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孫叔敖殺兩頭蛇》閲讀及答案

《孫叔敖殺兩頭蛇》閲讀及答案

《孫叔敖殺兩頭蛇》閲讀及答案1

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必死,向①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

《孫叔敖殺兩頭蛇》閲讀及答案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②者,天報之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國而國人信其仁也。

註釋:①向:剛才。②陰德:暗中有德於人的行為。

小題1: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2處)(2分)

吾 聞 有 陰 德 者 天 報 以 福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

小題3:讀了這則故事,你覺得孫叔敖身上有什麼優秀品質?(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吾 聞 /有 陰 德 者/ 天 報 以 福

小題2:我擔心別人再看見它,就把它殺掉並埋起來了。

小題3:示例1:孫叔敖稟性仁愛,為了他人的生存寧肯犧牲自己。

示例2:孫叔敖無私善良,能處處為他人着想。

小題1:

試題分析:學生應瞭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語感並能根據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奏。劃分節奏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一、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按照“主/謂/賓”的原則進行劃分。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之間或動賓之間。二、按照“動賓/動賓”的形式劃分。三、按照“而前則前”的'原則劃分(連詞“以、於、為”同樣如此)。四、根據句首的語氣詞來劃分。有些句子句首含語氣詞(發語詞),表示將發表議論,提示原因,如“蓋”、“夫”(讀“ fú)、竊、惟、凡;或表敬副詞,如“請、敬”,往往在發語詞後進行停頓。五、根據句首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來劃分。若句首出現表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後面要加以停頓。六、根據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者”後來劃分。七、根據文句內在的邏輯意義來劃分。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翻譯句子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能通過增補、替換、調整等手段來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如本題中,省略主語,翻譯時要補充出來“我”,“而”這兒表承接,不譯。

小題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人物的評價。結合文本內容來進行具體分析,從原文中找出依據。從“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看出,孫叔敖寧願自己承擔不幸,也不願他人遭遇不幸,因此可歸納出“稟性仁愛,為了他人的生存寧肯犧牲自己”或“無私善良,能處處為他人着想”。

參考譯文:

孫叔敖小的時候,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回家後,很憂傷而不吃飯。母親問他原因。他説:“我聽説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現在我見到了,害怕我拋下母親先死了。”

母親説:“蛇現在在哪裏?”回答説:“我害怕後來的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起來。”母親説:“不要憂慮。我聽説積了陰德的人,一定會有善報。”等到孫叔敖長大成人後,做了楚國的令尹,還沒有上任,人們就已經知道他是個仁義的人了。

《孫叔敖殺兩頭蛇》閲讀及答案2

孫叔敖殺兩頭蛇

孫叔敖①為嬰兒之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②見兩頭之蛇者死,向③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④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⑤也。(劉向《新序》)

【註釋】①[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人,楚莊王時,為楚令尹。②[聞]聽説。③[向]從前。④[陰德]不為人所知的好事。⑤[仁]施行仁政。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殺而埋之代詞 “它”指蛇 (2)汝不死也

15.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譯文:他還沒開始治國,但是國民就已經相信他能夠施行仁政了。

16.從這則故事看,孫叔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2分)

捨己為人。

【譯文】

孫叔敖小的時候,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他哭着回家。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説:“我聽説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到了它,害怕離開母親死去。”母親説:“蛇現在在哪裏?”回答説:“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他的母親説:“我聽説積了陰德的人,上天會給他福氣的,你不會死的。”等到孫叔敖大了以後,做到了楚國的國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2nv9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