養思維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以提問的形式把問題引發出來,使學生迅速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求最小公倍數後向學生提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裏,為什麼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算法的關鍵。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同學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麼呢?”急於尋求原因,思維積極地活躍起來,這個問題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標。

二、 變換思考角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生缺乏變通能力,思維較單一。因此在教學中,要精選習題,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並注意從多種解法中對比分析,儘可能採用靈活的簡單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

如有這樣一道題:一輛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走了全程的  時,還距離中點20千米,求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教學時,指導學生畫出線段圖,啟發學生去找對應的量與分率,激發學生大膽嘗試,想出了幾種解法。

解法一:20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這樣,圍繞同一問題,讓學生不斷變換角度去思維,拓寬思路,並讓學生對比分析,選擇最優方法達到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目的。  

另外,還可以在教學中適時地計發散式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斷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教學了比以後,讓學生對於含有比的句子儘可能從多方面聯想,如從“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4:5,你能聯想到什麼?”(1)女生人數是男生的 (或80%);(2)男生人數是女生的  (或125%);(3)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  (或25%);(4)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  (或20%);(5)女生人數和總人數的比是4:9;(6)男生人數是總人數的  ;(7)總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這樣,讓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進行説理訓練,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工具。加強數學課堂的説理訓練,特別是口頭説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方法。在學習“小數和複名數”這一節時,由於小數和複名數的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説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後,啟發總結出小數與複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反覆的説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加強“雙基”教學,提高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越來越聰明,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思維特點,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雙基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靈活運用知識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要引導學生掌握概念、法則等基礎知識,注意融會貫通。

如分數這個概念,在分數這部分知識中起統帥作用,不論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大小的比較,約分、通分及四則計算,分數應用題都是建立在分數這個概念之上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透徹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概念,分數中的其它知識就會迎刃而解,而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教學是分數這部分知識的難點和重點。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就是運用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的複雜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過程。

2.注意溝通聯繫,形成知識網絡。

在教學實踐中,注意溝通知識聯繫、形成知識網絡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因此每學完一部分知識,都要安排和上好複習課和綜合練習課,以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繫,使知識系統化、深刻化,從不同角度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使新舊知識逐步形成緊密的鎖鏈,形成知識網絡。

如分數的意義與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聯繫。分數的基本性質與比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有許多相似之處。教師在講完比的基本性質後,就可以把這些知識溝通起來,加以練習,使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3.在實際操作中激發學生的思維。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見一遍不如親手做一遍,這就説明了動手實際操作的重要性。學生動手自己操作是根據學生認識規律提出來的,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需要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通過實際操作可以使知識系統化、形象化,為學生感性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條件。學生動手操作也是符合其思維發展的特點,由具體到抽象,促使學生具體感知和抽象思維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之目之,不僅在於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之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之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之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kzj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