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小重山汪藻的閲讀答案翻譯賞析

小重山汪藻的閲讀答案翻譯賞析

原文:

小重山汪藻的閲讀答案翻譯賞析

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

汪藻

月下潮生紅蓼汀。淺霞都斂盡,四山青。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處,點點亂寒星。

別語寄叮嚀。如今能間隔,幾長亭。夜來秋氣入銀屏。梧桐雨,還恨不同聽。

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字詞解釋:

1.汀:國音聽,水中或水邊之平地。

2.丁寧:同叮嚀,反覆囑咐。

3.長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餞別處。《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經音義經》有“漢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翻譯:

月下潮水湧起,紅蓼開滿小汀。淺淺霞光收盡,四面山峯青青。急風吹過柳梢,吹散許多流螢。隨波凌亂飛動,如同點點寒星。想起離別之時,話語幾多叮嚀。如今雖有阻隔,能有幾個長亭?夜來秋氣濃重,透入鑲銀屏風。梧桐更兼細雨,當初聚時同聽。此時聽來不同,全是悵恨之聲。

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閲讀答案

試題:

(1)結合全詞簡要概括詩人情感變化。(3分)

(2)簡要分析下闋“夜來秋氣入銀屏”一句中的“入”字的藝術效果。(3分)  (3)清代沈雄《柳塘詞話》中説,“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處,點點亂寒星”雖脱胎於詩人庾信“秋風驅亂螢”,“而景自勝”。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1)心煩意亂、樂觀豁達、遺憾孤寂。(3分。每點1分)

(2)“入”是穿透的意思,寫出了秋氣的濃重,表現了詩人內心深重的淒涼。

(3分。每點1分)  (3)都寫了秋風和亂螢。庾詩突出了秋風的肅殺,較為直白。汪詞借“柳梢”寫秋風,以“點點亂寒星”比喻亂螢,生動而且具有較強的畫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4分。共同點1分,庾詩1分,汪詞2分)

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創作背景:無

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賞析:

作者一度頗感仕途艱險,機鋒四伏,因而渴望退隱歸家,樂守田園,此詞即表達了這種思想情感.作者在詞中通過對景物的刻畫,委婉地寫出他心中的苦悶,表現手法極為含蓄.

上片首兩句寫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圖:一彎秀媚的新月,被羣星簇擁,山頂與星斗相連;在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靜,聽不到波聲.這兩句是作者中夜起來遙望所見,倒置在前,寫的是靜的環境.他本來就心事重重,在牀上不能成眠,於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結句“梅影橫窗瘦”,靜中見動 ,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橫窗.“瘦”字刻畫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轉向抒情.嚴冬的打霜天氣,本來正是飲酒驅寒的好時光 ,可是卻沒有飲酒的興致.“傳杯”是傳遞酒杯而飲以助酒興,多是在宴會中進行,不是獨飲或對飲.此處“閒卻傳杯會了.聯繫詞人身世,可知此時他正在被迫遷調,官場失意時.末二句,作者“ 歸興”之萌生是由於“亂鴉啼後”,並且這番思歸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興還濃,可見他已非常厭倦宦海生涯 .在鴉前冠以“亂 ”,足見鴉之多,聒噪之甚.

作者先用設問句“君知否”向他人提問,然後自作回答説明“ 歸興濃於酒 ”的原因所在,所謂“亂鴉”,是指政壇上的一羣小人.

此詞上片寫景,畫面冷潔清疏,下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將上片欲言未言之情思抒發出來,於自然幽默中含憤激之氣.整首詞構思別緻,語言曉暢,情景相生,結構縝密,渾化無跡.

個人資料: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後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學詩,中年以後又拜韓駒為師,然而,他的詩卻不沾江西詩派習氣而近似蘇軾。詩作多觸及時事,寄興深遠。如《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覆成非”、“諸將爭陰拱,蒼生忍倒懸”、“只今衰淚眼,那得向君開”,鬱憤至深,似得力於杜甫。《桃源行》一首,於王維、韓愈、劉禹錫、王安石同題之後,別開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屬尋常避世人”,足見其立意新穎。寫景詩如《春日》,也曾傳誦一時。

汪藻擅長寫四六文,南渡初詔令制誥均由他撰寫。行文洞達激發,多為時人傳誦,被比作陸贄。《皇太后告天下手書》、《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孫覿序其集時推重他為大手筆,説他“閎麗精深,傑然視天下”。宋高宗把自用的白團扇賞賜給他,並親書贈以“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十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ondo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