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蝶戀花 >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蝶戀花·別範南伯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東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

後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

古詩簡介

《蝶戀花·別範南伯》是南宋詞人楊炎正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的上片從夜雨話別寫到春江水漲,登舟啟程,表達了臨別時的依依難捨之情;下片設想別後,彼此天各一方,被無重數的亂山遮隔,相見無由,抒發了對友人的深深懷念。此詞融情入景,化故為新;幽暢婉曲,情思綿綿。

翻譯/譯文

釀成這一夜春雨,是我們的離恨別情。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滿潮平。匯同江水一股腦兒,向東方洶湧奔騰。纖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船走了,令人難以忍受,是搖櫓傳來的欸乃之聲。

您到達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如果您升起春遊的豪興,一準要漫步當年同遊的小徑。別後會孤獨難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別的長亭。亂山像屏障擋住您的視線,看到的只有數不盡的山峯。

註釋

1.蝶戀花: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本稱《鵲踏枝》,晏殊改為《蝶戀花》,又稱《江如練》《西笑令》《桃源行》《明月生南浦》《桐花鳳》《黃金縷》《卷珠簾》《風棲梧》《一籮金》《望長安》《細雨吹池招》《細雨鳴春沼》《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雙調,上片五句,押四仄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5]

2.範南伯:範南伯,名如山,字南伯,河北邢台人,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隨其父自中原起義南歸,為辛棄疾的妻兄。[1]

3.剗(chǎn)地:越是,越發。

4.都不住:都系不住。

5.聽鳴艫(lú):艫,同櫓。鳴艫,划船時櫓搖動所發出的聲音。

6.南徐:指江蘇鎮江。東晉時僑置徐州於京口,後曰南徐。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未知。範南伯是辛棄疾的妻兄,楊炎正是辛棄疾的知交,他們常在一起議論國事,唱和贈答,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此詞為作者送別範南伯赴京口之作。

賞析/鑑賞

送別朋友,是唐宋詩詞中經常被採納的題材之一。這方面的名篇佳作,數不勝數。楊氏的這首送別詞,雖非上乘之作,但寫得幽暢婉曲,頗有特色。詞的發端便直言離恨:“離恨做成春夜雨。”與好朋友春夜話別,無盡的離愁別恨化為無盡的春雨;那綿綿春雨就像綿綿友情。“添得”二句進一步寫一場春雨,使春江水漲,浩浩蕩蕩,一派東流去。以春江東流,來寫離愁滔滔不絕,近於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意。

“弱柳”兩句寫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儘管盛情挽留,但朋友還是不得不登船離去。王安石有《題朱郎中白都莊》詩曰:“藜杖聽鳴艣。”眼看着船兒漸去漸遠,耳聽那越來越小的櫓聲,心中既為朋友離去而悵惘,有一種“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對朋友一路風波之勞和前程坎坷難卜的擔憂。“為君愁絕”中一個“絕”字,飽含這無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寫朋友要去的目的地。這句話表面上是説: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尋春,依舊是當年我們曾走過的那條路。話語下面隱藏的意思是:本是當年你我結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單影隻,一個人獨自踏青了。路依舊而人不同,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裏行間。

結尾“後夜”兩句是懸想別後友人思己,回望之時,已是有無數亂山遮隔。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宋詞中屢見。下片首稱“君”,故“獨憐”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詞人懸想而出,故“亂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這首詞結句俊秀飄逸、悠悠長長,有不盡之意。

陸氏侍兒有《如夢令·送別》詞曰:“日暮馬嘶人去,船逐清波東注。後夜最高樓,還肯思量人否?無緒,無緒,生怕黃昏疏雨。”這首小令的意境和這首《蝶戀花》的詩情畫意,確乎相近,可對讀並可互相發明。

名家點評

晚清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前段婉曲而近沉着,新穎而不穿鑿,於詞為正中之上乘。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落落盤根真得地,澗畔雙鬆,相背呈奇態。勢欲拚飛終復墜,蒼龍下飲東溪水。

溪上平崗千疊翠,萬樹亭亭,爭作拏雲勢。總為自家生意遂,人間愛道為渠媚。

翻譯

溪邊兩棵松樹盤結在一起,它們互相背離呈現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飛翔,就像蒼龍飛墜下來吸取溪水一樣。

溪邊平地上有無數綠樹,它們亭亭玉立,像都在爭取離雲更近一些的態勢。總以為遂了平生之願,人間的大愛就是為它而喜歡。

註釋

落落:獨立不羣貌。

盤根:謂樹木根株盤曲糾結。

得地:得到適宜生長之地。

拚飛:飛行輕捷的樣子。

蒼龍:比喻鬆。

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千疊翠:無數層的翠綠。

亭亭:高聳貌。

拏雲勢:猶凌雲之勢。

生意遂:謂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滿足。

為渠媚:為它而做出美麗的姿態。

渠:它。

賞析

這首詞曲像一幅山水畫,構圖很有層次:近景是姿態奇特的澗畔雙鬆,它們像兩條本來要飛上天去的龍,不知為什麼折回頭來探入澗底的溪水;遠景是平岡上的羣樹,它們一片翠綠,把枝梢高高地伸向雲端。“萬樹”欣欣賂榮,“雙鬆”自得其樂,寧靜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點王維山水詩的意境。

首先是“雙鬆”和“萬樹”的對比:雙鬆的位置是“澗畔”,它們的姿態是墜,是“下飲”;萬樹的位置是“溪上平岡”,它們的姿態是“爭作拏雲勢”。這種位置和姿態的對比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鬱郁澗底鬆”和“離離山上苗”。“落落盤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詩句。

其次最後兩句用人們的想法來對比前面大自然的規律,是王國維想要藉此來表達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覺到了這首詞中“形”與“意”之間的矛盾,所以在結尾忽翻新意:“總為自家生意遂,人間愛道為渠媚。”這是進一步超脱,完全從“以物觀物”的角度出發,指出樹的姿態是為了適合自己生活環境的需要。

王國維要寫出一種無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風景,卻不能達到那種“無我”的境界;他要表現老莊的超脱卻總是墮入儒家的執著;王國維不想讓這首詞表達出託物寓意,但最後兩句反而使讀者展開意境的聯想。也正是這些矛盾形成了這首詞中很豐富的言外意藴,足以讓讀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3

蝶戀花·儂是江南遊冶

儂是江南遊冶子,烏帽青鞋,行樂東風裏。落盡楊花春滿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蘭舟人慾醉,日暮青山,相映雙蛾翠。萬頃湖光歌扇底,一聲吹下相思淚。

譯文

我是這江南浪蕩才子,穿着閒居的常服,在這春風中盡情玩樂。楊花落盡,芳草萋萋,勾起了我滿腹愁緒。

(我)醉眼迷濛中被人扶上了遊船,看到暮色斜陽下,青山相對,宛如美女之眉黛;船上的人正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載歌載舞,一派歡樂景象。山色嫵媚,歌歡舞美,面對此情此景,我卻不禁潸然淚下。

註釋

儂:古吳語,指我。

烏帽青鞋:閒居的常服。

蘭舟:船之美稱。

雙蛾:雙眉。以上二句以青山喻眉,二者相映,益顯其美。

賞析:

據《元史列傳》記載,趙孟頫雖為宋室貴胄,但生不逢時,在元出仕為官。雖説其官居一品,但作為宋室後裔而出仕元朝的他不僅要飽受故國之思,而且遭到官場同僚的排擠,因此作者想通過描寫江南遊子心境的小詞寄託自己的情感,抒發內心愁緒。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4

幾許傷春春復暮。楊柳清陰,偏礙遊絲度。天際小山桃葉步。白頭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翻譯

多少回傷春又到了春暮,楊柳樹濃濃的清蔭,妨礙着遊絲度過。遠處的小山邊是桃葉埠,白花盛開的河邊是她洗裙的地方。

我整天輕聲吟誦詩句,在簾影之下暗燈前,讓胡琴聲把我心聲吐。幾點雨聲被風止住,月色朦朧薄雲飄來飄去。

註釋

春復暮:春天又將盡。

遊絲:空氣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絲。又,香爐中裊裊飄浮之煙亦稱遊絲。

天際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畫淡眉的顏色像遠在天邊的小山。

桃葉步:桃葉山,在今江蘇六合。桃葉,晉代王獻之的妾名,後來成為女子的代稱。步,江邊可以系舟停船之處,即“埠”。

湔裙:洗裙。湔,洗滌。

竟日:整日,整天。

胡琴:唐宋時期,凡來自西北各民族的絃樂器統稱胡琴。

風約住:指雨聲被風攔住。約,攔、束。

朦朧:模糊不清的樣子。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片寫暮春之景。傷春偏逢春暮,濃密的柳蔭,已阻礙了遊絲的飛度,遊絲這裏喻指相思心緒。桃花渡口、開滿白蕷花的水邊,那正是兩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寫相思之情。終日枯坐,難覓佳句,繚亂胡琴,夾雜風雨,長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開篇詞人即點明時令及自己的心情,為全詞奠定了憂傷的感情基調。暮春時節是多愁之人最難度過的時段之一,正是“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傷心人對傷心景,難免更增幾分煩惱。於是見楊柳柔條上纏繞着的幾縷遊絲,也會生出幾許嗔怪,全忘了柳陰清涼的好處。“偏”字把詞人如遊絲般浮動的煩惱意緒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傳神之筆。

“天際”二句,抒發了詞人對戀人的思念。這兩句寫天邊的小山觸發了詞人的情思,同想起與戀人間發生的故事。滿懷着王獻之對待愛妾桃葉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鋪滿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腦海中呈現出昔時上巳之日戀人水邊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時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於詞人心中的珍貴回憶,其情其景與下閿詞人感傷春暮的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

上片眼前之景與舊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詞人多情善感的心緒及對戀人無處不在的思念細膩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桃葉步”典故的運用尤佳,今古相融、虛實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競日”三句,詞人把春日的感傷、相思的煎熬都寄託在了憂傷的小詞和悽苦的胡琴聲中。“競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遠綿長。而當夜幕降臨,伴着昏暗的孤燈和偶隨風動的簾影,詞人的心事逐漸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嗚咽與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無言的訴説。至此,全詞的感情達到高潮,最為動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濃變淡。當清風送走淒雨,流雲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隨着景物的變化呈現出月華般的朦朧與蒼茫。結尾二句,語雖淡而饒富情味,讓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詞寫景、敍事,把由日及夜所見之景、所做之事,與舊日之事和傷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結合,跳躍的詩思中藴涵着清新平淡的韻味和真摯深刻的情感,表達含蓄而見波瀾,其寄情之景語尤其值得品讀。賀鑄詞多濃豔之語,多慷慨之詞,而這首小詞頗顯清新淡雅,這正説明作者風格的多樣性。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宋哲宗紹聖三年丙子(1096年)三四月間,為傷春懷人之作。紹聖三年二月。賀鑄曾到過揚州,稍後又到金陵。這首詞很可能是詞人身居金陵,同憶揚州情事之作,有同時的《獻金盃》一詞可相參看。又據詞題,這首詞可能是友人徐冠卿曾先贈一首詞後作者稍改動所成。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原文: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絃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翻譯:

用來作為佩飾是多麼美好!可空谷無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誰個來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絕調,即便彈斷硃紅的絲絃,知音依舊稀少。

年華悄然流逝,我已經衰老。汀洲漲滿了江水,該到何處尋覓芳草?我只能將屈原大夫喚醒,在石龍前邊歌邊。陣陣松風裏,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賞析

稼軒詞,廣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學成果,得於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堅韌執着往而不返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屈原所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極為相似;在詞的表達上,作者也成功地學習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發政治感慨的手法,寫出了一首首《離騷》似的優美詞章。此闋雖非稼軒詞中的名篇,但也是深得屈賦神髓的佳作。

詞的主題,是抒發作者不得志與少知音的牢騷情懷,作者並不是直接説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詞作於作者隱居信州(上饒)帶湖別墅前期。

這正是作者遭受誣陷、被彈劾落職之後心情極度苦悶的時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經常離開帶湖去上饒的羣山之中尋幽探勝,以開釋愁懷,轉移精力,然而獨遊山水時的幽寂空虛又使他時時跌回到更加孤獨和失意的深淵中。此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的產物。上闋,寫自己多年來受打擊、受壓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處境。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絃斷這三個極富象徵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和過人的才幹,卻遭受南宋朝廷當權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閒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處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開頭三句就化用屈原《離騷》與杜甫《佳人》詩意來表達自己與之相類的幽怨之懷。《離騷》雲:“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又云:“紉秋蘭以為佩。”作者也滿懷深情地採擷蘭花為佩,以顯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操守;《離騷》雲:“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佳人》雲:“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無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棄疾同樣生活在一種國家不幸、小人橫行的黑暗時代裏。在那樣的環境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他們都遭到中傷毀謗,難於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潔,不向惡勢力低頭屈服,就必然會遭到更大的打擊和非難。因正直而遭打擊,因遭打擊而生“怨”,這只是上闋的第一層意思。

因為,遭到羣小打擊,還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尋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抗戰主張。這是處在那個不能發現人民力量的時代的一切愛國士大夫和將領們的共同悲劇。年輩早於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尾感歎説:“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後二句即用岳飛之意,以寶瑟清音,彈得絃斷也無人會意為喻,表達了與岳飛同樣的怨抑之情。這,是上闋的第二層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層意思。通過這樣兩個層次的抒寫,作者不得志和無知音的悲劇性遭遇充分地展現出來了。

詞的下闋,承上闋牢騷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藴進一步深化,感歎自己虛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下闋頭一句,化用《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兩句,意極沉痛。接下來“水滿汀州,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結尾二句:“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可算全篇的最後一個層次。其用意在於呼應開篇“空谷無人”之境界,再次訴説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可以看出,詞人大醉之中喚起屈原來一起唱歌,表明人世無同調,只得求之於冥冥之中的千載冤魂,作者的精神痛苦到底有多深讀者不是可想而知了嗎?作者與想象中的屈原之魂合唱的是什麼歌呢?這顯然是催人淚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載同悲的淒厲之歌!這個深夜悲歌的境界太幽峭淒冷了,使讀者讀到這裏不能不為這位愛國志士扼腕痛恨,並一灑同情之淚!然而就連這幻想之中想求得異代知音共歌舞的場面最終也不能長久,在陣陣松風中,東方破曉,詞人酒醒夢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現實世界中。詞的最末一句以景結情,更加濃了全篇的幽婉沉鬱的氣氛。

此詞不尚鋪陳,專用比興,託意高遠,意象深婉,是一篇韻味悠長的抒情短章。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6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説。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古詩簡介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作的一首詞。全詞上片開篇三句悽美而清靈,説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後二句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敍語想到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樂時光;後二句是作者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痴心。這首詞悼念亡妻,悽美之中透着輕靈,通過對明月圓缺的觀察,燕子呢喃的對語,蝴蝶雙飛的描寫,反映出了對亡妻刻骨銘心的哀念。

翻譯/譯文

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麼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麼,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

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麼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復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鈎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只是輓歌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認定,死後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註釋

①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天上月:指亡妻。

③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環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

④“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温。卿,“你”的愛稱。

⑤無那:猶無奈,無可奈何。簾鈎:捲簾用的鈎子。

⑥“軟踏”句:意思是説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鈎上,呢喃絮語。

⑦“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裏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⑧認取:注視着。取:語助詞。

創作背景

作者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陽節前三日夜曾做過一個夢:“夢亡婦淡粧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而這首《蝶戀花》就從這個夢裏的兩句詩生髮而來。妻子盧氏去世後,作者生活便長期痛苦悲傷,他用月亮盈虧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長圓不缺。所以作者將天上的月亮,作為歌詠對象作詞一首。

賞析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塊”,開篇三句悽美而清靈,説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環般的圓滿,其他的夜晚則都如玉塊般殘缺。在這裏,“辛苦最憐天上月”為倒裝句。中國古典詩詞中常以月的圓缺來象徵着人的悲歡離合,作者在這裏説月,實際上是在説人,説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職宮禁,或者伴駕出巡,與盧氏聚少離多,沒有好好陪伴她,説的是盧氏過早的逝去,給自己留下終生的痛苦。

納蘭曾夢到過亡妻,而且臨別時妻子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君圓。”所以“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納蘭想象着那一輪明月彷彿化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夢想真的能夠實現,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從而彌補心中的遺憾。

然而夢想終究難以實現,當一切幻想的破滅後,納蘭的思緒回到了現實。“無奈鍾情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説”,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而不懂憂愁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鈎上,呢喃敍語。此時的納蘭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敍語想到自己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樂時光,於是,他的思緒又開始飄散起來。

尾句“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是納蘭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縱使唱罷了輓歌,內心的愁情也絲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與你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在燦爛的花叢中雙棲雙飛,永不分離。

在這首詞中,納蘭僅以明月、燕子、蝴蝶這三種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景物,就暢快淋漓地表達了妻子逝去後,自己內心難以消散的愁苦,正因為感同身受,才會寫得如此情真意切,而尾句以喜語來強化悲情。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7

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鸚哥,錯報韋郎到。壓鬢釵樑金鳳小,低頭只是閒煩惱。

花發江南年正少,紅袖高樓,爭抵還鄉好?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願化車前草。

翻譯

深院寂靜,室內也是悄然無聲。愛人遠行,少人來往,烏雲般的頭髮上插着精美的頭釵,一位紅顏女子獨自幽居。女子忽然聽見自己的鸚鵡在呱呱人語。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鸚鵡突然開口説話令人驚喜,她急忙開門,誤以為鸚鵡告訴她是她的情郎來了,結果大失所望。她在內心埋怨鸚鵡,嫌它錯報郎歸,讓她空自整粧等候,無端地引起她的無限煩惱。女子前思後想,她在想象中呼喚情郎早日歸來。

她的這位“韋郎”正是青春年少,遠行他方,本已經令人不安,何況又是去風景如畫的江南。那裏歌樓妓館很多,到處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擔心情郎久居他鄉,難免拈花惹草。儘管那裏到處充滿了誘惑,但她還是很自信家鄉的舊人更好。因此,她温情相勸,希望對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規勸無用,情郎難免還要遠行,為了能夠阻攔他,女子願意捨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夠留住他,遮擋住情郎前去的腳步,即使自己被碾壓也在所不辭。

註釋

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靜;悄悄,悄然無聲。

鸚哥:即鸚鵡。

韋郎:古代女子對男子的愛稱,這裏借指情郎。

釵:頭釵。

金鳳:古代婦女的頭飾。

閒:嫌棄。

紅袖:代指美貌女子。

爭抵:怎麼比得上。

遮斷:猶言遮擋,攔住。

車前草:草名,又名當道。

創作背景

譚獻同治六年(1867)考中舉人。二十五六歲後,他潛心經學,傾向今文學派,重微言大義。他曾經為福建學使徐樹藩的幕僚,晚年去官歸隱,鋭意著述。譚獻晚年受張之洞的邀請,主講經心書院。他的駢文,規仿六朝,高出時人;詩亦“優柔善人,側然動人”;詞與詞論的成就最為突出。

賞析

這是思婦之詞,上半沉思語,殊覺哀而不傷,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潛通,頓挫沈鬱,可以泣鬼神。

通過女子所居環境氛圍的描寫,烘托出女子內心深處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歐陽修那闋《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兩首詞在某些地方格調頗相似,情感相通。二、三兩句更是妙趣橫生,刻畫閨中少女的情態栩栩如生,與敦煌詞《鵲踏枝》中“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春日遲遲,鸚哥報道他來到的叫聲,使她空喜歡一場,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難以平息的感情波瀾。“壓鬢”二句,是女主人公“閒煩惱”的特寫鏡頭。鸚鵡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結果。女主人公思念所愛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覆調教於鸚鵡,以此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當然也希望鸚鵡能及時地報告他的歸來。不想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煩惱。前後強烈對比,寓意深刻。

“低頭只是閒煩惱”則寫女子心態之沉重煩悶,這種精神上的煩惱不是金玉滿堂的物質生活所能消解、抵償的。“只是”兩字下得很妙,將女子無法排遣的傷離怨別之思以直陳的方式表出,具有強調的作用。“閒煩惱”也可見女子的相思之苦觸處即是,同時為過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筆。

下闋從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筆,詞的內容也由上闋深閨人的相思煩惱變而為下片感於江南春而產生的盼歸的惆悵。

江南的春天羣芳爭豔,青山滴翠,自己與情郎都正是青春年華,縱然高樓紅袖迷人,也抵不上回鄉與鍾愛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設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況。而她最擔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會不會對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艱辛。她設想他在“紅袖高樓”行樂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願化車前草”的心聲。主人公明知無力阻止愛人出行,但也甘願為此犧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誠摯温厚之中深深地藴含着堅貞不渝的品質。

主人公幻想愛人所禁受的艱辛,好象在同愛人一起禁受,因而身體消瘦,精神困頓。黃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時候,因而主人公幾乎害怕黃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滿相處時的情景,那時候主人公與愛人還開着離別的玩笑;不料這玩笑竟驟成事實,這更使主人公更加難過。儘管這樣,末兩句説寧願化身為車前草,擋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轉意,早日歸來。借用“車前草”的字面意義作文章,雖非首創,以之結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襯托主人公痴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詞委婉細膩,清新雅麗,昭示了一種為美好理想而始終不渝甚至甘願獻身的品格。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

蝶戀花·笑豔秋蓮生綠浦 宋朝

晏幾道

笑豔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粧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蝶戀花·笑豔秋蓮生綠浦》註釋

紅臉青腰:寫荷的紅花綠莖。

自許:自我期許。

《蝶戀花·笑豔秋蓮生綠浦》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秋蓮的詞。可能寓含着某種寄託,比如説懷念那位名叫“蓮”的歌女什麼的,也可能沒什麼寓意,只是描寫秋天的蓮花。我們不能穿鑿附會,根據“文本”所提供的內容進行分析,是最妥當的。上片的描寫,是把蓮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臉以花朵,以腰肢比莖幹,以“照影弄粧”比喻蓮花的迎風臨水。這樣描寫,既有形,更有神,把蓮花寫活了。總的説,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麼比喻,落實到具體的詞章上,則有一番切入展開、承接轉換的手段,更能體現作者的藝術匠心。頭一句是從紅花和綠葉切入,“笑豔秋蓮生綠浦”,“笑”寫花之神情,“豔”寫花之色澤,“綠浦”則將荷葉鋪滿了池塘。接着展開描寫,“紅臉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蓮花疊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紅花是她的臉,青梗是她的腰,美豔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現出來。花與人的結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類的聯想,故而説“舊識凌波女”,把這種聯想的範圍沿着“舊識”所指示的時間軌道更進一步地拓展開來。寫到“弄粧嬌欲語”,已是神情畢見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筆鋒陡然一轉,落到了“西風豈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風”二字與首句的“秋蓮”相呼應,亦屬點題,而繁華無主則是感歎秋蓮之終將凋謝。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9

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譯文及註釋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sāi),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diàn)重。

暖暖的雨,暖暖的風,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柳葉長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經來了。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愛侶不在身邊,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少婦的淚水流下臉頰,弄殘了搽在她臉上的香粉。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雨: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作“日”,旁註“雨”。晴: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旁註“和”;《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餘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林下詞選》《歷代詩餘》《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和”;《花草粹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清”; 《草堂詩餘別集》注“一作清,誤”。初破凍:剛剛解凍。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眼:《草堂詩餘別集》注“一作潤”;《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潤”。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腮:《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輕”。花鈿:用金翠珠寶等製成花朵的首飾。

乍試夾衫金縷(lǚ)縫,山枕斜欹(qī),枕損釵(chāi)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lán)猶剪燈花弄。

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無情無緒的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她孤單的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惟有在深夜裏呵,手弄着燈花,心裏想着愛侶。

乍:起初,剛剛開始。衫:《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餘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歷代詩餘》《林下詞選》《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衣”。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山,《草堂詩餘別集》注“一作鴛”。斜欹:《歷代詩餘》、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欹斜”。欹:靠着。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和風暖雨,湖面冰層已慢慢融化。柳葉發新芽,梅花綻放,已經感覺到春天將近了。這樣的時刻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獨坐相思,淚融殘粉,就連頭上所戴的些許首飾,也覺得無比沉重了。

初試金絲縫成的夾衫,慵懶的斜靠在枕頭上,只把那頭釵壓壞也難以顧及。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

註釋

初破凍:剛剛解凍。

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

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製成花朵的首飾。

乍:起初,剛剛開始。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欹(qī):靠着。

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

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風,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柳葉長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經來了。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愛侶不在身邊,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少婦的淚水流下臉頰,弄殘了搽在她臉上的香粉。

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無情無緒的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她孤單的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惟有在深夜裏呵,手弄着燈花,心裏想着愛侶。

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雨: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作“日”,旁註“雨”。晴: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旁註“和”;《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餘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林下詞選》《歷代詩餘》《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和”;《花草粹編》、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清”; 《草堂詩餘別集》注“一作清,誤”。初破凍:剛剛解凍。

柳眼:初生柳葉,細長如眼,故謂“柳眼”。眼:《草堂詩餘別集》注“一作潤”;《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潤”。梅腮:梅花瓣兒,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腮:《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林下詞選》、詩詞雜俎本《漱玉詞》作“輕”。

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製成花朵的首飾。

乍:起初,剛剛開始。衫:《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餘別集》《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歷代詩餘》《林下詞選》《漱玉詞》(詩詞雜俎本)作“衣”。金縷縫:用金錢縫成的農服。

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山,《草堂詩餘別集》注“一作鴛”。斜欹:《歷代詩餘》、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樂府雅詞》作“欹斜”。欹(qī):靠着。

釵頭鳳:即頭釵,古代婦女的首飾。因其形如鳳,故名。

夜闌:夜深。燈花:燈蕊燃燒耐結成的花形。

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該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題作”離情“或”春懷“。當作於趙明誠閒居故里十年後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獨自留居青州時。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

創作背景

此詞很難確切系年,應該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題作”離情“或”春懷“。當作於趙明誠閒居故里十年後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獨自留居青州時。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

賞析

此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餘別集》、《古今詞綜》等都題作“離情”,而《草堂詩餘別集》還注云:“一作春懷”。由此看來,這些恐均非原題,是後人據詞作內容添加的;此外,“春懷”與“離情”確也概括了詞作的主要內容。從詞作的內容與風格來看,這首詞當寫於詞人婚後不久,夫妻小別,李清照獨居時。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開首三句,詞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筆。但見初春時節,春風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復甦,嫩柳初長,如媚眼微開,豔梅盛開,似香腮紅透,到處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詞人前期生活雖然沒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獨具的才情、細膩的情感,以及對外部世界敏鋭的感悟、強烈的關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現在詞作裏,就是經常慧心獨照,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暖日晴風”似還不足以表達春天到來的特徵,而緊接以“柳眼梅腮”(此句歷來被稱為“易安奇句”),則使到來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隱在《二月二日》一詩中有“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蘇軾在《水龍吟》詞中描繪柳葉情狀是“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看來女詞人受此啟發,抓住兩個極具特點的事物,寫出春天的生機。第三句的“已覺春心動”,從語意上看,是對春天來臨總的概括,實亦是自己懷春之情已動之流露。詞人遊春、賞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這句也暗啟後二句詞人所抒發的情思:“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女詞人的細膩、敏感的思緒與感悟進一步強化,面對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聯想到自己獨處深閨,孤棲寂寞,這與往日和丈夫趙明誠一齊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賞析詩文的温馨氣氛形成強烈反差。一個“誰與共”,道出此刻詞人內心的苦澀。緊接着詞人用一個細節來進一步形容自己內心的苦澀,淚水流淌,臉龐上的香粉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覺得頭上戴的花鈿也是沉甸甸的。

詞作的下片,詞人以細微的筆觸,緊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畫自己具體的閨中寂寞生活。“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春暖天晴,春裝初試,然而詞人卻足不出户,去觀賞那美好的春景,卻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釵頭鳳給壓壞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不出户觀賞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觸引傷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鬱悶,慵懶至極。一個“損”字,也暗示詞人慵懶、無精打彩。末二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愁本無形,卻言“抱”,可見此愁對其來説有多“濃”,多重,更何況是“獨抱”,此情更是難堪。“無好夢”,是説現實很寂寞無聊,想在夢中去尋求慰藉,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夢鄉,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猶”字寫活了詞人百無聊賴的情態。此外,剪弄燈火,古時婦女常藉以卜數夫君之歸期。這兩句寫得極為細緻、生動,看似毫不經意,如敍寫生活本身,實是幾經苦煉,沒有生活經歷和深厚的藝術功力是無法寫就的。清詞論家賀裳評這兩句為“入神之句”(《皺水軒詞筌》)。

全詞從白天寫到夜晚,刻畫出一位熱愛生活、嚮往幸福、刻骨銘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婦形象。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

小院深深門掩亞。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欲近禁煙微雨罷,綠楊深處鞦韆掛。

傅粉狂遊猶未舍。不念芳時。眉黛無人畫。薄倖未歸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紅謝。

翻譯

深深的小院,關閉起大門。畫閣上珠簾一重一重的放下低垂。要到寒食節了,微微的春雨停了,那綠楊深處的鞦韆直直的懸掛着,紋絲不動。

傅粉人發狂似的去遊冶,還未捨得放棄呢。就是不想在這大好春光時節,沒有人為我畫眉。薄倖郎不歸來,整個春天都過去了,你看杏花已經零落,香花亦在凋謝。

註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

門掩亞:意謂門沒有關死,只是虛掩着。寂寞珠簾,

畫閣重重下:此為“寂寞畫閣,珠簾重重下”的倒裝,謂寧靜的畫閣,垂下重重珠簾。

畫閣:彩繪華麗的樓閣。

禁煙:禁止煙火的日子,指寒食節。

傅粉:白麪少年。

未舍:沒有盡興。

芳時:良辰,花開時節。

眉黛無人畫:謂在如此美好的時節裏,女子的黛眉卻沒有人替她描畫了。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因稱眉為眉黛。

薄倖:薄倖郎,古代女子對負心男子的稱呼。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無從考證。從詞的內容上看,當是的作者境況不佳,或認為可能與科舉考試的失利有關,於是創作了這首詞,借閨人之怨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

賞析

上片用“小院深深門掩亞”提起,既表明了這座小院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又表現出她此時的心境。一個能在深深庭院中生活的女子,肯定是位貴族婦女,她之所以不把門緊緊鎖上,是因為她朝思暮想的情郎還沒回家,她在苦苦地等待着呢。按理説如此“芳時”,她應該走出房門,起碼要到自家的庭院裏觀賞春光才是,可她又為什麼把重重的珠簾都垂下來呢。在這一句裏,一定不能忽略“寂寞”二字,正是由於如此大好時光裏沒有人與她共度,使她感到無比寂寞,沒有心情去欣賞花草。時間已經接近寒食,楊柳也已長得茂盛,而庭院裏那架鞦韆,依舊孤孤單單地懸掛在那裏無人理會:見不到女主人公嬌美的身影,更聽不到她銀鈴般的笑聲。“欲近”句點明時間是寒食節,一場小雨後,更顯悽清蕭索。“綠楊”句更顯環境之深邃寂寞。整整一闋的文字,令人感到最真切的只有兩個字:寂寞。

下片着力寫女子的孤獨與哀切,她在心底埋怨着深深愛着的那個情郎,他是那麼英俊瀟灑,倜儻風流,可惜無論愛他有多深,他都沒有真正把自己放在心上,依舊在外面恣意冶遊。你知道不知道,大好春光裏,苦苦等待你歸來的美人已有很多天沒有好好梳粧了,本該替我畫眉的你真的把我忘到腦後去了。眼看着春天快過完了,你這個薄情郎還沒有回家,不知道你想讓我等到什麼時候。到此為止,女子的情緒越來越激動,雖然這些話只能默默地對自己説,但她畢竟在屋裏待不住了,無法自控地走出屋門,盼望着出現奇蹟:或許一眼看到那冤家就在門前,朝她走來呢。然而這只是她的一廂情願,映入她眼簾的,僅僅是粉紅色的花瓣隨着風兒紛紛落下。最後這句話很有深意,它不僅強力昭示了女主人公的失意,更把女子紅顏易逝的哀苦通過杏花飄零折射出來,更增加了全詞的情感力度。

詞寫閨怨,寫一個女子由於丈夫薄倖,放蕩不歸,又值暮春時節,從而引起的寂寞無聊、哀怨感傷,卻又無可奈何的感情。這些都是她內心的哀怨,但她內心更存在着焦急,“薄倖”人還未回來,可春已歸去,杏花已零落凋謝。她的內心是多麼盼望春歸之前能與這個“薄倖”人相聚。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譯文

又來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騎馬默默垂鞭徐行,心緒沉沉惝恍迷離,在無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無邊已了無生趣。大雁遠去關塞遙遠;

天涯羈旅之苦卻也無妨,只可恨那西風,吹散吹滅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夢?明天,行程還在延續,乍寒的新雨打濕衣衫 ,更覺淒冷孤單。

賞析

一如納蘭性德大多數作品,情深意長,迷惘感傷——但這還不足以使這首詞成為同類作品中的佳構。細細咂摸,這首詞裏最讓人心動、也最讓人難忘的特質,是那穿越時空的的思念。在古詩裏,所有的思念,其實都與時空的隔絕有關。地域遼遠,路途坎坷,加上交通不便,遙遠的想念便更讓思客刻骨銘心;而人生無常,盛時難再,加上紅顏易老,時間的無情便更使離人驚心動魄。時空的阻隔也就催生出許多衰感頑豔、絕望痛切的相思。先看首句,“又到綠楊曾折處”,詩人不直陳痛楚,而將其深隱於“綠楊”依依之中,這種隱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層。更重要的是,一個“又”一個“曾”,完成了時空上的移位與重疊。故地重遊,綠楊依舊,一如當初折柳相望、依依不捨之時(因“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時有折柳相送的習俗)——誰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獨漫遊。昨天——今天,兩個既同又異,亦幻亦真的片斷,彼此交疊,詩句便多了一層深婉迷離的意趣。這種不經意(這種不經意的寫法必定經過詩人精妙的提煉才不露斧痕)營造的時空上的錯亂,近乎幻覺,也接近了思念的極致。試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麼令人如此恍惚、迷惘?承接首句,“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鋪而下,其實佈局精巧。“不語”承接首句的惝恍迷離的狀態,而“垂鞭”已將詩人的思緒引回到現實之中。“垂鞭”意指詩人心緒沉重,縱馬緩行。馬足所及,又輕輕勾連“踏遍”一句。從時間上看,這兩句完成了從“昨”到“今”的交接,回憶轉瞬即逝,只剩下冰冷的現實、意念成灰的自己;而從空間上看,這兩句將思緒由“折柳處”引向了“衰草連天”更為廣褒的空間。於是詩人在現實中痛感自己的孤單無依,也不得不面對無邊無際的“清秋”“衰草”,無力地抵擋着秋意淒涼的侵蝕。意猶未盡,“雁聲”又將秋意帶到“蕭關”(在古代為西北的一處要塞)更遙遠的地域;一個“遠”字,令愁情綿延不盡。下片的“天涯”收結了上文,也極言“行役”之遙遠之漫長。分明苦不堪言,偏偏還説“不恨”,翻出新意,更為後文“只恨西風”伏筆——原來還有可恨之事甚於“天涯行役”之苦。 “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出語新巧、奇警,含意藴藉、深長。“吹夢”之説不是首創,較早見於南朝民歌《西洲曲》:“南風吹我意,吹夢到西洲”。但兩者各盡其妙,並不雷同。風吹夢,本來給人以無限迷朦、無盡悵惘的意味,由典故中的薰暖的“南風”變為可恨的“西風”,卻陡增了幾分凌厲、殘酷的意味。如果説南風是傳遞愛情的浪漫信使,為何西風卻要一下子將美夢吹散吹滅?只因詩人所要抒發是天涯羈旅、人各一方的怨恨,而不是《西洲曲》中少年春心萌動、欲訴相思的閒愁。把夢吹成了“今古”應屬詩人首創,妙就妙在:它在前面對空間極力拓寬的基礎上,進而完成了對時間的無限延伸——於是,詩歌的時空結構便變得更加遼闊、蒼茫了。試想一下,詩人踟躕於無邊秋色之中,正夢沉沉地懷想曾有的美好時光,忽然一陣無情的西風將一切剪碎、摧毀,記憶中的那個人、那些事隨風而逝,頓時變遙不可及;與佇立於西風中的孤單悽然的自己,更是隔着無盡歲月的重重阻隔——就像一個在今日、一個在古代,隔着無可逾越的'鴻溝。這種無望的相思,讓人想不起,又放不下,記不清,又忘不了,這是怎樣的一種痛楚啊!相比之下,詩人才説天涯行役的苦又算什麼呢?再一細想,改變我們記憶與人生的,難道只是西風嗎?詩人用的是移情手法而已。人世間,多少海枯石爛,變成了一回眸的滄海桑田;多少刻骨銘心,變成了一轉身的珍重再見——誰又找出真正的主犯?而“西風”只是恰好具有無情、殘酷的特徵,便成了詩人發泄怨恨的對象。最後以“明日客程”收結,“明日”,意味着時間在綿延,“客程”,意味着空間還在擴大,“新寒”更使詩人驚覺時間流逝與生命匆促。一片“雨”色裏,全詩籠罩在朦朧淒冷的情調之中。總而言之,在這首短小的詞裏,詩人着意拓展了詩歌的時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無時不懷想,無處不相思,寫出了思念之極致。這份穿越時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長”。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代: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譯文及註釋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shuāng),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shēng)香吐麝(shè),更無一點塵隨馬。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着馬而去。

錢塘:此處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處指元宵節。“照見”句:形容杭州城元宵節的繁華、熱鬧景象。帳:此處指富貴人家元宵節時在堂前懸掛的幃帳。香吐麝:意謂富貴人家的帳底吹出一陣陣的麝香氣。麝:即麝香,名貴的香料。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寂寞的密州城裏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雲籠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山城:此處指密州。社:農村節日祭祀活動。垂,靠近。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着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裏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雲籠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註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宋晏殊詞改今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樂章集》注:小石調;趙令畤詞注:商調;《太平樂府》注:雙調。馮延巳詞,有“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句,名《黃金縷》;趙令畤詞,有“不卷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簾》;司馬槱詞,有“夜涼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韓淲詞,有“細雨吹池沼”句,名《細雨吹池沼》;賀鑄詞,名《鳳棲梧》;李石詞,名《一籮金》;衷元吉詞,名《魚水同歡》;沈會宗詞,名《轉調蝶戀花》。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因有觀燈之風俗,亦稱“燈節”。

錢塘:此處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處指元宵節。

“照見”句:形容杭州城元宵節的繁華、熱鬧景象。

帳:此處指富貴人家元宵節時在堂前懸掛的幃帳。香吐麝:意謂富貴人家的帳底吹出一陣陣的麝香氣。麝:即麝香,名貴的香料。

“更無”句:説的是江南氣清土潤,行馬無塵。唐人蘇味道《上元》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山城:此處指密州。

“擊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節遠沒有杭州的元宵節熱鬧,只有在農家社稷時才有鼓簫樂曲。社:農村節日祭祀活動。《周禮》:“凡國祈年于田租,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農神)。”王維《涼州郊外遊望》:“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

“昏昏”句:意謂密州的元宵節十分清冷,不僅沒有笙簫,連燈火也沒有,只有雲垂曠野,意濃濃。垂,靠近。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詞人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故而寫下此詞。

賞析

此詞作於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全詞用粗筆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氣候、地理、風俗等方面各自的特點,描繪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節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對杭州的思念和初來密州時的寂寞心情。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裏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詩云:“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遊賞,元宵節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遊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這還是街市的遊人。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遊人。説“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緻,作者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

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着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悽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鬱鬱不樂的是這裏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歎。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閒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裏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雲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雲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悽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悦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容、筆墨不囿於成規,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萬,少住萬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萬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萬萬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譯文

樓外垂楊千條萬縷,彷彿要拴住這大好的萬光,可是萬天卻只稍稍停留便離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風裏飄飛,隨着萬風要看萬歸向何處?

一片碧綠的山野間傳來一聲聲杜鵑的啼叫聲,杜鵑即使無情,淒厲的叫聲豈不也在為人愁苦。舉杯送別萬天,萬天沉默不語,黃昏時分忽然下起了瀟瀟細雨。

註釋

系:拴住。

青萬:大好萬光。隱指詞人青萬年華。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猶自:依然。

杜宇:杜鵑鳥。

便作:即使。

莫也:豈不也。

“把酒”句:把酒,舉杯;把,持、拿。送萬,陰曆三月末是萬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澆愁以示送萬的習俗。此句與王灼《點絳脣》“試來把酒留萬住,問萬無語,席捲西山雨”寫法相似。

瀟瀟雨:形容雨勢之疾。

賞析

惜萬傷萬,留萬送萬,詞中常調。這首“送萬”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為情思,純從“樓外垂楊”着筆。從風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是暮萬煙柳,而非細葉新裁的仲萬嫩柳,這樣方與送萬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習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萬”,卻是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從“送”到“系”,雖只在一轉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了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盪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萬天。然而“少住萬還去”,萬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歎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飄蕩的柳絮生出“隨萬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萬愁,或狀漂盪無依,即使聯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萬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着,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着萬天,想看一看萬究竟歸於何處。由“系”到“隨”,進一步寫出了柳對萬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萬歸”生出,轉從送萬的詞人方面着筆。“綠滿山川”正是暮萬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徵着萬歸的杜鵑鳥悽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萬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從反面假設,“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裏,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系萬”不住,“隨萬”難往,唯有“送萬”:“把酒送萬萬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這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萬天,像是懷着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萬的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萬天告別的細語,又像是萬天歸去的歎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着一種似有若無的對應與聯繫,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彷彿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萬雨瀟瀟,構成一副悽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萬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創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時期也曾“天資秀髮,性靈鍾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斷腸詩詞序》),寫過歡快明麗的《萬景》詩:“鬥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覷閒針線,且滯萬光伴酒卮。”——她要趁萬光明媚而及時地去尋覓鮮花,去與女伴們鬥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穠豔的萬景不易常見(故而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萬光喚醒了自己的青萬之感,激發了對自己美好青萬的珍惜之情(所以對萬天倍感可親可愛),因而她不肯為閨中“女訓”“女誡”所拘鉗去拿針縫線學什麼無味的女紅,而要歡欣喜悦地舉起酒杯,邀請萬天這少女般的伴侶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幾何時,在經歷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後(傳説她“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鬱不得志”,“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朱淑真卻給後人送來了悲悽幽悒的《送萬》詞。掃視這前後的強烈反差,讀者既可感觸到舊時代的悽風苦雨,又可從女作家不同風貌的藝術描述中領略到不同的審美韻致,從而豐富自己的美感經驗。

這是一首惜萬詞,詞的上片抒發對萬天眷戀的感情,下片抒發傷萬的感情,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萬雨瀟瀟,構成一副悽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萬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詞中首先出現的是垂楊。“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萬,少住萬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於陰曆二月(即仲萬時節),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萬風似剪刀”之句。它不同於“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別於“風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麼借它來表現惜萬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造成似乎可以繫留着事物的聯象。“少住萬還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繫住萬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只把萬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萬天經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隨萬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萬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萬最鮮明的特徵之一,所以詩人們説:“飛絮著人萬共老”(范成大《暮萬上塘道中》)、“飛絮送萬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萬聯繫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萬天歸去,去探看萬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詞中透露的:“若有人知萬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清平樂》)。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萬歸”或“著人萬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萬”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萬”同“隨萬”聯繫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萬的標誌。“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萬殘時節,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着這暮萬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淒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萬去”而愁苦,因而發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於“暮後”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內張望;從“系萬”“隨萬”,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萬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出來的。現在則由側面烘托轉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萬萬不語”。系萬既不可能,隨萬又無結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萬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萬去的鳥鳴,於是她只好無可奈何地“送萬”了。陰曆三月末是萬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萬。唐末詩人韓偓《萬盡日》詩有“把酒送萬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懨懨”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捨地“送萬”,而萬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萬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萬住,問萬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脣》)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萬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萬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萬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這首詞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將萬擬人,抒惜萬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萬光着筆,朱詞從借垂柳系萬、飛絮隨萬到主人公送萬,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於殘萬的景色,帶有悽忱的情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説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餘篇。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豆蔻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紅日三竿簾幕卷,畫樓影裏雙飛燕。

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顫。獨倚闌干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

譯文

豆蔻枝頭浮現着淺淺的春意,閨中少女換上了新做的薄紗衣,和煦的春風輕拂着她長長的衣袖。紅日高照,姑娘捲起簾幕,只見畫樓陰涼處,燕子雙雙飛舞。

見景思情,不由想起遠方思念的人兒,於是插上用青玉磨成的步搖,戴上新穎別緻的花枝,花葉上還綴有栩栩如生的蜜蜂,彷彿在起伏顫動。梳粧罷,她倚着欄杆凝望遠處,只見那一片平坦如剪的芳草地上,仍不見他的身影。

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豆蔻(kòu):植物名,又名草果。

軟:和暖。

雙飛燕:既表春來,古詩詞中又常用作男女歡愛成雙的象徵或比喻。

攏鬢(bìn)步搖:古代附在婦女簪釵上的一種首飾,上有垂珠,行步則搖動,故名。多以金玉為之。青玉碾:指步搖上的配飾以青玉細磨而成。

缺樣:此處指式樣新穎,為普通式樣中所缺少。

蜂兒:指以製作精巧的蜜蜂為飾物。

闌干:欄干。凝望:長時間眺望。

煙草:指籠罩着如煙薄霧的春草。平如剪:似剪刀剪過一樣平整。

賞析:

此詞以委婉含蓄的筆調,寫女子春日裏見春燕雙飛而自悲獨居、油然懷遠的情懷。全詞感情曲折多變而又深婉不露,極盡婉約之美。

開篇“豆蔻梢頭春色淺”,巧妙地隱括了杜牧《贈別》詩中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既明寫春色尚淺的初春時節,又暗指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這句是筆意雙關,合寫初春和少女。下兩句則分寫。第二句,寫春天到來,天氣和暖,閨中少女起牀後換上新做好的薄薄的紗衣。第三句寫和緩的春風徐徐拂動着薄薄紗衣的長袖,從服飾的描寫中,使人想見少女楚楚動人的身姿。“紅日”句開始微微透出春閨中孤寂無聊的氣息。此句寫紅日高照的時刻,少女才春睡醒來,穿好衣服,慵懶地捲起簾幕。上片結尾一句,寫生機勃勃的春燕樓陰中比翼雙飛,輕盈自,這情景不由得觸動了少女的情懷。春風中燕雙飛,而春閨中人獨居,人不如燕,雖然不明説“恨”字,而意中怨恨之情格外深沉。閨中人不及空中燕,這一反襯,悲慨之感頓出。

下片寫少女由雙燕齊飛觸發的懷人情思。過片三句寫少女梳粧之精心和首飾之精美。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青玉碾”,指步搖上的飾物用青玉細細磨成的。極言首飾之華貴精緻。所插花枝的式樣新穎別緻,是通常的式樣中所沒有的。綴以巧妙製作的蜜蜂,栩栩如生,花葉上起伏顫動。“獨倚”句中的“獨”字與上片的“雙”相呼應。凝望,全神貫注的長時間地眺望。結尾一句寫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並沒有出現,視野遠處,只有“一川煙草平如剪”。以景結情,餘韻裊裊,十分飄逸。必欲盛粧以後才倚闌眺遠,可見她是滿懷希望當天能盼到心上人兒歸來的,但見到的還是隻有那一平如剪的帶着煙霧的芳草地。開始時越是滿懷希望,而此時越是大失所望。可以想象得出少女極度失望的情狀。此處以景收結,含蓄藴藉,餘韻深長。

謝逸的詞,既具花間之濃豔,復得晏歐之婉柔,此詞即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藝術風格。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5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説。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譯文

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環一樣的滿月,其它時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麼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

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而不懂憂愁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鈎上,呢喃絮語。我在秋日,面對你的墳塋,高歌一曲,然而愁緒絲毫沒有削減。我是多麼希望能和你像春天裏雙飛雙宿的蝴蝶那樣在草為裏嬉戲啊。

註釋

一昔句: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玦(jué)玉玦,半環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這句是説,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虧缺的。

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温。卿,“你”的愛稱。《世説新語?惑溺》謂:“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無那:無奈,無可奈何。

軟踏句:意思是説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鈎上,呢喃絮語。

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裏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為句:認取,注視着。取,語助詞。此句意思是説,花為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故願自己死後同亡妻一起化作雙飛雙宿的蝴蝶。李商隱《偶題二首》:“春為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

賞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粧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塊”,開篇三句悽美而清靈,説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中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環般的圓滿,其他的夜晚則都如玉玦般殘缺。在這裏,“辛苦最憐天上月”為倒裝句。中國古典詩詞中常以月的圓缺來象徵着人的悲歡離合,作者在這裏説月,實際上是在説人,説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職宮禁,或者伴駕出巡,與盧氏聚少離多,沒有好好陪伴她,説的是盧氏過早的逝去,給自己留下終生的痛苦。

“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納蘭想象着那一輪明月彷彿化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夢想真的能夠實現,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從而彌補心中的遺憾。

然而夢想終究難以實現,當一切幻想的破滅後,納蘭的思緒回到了現實。“無奈鍾情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説”,無奈塵世的情緣最易斷絕,而不懂憂愁的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鈎上,呢喃敍語。此時的納蘭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敍語想到自己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樂時光,於是,他的思緒又開始飄散起來。

尾句“唱罷秋墳愁未歇,春為認取雙棲蝶”是納蘭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縱使唱罷了輓歌,內心的愁情也絲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與你的亡魂雙雙化作蝴蝶,在燦爛的花為中雙棲雙飛,永不分離。

全詞上片開篇三句悽美而清靈,説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後二句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敍語想到與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樂時光;後二句是作者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痴心。這首詞悼念亡妻,悽美之中透着輕靈,通過對明月圓缺的觀察,燕子呢喃的對語,蝴蝶雙飛的描寫,反映出了對亡妻刻骨銘心的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elianhua/qvee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