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遊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一必修)

遊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學目標:

一、瞭解王安石的思想及寫作背景。

二、掌握“其”“舍”“名”“窮”“蓋”“明”等文言詞語的用法。

三、初步領會以記遊發表議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非常高興與大家一起學習古代散文。在初中我們學過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記”是遊記,代表了一種文體。作者一般借記遊而進行議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像《醉翁亭記》就是通過描寫山水之景,來表現“醉能同其樂”和“太守之樂其樂”的與民同樂的觀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遊褒禪山記》同樣也是借記遊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作者遊覽了那些主要景點?其後又發表了什麼樣的感慨呢?下面我們就隨着王安石走進褒禪山。(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王安石34歲時的作品,四年後(1058年)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十二年後(1070年)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他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他的變法雖然沒有成功,但他那種力圖變革的精神是進步意義的,因此被列寧譽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後來退居江寧,封舒國公,又改封荊,世稱王荊公。其詩文多揭露時弊,風格上結構嚴謹,説理透闢,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

從這裏我們瞭解王安石是一個具有堅強毅力的改革家,雖然阻力重重,但仍以百折不撓的精神追求自己的偉大目標。人們都説王安石“文如其人”,“寫文如從政”。下面我們進入課文印證一下他的光輝思想。

三、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正音正句讀。

(學生聽錄音過程中,教師板書下列字音作以糾正)

A褒禪(bāochán)山亦謂之華山。

B今言“華”(huā)如“華實”(huá)之“華”(huá)者,蓋音謬也。

C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zhǒng)也。

D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yǎo)然。

E既其出,則或咎(jiù)其欲出者。

F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xiàng)之。

G何可勝(shēng)道也哉!

H廬陵蕭君圭(guī)君玉

I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fǔ)。

四、講讀1——2段。

在我們欣賞完多媒體的朗讀之後,讓我們體會到學習文言文的第一要務就是“讀”,有一句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下面的.時間我們就邊朗讀邊疏通文意。根據閲讀提示,我們知道,王安石先寫記遊後談體會,因此,大家先來看看作者遊覽了那些主要景點?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講,糾正其不正確的字音和停頓。

指名朗讀,口譯。疑難之處可讓其他同學回答或由老師點撥。

(一)補充註釋。(邊點邊解釋)

1、唐浮屠慧褒始舍於其址。始:開始。舍:築舍定居。名詞作動詞。

2、而卒葬之。卒:終於。

3、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名:命名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乃:為,是。陽,古代以山北為陰,山南為陽。

5、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碑文;碑上殘存的文字。

6、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蓋,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謬,錯誤。

7、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窮,走到盡頭。形容詞作動詞。

8、不出,火且盡。且,將要。

9、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10、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詞作動詞。

11、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極,盡,盡興。

(二)詞類活用。(板書)

舍,築舍定居。名作動名,命名。名作動。側,從旁邊。名作狀語

深,深度。形作名。窮,走到盡頭。形作動。見,見到的景象。動詞作名詞。

至,達到的人。動詞作名詞。明,照明。形作動。極,盡興。形容詞作動詞。

(三)判斷句式。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表單純判斷,者前是主語,者後是謂語。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表因果關係的複合判斷句,者在此除了表示停頓語氣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四)歸納“其”的用法。(板書)

1、指示代詞。“那”,“那些”

2、人稱代詞。放在動詞前。“他(它)”“他(它)們”

3、人稱代詞。放在名詞前。“他(它)的”“他(它)們的”

4、人稱代詞。譯為“自己”“我”“我們”

5、助詞。無實義。

(五)朗讀課文,邊讀邊翻譯。

讀到這裏,我們已經對重點詞語進行了解釋,並疏通了1——2段的文意,下面我們來整體把握一下作者的記遊經過。

(六)分析理解。

通過閲讀第一段,同學們説王安石遊覽了哪些主要景點呢?(禪院——華山洞——僕碑),請大家看方位圖(打開畫面)

1、看圖分析:遊記一般要寫出景物的方位,使其在讀者的印象中產生空間概念,形成立體感。試找出確定慧空禪院、華山洞、僕碑的方位的語句。

明確:“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

在明確了景點的大體方位之後,王安石才拾階而上,準備暢遊一番。但王安石絕非一般的騷人墨客,每遊一處必追根究底,探其源頭。下面請大家看看作者是如何考證褒禪山的。(打出下面的問題)

2、褒禪山因何而得名?它到底是什麼山?

唐代和尚慧褒在這裏築舍定居,後來又葬在那裏,他的弟子為了紀念他的成就,而把這座山改名為褒禪山。

其實,它應該是花山。漢字最初只有“華(huā)”字,沒有“花”字,後來有了“花”字,“華”“花”分家,“華”才讀為huá。(王安石認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華”的古音而寫的今字,仍應讀huā,而不應讀“華(huá奢侈、虛浮)實”的huá。

王安石考證褒禪山的名稱,體現了他探求事實真相的處世風格。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評價王安石愛鑽字眼的習慣呢?(打出下面的問題)

3、對“花”“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鑽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受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學生討論)

治學嚴謹,追求真理。

第一段作者運用了環環相扣,層層相生的方法,為我們介紹了禪院——華山洞——僕碑三個主要景物,並且引出了對“華山”的正音,為後面的議論埋下了伏筆。由於王安石遊興未減,所以暫時把僕碑上的文字擱置一旁,踏上了遊覽華山洞的征程。(打開下面的問題)

4、作者在第二段中主要遊覽了什麼景點?為什麼在遊洞途中退出?運用了哪些對比?有什麼作用?

前洞和後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前洞——平曠——遊人多後洞——幽深——入者少

餘所至之淺——好遊者所至之深

進洞“其見愈奇”的欣喜——出洞“不得極夫遊之樂”的懊悔

為後面的議論作鋪墊。

同學們!你們都爬過山吧,攀到頂峯去欣賞美麗的風光,洋洋自得,心曠神怡;也許由於天氣或體力的原因中途下山,悵然若失,掃興而歸。當中王安石雖未享受到遊覽的樂趣,但作者在遺憾後悔之餘收穫還是很豐富的。一個“悔”字既概括出了作者遊洞的心情,又引出了下一段的議論——“於是餘有歎焉”,作者感慨良多啊!《古文觀止》評價時説:王安石“借遊華山洞,發揮學道”。作者對於遊山到底發表了什麼感慨呢?給我們帶來什麼哲理呢?這個問題還是請你們的語文老師解開謎底,我今天只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也就是説,我所講的內容都是引子,為明天的學習作了一個鋪墊。

五、齊讀課文1——2段。

六、思考問題。

1、王安石,字____,北宋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被列寧譽為“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A唐浮屠慧褒始舍於其址(舍,築舍定居。名詞作動詞其,人稱代詞它的)

B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其,人稱代詞它名:命名。名詞作動詞)

C其下平曠,有泉側出(側,從旁邊。名作狀)

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E不出,火且盡(將要)

F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形作動)

七、佈置作業

課後討論:現在時興一種運動,叫做探險運動。譬如攀登珠穆朗瑪峯,漂流長江,橫渡英吉利海峽,你認為這種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提示:征服自然,磨練意志,追求理想,探索精神,體驗成功,實現價值,創造奇蹟,生命運動。

同學們!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有志者事竟成。我們不要學習文中的“怠而欲出者”,志當存高遠。最後以馬克思的名言來結束本課的內容:“只有不畏艱險,努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們,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板書設計:

記敍→議論

禪院——華山洞——僕碑——“花”“華”正音——悲?

前洞——後洞——退出——悔其隨之——歎?

平曠幽深淺-深欣喜-懊悔

遊人多入者少

字詞:

卒,終於。道,道路。文,碑文:殘存的文字。

蓋,大概。謬,錯誤。怠,懈怠。且,將要。

咎,責怪。

正音:

A褒禪(bāochán)

B今言“華”(huā)如“華實”(huá)之“華”(huá)者,

C廬冢(zhǒng)

D窈(yǎo)然。

E咎(jiù)其欲出者。

F無物以相(xiàng)之。

G何可勝(shēng)道也哉!

H廬陵蕭君圭(guī)君玉

I餘弟安國平父(f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pl97l.html
專題